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2020学年江西省上饶县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9:49:4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9-2020学年江西省上饶县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吸收氯化氢气体 C.装置③可用于制取乙酸乙酯 【答案】A 【解析】 【详解】

B.装置②可用于制取氯气 D.装置④可用于制取氨气

A、导管口插入四氯化碳中,氯化氢气体易溶于水不易溶于四氯化碳,能防止倒吸且能吸收氯化氢,选项A正确;

B、制备氯气时应为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装置中缺少加热装置,选项B错误; C、收集乙酸乙酯时导管末端不能伸入液面以下,选项C错误; D、制备氨气时应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混合固体,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2.单质铁不同于铝的性质是

A.遇冷的浓硫酸钝化 B.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C.能与盐酸反应 D.能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B 【解析】

A. 铁和铝在冷的浓硫酸中均发生钝化,A错误;B. 铁和氢氧化钠不反应,铝能和强酸、强碱反应,金属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了偏铝酸钠和氢气,B正确;C. 两者均能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C错误;D. 两者均可以在氧气中燃烧,D错误。故选择B。

3.含氰化物的废液乱倒或与酸混合,均易生成有剧毒且易挥发的氰化氢。工业上常采用碱性氯化法来处理高浓度氰化物污水,发生的主要反应为:CN-+OH-+Cl2→CO2+N2+Cl-+H2O(未配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其中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Cl2是氧化剂,CO2和N2是氧化产物

B.上述离子方程式配平后,氧化剂、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2:5

C.该反应中,若有1mol CN-发生反应,则有5NA电子发生转移 D.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CN-在负极区发生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在反应CN-+OH-+Cl2→CO2+N2+Cl-+H2O中,Cl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1价,C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4价,N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0价,可知Cl2是氧化剂,CO2和N2是氧化产物,A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方程式为2CN-+8OH-+5Cl2=2CO2+N2+10Cl-+4H2O,反应中是CN-是还原剂,Cl2是氧化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5:2,B错误;

C.由上述分析,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知,C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4价,N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0价,所以若有1mol CN-发生反应,则有[(4-2)+(3-0)]NA=5NA电子发生转移,C正确;

D.C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4价,N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0价,则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CN-在负极区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4.某兴趣小组计划用Al、稀H2SO4、NaOH溶液制备1mol Al(OH)3。设计如下三种方案:

方案Ⅰ:向 Al 中加入 NaOH 溶液,至 Al 刚好完全溶解,得溶液①。向溶液①中加硫酸至刚好沉淀完。过滤、洗涤、干燥。

方案Ⅱ:向 Al 中加入硫酸,至 Al 刚好完全溶解,得溶液②。向溶液②中加 NaOH 溶液至刚好沉淀完。过滤、洗涤、干燥。

方案Ⅲ:将 Al 按一定比例分为两份,按前两方案先制备溶液①和溶液②。然后将两溶液混和。过滤、洗涤、干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种方案转移电子数一样多 B.方案Ⅲ所用硫酸的量最少

C.方案Ⅲ比前两个方案更易控制酸碱的加入量 D.采用方案Ⅲ时,用于制备溶液①的 Al 占总量的 0.25 【答案】D 【解析】 【分析】

方案Ⅰ:发生反应为2Al+2NaOH+2H2O=2NaA1O2+3H2↑,2NaAlO2+H2SO4+2H2O==2Al(OH)3↓+Na2SO4;则2Al—2NaOH—H2SO4—2Al(OH)3;

方案Ⅱ:发生反应为2Al+3H2SO4=Al2(SO4)3+3H2↑,Al2(SO4)3+6NaOH==2Al(OH)3↓+3 Na2SO4;则2Al—6NaOH—3H2SO4—2Al(OH)3;

方案Ⅲ:2Al+2NaOH+2H2O=2NaA1O2+3H2↑,2Al+3H2SO4=Al2(SO4)3+3H2↑,

Al2(SO4)3+6NaAlO2+12H2O==8Al(OH)3↓+3Na2SO4,则2Al—1.5NaOH—0.75H2SO4—2Al(OH)3。 【详解】

A.三种方案中,消耗Al都为1mol,Al都由0价升高为+3价,则转移电子数一样多,A正确; B.从三个方案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生成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铝,方案Ⅲ所用硫酸的量最少,B正确; C.方案Ⅰ需控制酸的加入量,方案Ⅱ需控制碱的加入量,而方案Ⅲ不需对酸、碱的用量严格控制,所以方案Ⅲ比前两个方案更易控制酸碱的加入量,C正确;

D.采用方案Ⅲ时,整个过程中Al与酸、碱的用量关系为6Al—6NaOH—3H2SO4—2Al,用于制备溶液①的 Al 占总量的 0.75,D不正确; 故选D。

5.我国科研人员研究了在Cu-ZnO-ZrO2催化剂上CO2加氢制甲醇过程中水的作用机理,其主反应历程如图所示(H2→*H+* 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向该反应体系中加入少量的水能增加甲醇的收率 B.带*标记的物质是该反应历程中的中间产物 C.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过程中原子利用率达100% D.第③步的反应式为*H3CO+ H2O→CH3OH+*HO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反应历程第③步需要水,所以向该反应体系中加入少量的水能增加甲醇的收率,故A正确;

B. 根据图知,带*标记的物质在反应过程中最终被消耗,所以带*标记的物质是该反应历程中的中间产物,故B正确;

C. 根据图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该反应中除了生成甲醇外还生成水,所以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过程中原子利用率不是100%,故C错误;

D. 第③步中?H3CO、H2O生成CH3OH和?HO,反应方程式为?H3CO+H2O→CH3OH+?HO,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分液的方法可以分离汽油和水B.酒精灯加热试管时须垫石棉网

C.NH3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D.盛放NaOH溶液的广口瓶,可用玻璃塞 【答案】A

【解析】A.汽油和水彼此不溶,可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故A正确;B.试管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无须垫石棉网,故B错误;C.NH3的水溶液显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C错误;D.玻璃中含有的SiO2能和NaOH溶液反应,则盛放NaOH溶液的广口瓶,不可用玻璃塞,只能用橡皮塞,故D错误;答案为A。

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 ...A.蔗糖的分子式: C12H22O11 C.氯化钠的电子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

A、蔗糖的分子式:C12H22O11,A正确;

B、HClO为共价化合物,氧原子与氢原子、氯原子分别通过1对共用电子对结合,结构式为H-O-Cl,B错误;

C、氯化钠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

,C正确;

B.HClO的结构式 H-Cl-O D.二硫化碳分子的比例模型:

D、由图得出大球为硫原子,中间小球为碳原子,由于硫原子位于第三周期,而碳原子位于第二周期,硫原子半径大于碳原子半径,D正确; 答案选B。

8.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NH4HCO3 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B.NaHCO3 溶液显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C.SO2 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 D.Al2O3 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 【答案】B 【解析】 【详解】

A、NH4HCO3 含有营养元素N元素,可用作化肥,与NH4HCO3 受热易分解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NaHCO3能与盐酸反应,并且NaHCO3溶液无腐蚀性,常用作制胃酸中和剂,故B符合题意; C、SO2 具有漂白性,可用于纸浆漂白,与SO2 具有氧化性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熔融状态下的Al2O3能发生电离,可用于电解冶炼铝,与Al2O3 具有两性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2019-2020学年江西省上饶县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odvr0binf1xep036fj71ujtp7zqyg019kj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