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热不稳定的样品可进行乙酰化或三甲基硅烷化(TMS化)制成对热稳定的衍生物进行测定。 (2)化学电离质谱(CI-MS) 也能得到较强的准分子离子峰,即M±1峰, (3)场解吸质谱(FD-MS) 适用于难气化和热稳定性差的固体样品,但碎片离子峰较少 (4)快原子轰击质谱(FAB-MS)和液体二次离子质谱(LSI-MS) 除得到分子离子峰外,还可得到糖和苷元的结构碎片峰。 目前还有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MALDI-MS)、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串联质谱(MS—MS)等。 不饱和度的计算: 不饱和度(index of unsaturation,以u表示) Ⅰ为一价原子(如H、D、X)的数目;Ⅲ为三价原子(如N、P等)的数目;Ⅳ为四价原子(如C、S)的数目。二价原子O、S等不饱和度计算无关,故不予考虑。 (二)红外光谱(IR) 可确定其分子中的官能团的种类及其大致的周围化学环境。 将被鉴定化合物和已知化合物对照品做一张共IR光谱图,如果两者IR光谱完全一致,则可鉴定是同一物质。 红外吸收范围4000~625cm-1 4000~1500cm-1为特征频率区:官能团吸收,如羟基、羰基、苯环骨架等 1500~600cm-1为指纹区:许多吸收因原子或原子团间的键角变化引起,化合物特征吸收,如人指纹,可做真伪鉴别依据。 (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π→π* 及n→π*跃迁可因吸收紫外光及可见光而引起,吸收光谱出现在紫外及可见区域(200~700nm) UV光谱主要可提供分子中的共轭体系的结构信息,可据此判断共轭体系中取代基的位置、种类和数目,用于推断化合物骨架。 适用对象:含有共轭双键、α,β-不饱和羰基(醛、酮、酸、酯)结构化合物,及芳香化合物。 诊断试剂可用于测定化合物的精细结构。 (四)核磁共振谱 1.氢核磁共振(1H-NMR) 提供信息:化学位移(δ)、积分面积、裂分情况(重峰数及偶合常数J)。 化学位移:识别不同的类型的氢。 峰面积:判断每个信号的氢质子。 裂分与偶合常数:判断相连接的氢的情况。 s(单峰)、d(二重峰)、t(三重峰)、m(多重峰)。 2.碳核磁共振(13C-NMR) (1)噪音去偶谱:也叫全氢去偶或宽带去偶。完全消除了1H对13C的影响,13C的信号在图谱上均作为单峰出现,便于判断13C信号的化学位移。 (2)DEPT:通过改变照射氢核的脉冲宽度或设定不同的弛豫时间,使不同类型的13C信号在谱图上呈现单峰形式分别朝上或朝下,故灵敏度高,信号之间较少重叠。 取代基位移: 改变某个13C核的周围环境,如引入某个取代基,则该13C的信号可能发生特定的位移。 如苯的取代基位移、羟基的苷化位移和酰化位移。 (五)质谱 质谱可用于确定分子量以及求算分子式和提供其他结构信息。 注意:“第四节 中药化学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和意义”内容详见“绪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