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下面图是一杠杆图,试画出作用在杠杆A端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的最小动力的示意图并画出该力的力臂.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24.实验室有如下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弹簧测力计、金属块、小石块、细线(质量和体积不计)、足量的水(密度已知)
(1)甲组选用上述一些器材测量金属块的密度,步骤是: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a.将游码移到零刻线处;
b.向_____(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c.在左盘放金属块,向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如图乙所示,金属块的质量m=_____; ②在量筒中倒入20mL水;
③把金属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如图丙所示; ④计算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kg/m1.
小组成员讨论时提出:测量时如果按照图丙所示的读数方式来读数,该实验所测密度与金属块实际的密度相比将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2)乙组选用上述一些器材(没有天平),设计了一种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方案.选用器材:弹簧测力计、小石块、细线、水、烧杯. 主要实验步骤:
①用细线将小石块挂在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用弹簧测力计测小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如图丁所示,小石块的重力为_____. ②_____.
小石块密度的表达式:ρ石=_____ρ水 (用字母表示,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25.小明在做“用伏安法测量某定值电阻R的阻值”的实验中:
(1)请你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图,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小明未连接好的电路连接完整。 (_______)
(2)实验前,为保护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_____端(填“A”或“B”)。
(3)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发现电压表始终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其原因可能是_____(填符号)
A.滑动变阻器断路 B.R断路 C.R短路
(4)排除故障后,当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丁所示,则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大小为_____A,它的阻值是_____Ω。
26.小致和小红做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先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G(如图甲),再按图乙所示的连接方式组装好滑轮组并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起始位置.
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 N图乙中,为了测量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小致
认为应该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数,小红认为应该在缓慢匀速提升时读数,正确的是______ (选填“小致”或“小红”).若增加物重,则所测的滑轮组机械效率将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C 【解析】 【详解】
A.由图知,n=2,拉力端移动的距离:s=2h=2×2m=4m,拉力端移动的速度:v=s/t=4m/10s=0.4m/s,拉力0.4m/s=80W,故A错; 的功率:P=Fv=200N×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G?F浮)h/Fs=(G?F浮)h/F×2h=G?F浮/2F=400N?F浮/2×200N=80%,解得:F浮 =80N,故B错;
C.由F浮 =ρ水 V排 g得物体的体积:V=V排 =F浮/ρ水g=80N/1×103kg/m3×10N/kg=8×10-3 m3 ,故C正确; D.物体露出水面后,没有了浮力,相当于增加了提升物体的重,增大了有用功,不计绳重和摩擦,额外功不变,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变大,此滑轮组提升该物体的机械效率将大于80%,故D错。 2.D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滑轮组由三段绳子拉着物体匀速运动,所以拉力等于物体与地面摩擦力的三分之一,摩擦力为60N,所以拉力为20N;物体移动的速度为0.1 m/s,所以拉力F移动的速度为物体移动速0.3m/s=6W;故应选D. 度的三倍是0.3m/s,,所以拉力的功率为P=Fv=20N×【考点定位】有关滑轮组的计算 3.A 【解析】 【详解】
A、一名初中生的质量大约100斤左右,即50kg左右,故A正确 B、一名普通初中生的身高是216cm=2.16m,故B错误; C、初中生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故C错误;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故D错误。 4.C 【解析】
【详解】
A、我们能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搓手时,我们通过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即通过做功改变了内能,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增大的原理,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大,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沙子的温度变化大,所以觉得沙子热得发烫而河水却不怎么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5.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人手作用在桨上的力,它的反作用力应该是桨作用给人手的,这两个力都不是直接使船前进的力,不合题意;
B.水作用于桨上的力,推动了桨,进而推动了船,因此,这是使船前进的力,符合题意; C.水并没有直接作用于船体,推动船体前进,而是将力作用在桨上,不合题意; D.桨作用于水上的力方向是向后的,并不是使船前进的力,不合题意. 6.B 【解析】 【分析】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越并越小。 【详解】
因为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所以将其中一个电阻的阻值增大,大于R,将另一个电阻的阻值减小,小于R,总电阻一定小于R,故B正确;A、C、D不正确。 故选B。 7.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座垫宽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正确;
B、自行车转弯时其方向发生了改变,不是平衡状态,所以没有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B错误; C、把手的花纹,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而不是增大接触面积,故D错误.
D、下坡时自行车速度越来越大,是动能增大,而不是由于惯性越来越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
速度大小无关,故C错误. 8.B 【解析】 【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例如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水变浅了等. 【详解】
A、实验探究的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实验探究的是光的反射定律;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实验探究的是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变“弯”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实验探究的是光通过三棱镜时的色散现象,彩虹属于光的色散,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用手捏开夹子时,夹子的手柄部分比较长,在使用的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是省力杠杆. 夹子夹住物品时,钢圈产生的力是动力,被夹物体产生的力是阻力,夹子的转轴处是支点,阻力臂大于动力臂,所以是费力杠杆. 故B正确. 10.C 【解析】 【详解】
A.湿衣服是导体,当把湿衣服晾在电线上时,一旦漏电,人接触衣服时会发生触电事故,故A错误; B.因为湿抹布是导体,当用湿毛巾接触带电体时,可能会使电源通过人体与大地形成通路,故B错误; C.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一定要用手触及笔尾的金属部分,这样才能形成回路测试出来,但不能用手触及测电笔前端的金属探头,这样会造成人身触电事故,故C正确;
D.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一个插座,会使总功率过大,造成电流过大,容易引起火灾,不符合安全用电常识,故D错误。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1.AD 【解析】 【详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