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5年语文模拟试题五(县职校罗娓老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20:57:4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5年湘潭市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抽考

语文模拟试题(五)

(时量:120分钟 总分:100分)

班级 姓名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一、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 ( 答案 BBCCBBCCAA)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赫赫有名(hè) 圭臬(guī niè)紫绡(shüo) 醴酪(lǐ lào) B 龟裂(jūn) 载人飞船(zài) 横亘(gèng) 可供借鉴(gōng) C 嗾使(cù) 敕造(chì) 两靥(yè) 谬赞(mìu) D 钟鼓馔玉(zhuàn) 戏谑(n?è) 幽咽(yè) 风尘仆仆(pú)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以逸带劳 全神贯注 四面楚歌 美不胜收 B 价值连城 叹为观止 锲而不舍 耸入云天 C 一射之地 怡笑大方 信手涂鸦 见贤思齐 D 淡然相处 无昵无隙 身心俱瘁 廖廖数笔 3、下列词语中,不全是成语的一组是 ( )

A 矢志不渝 本末倒置 B 燃眉之急 忐忑不安 C 冷烫剩饭 游目骋怀 D 毛骨悚然 众目睽睽 4、下列有关语文知识的表述,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 B “意境”是指文学作品中,生活图景和思想感情融合一致的艺术境界。讲究意境是散文的主要特点。

C 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是对任务的容貌、身材和衣着进行描写。

D 便条是一种具有一定格式、内容单一、书写简便、使用广泛的条据类应用文。 5、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辨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红柳强大的根系和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砂砾黏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

(比喻)

B 红柳的根一旦燃烧起来,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量,好像把千万年来从 太阳那索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出来。(比喻、夸张)

C 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洪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 颗傲然不屈的英魂。(比喻)

D 四月的一天,春风就像今天抚摸你的额头,抚摸你的粗糙的小脸蛋,抚摸你 忧伤的心。(拟人、排比)

6、下列作者、身份、作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 冯友兰——中国著名作家——《人生的境界》 B 梁晓声——中国著名作家——《边城》 C 曹禺——中国著名剧作家——《雷雨》

1

D 罗曼·罗兰——法国著名作家——《世间最美的坟墓》 7、下列句子中,语言运用得体的一句是( )

A 贵校师生十分热情地请我作报告,校长亲自在门口恭候光临,我很受感动。 B 阁下能光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我感到十分荣幸。

C 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D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请您留步,恕不远送。

8、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 A 古之学者(求学的人)必有师 今之众人(许多人) B 士大夫之族(家族) 或师焉,或不焉(有的)

C 弟子不必不如师(不一定) 术业有专攻(学习,研究) D 余嘉其能行古道(古人从师的风尚) 郯子之徒(徒弟) 9、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10、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A 学习上遇到问题,我们一定要不耻下问,虚心向老师请教。

B 虽然积雪还没融尽,然而轻风已经没了冬日的严厉,田间每个人都如沐春风,心情随之豁然开朗。

C 近年来,中小学生受伤害的事故层出不穷,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D 成功者不是守株待兔的人,成功者往往是一面学习一面等待适当时机的人。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每空1分)

1、青,取之于蓝而 ;冰,水为之而 。《劝学》 2、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劝学》 3、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劝学》 4、 ,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5、古来圣贤皆寂寞, 。《将进酒》

6、三人行, 。是故弟子不必 ,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三、阅读理解。(20分)

(一)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

2

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翻译: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翻译:

3. 第②段文字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请在文段中找出并写下来。(3分)

(二)

这番话不免罗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藉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段:

“李广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更复射,终不能入石矣”这本是一段好文章,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或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在表面上似乎改得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见“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意味。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 1、写出上文中表示“咬文嚼字”作用的关键句。(2分)

2、上文为了说明“换一个说法意味就变”这个意思,作者援引的材料是: ① ② 运用的论证方法有:① ② (4分) 3、根据文章所讲的内容,我们尝试一下“咬文嚼字”。(4分)

①春风又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3

你认为横线处填下列哪一个字更恰当?( )(2分)

A.过 B.到 C.满 D.绿 ②鸟 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你认为横线处填哪一组字更为贴切?( )(2分)

A.宿 敲 B,宿 推 C.栖 推 D.住 敲

四、口语交际。(10分)

假如你是某超市一名牛奶销售员,遇到下列情况,你会如何处理?

某顾客买了你销售的牛奶给小孩子喝了后,小孩子拉肚子了,查看是牛奶过期了造成,顾客提出赔偿,你会如何处理这件事?

五、应用文写作。(10分)

2013级财会专业的李明同学4月23日在学校操场捡到一个黑色钱包,内有154元钱,一张银行卡,请你替他写一则招领启事。

六、作文(30分)

生活中,许多时候需要我们换位考虑问题。如: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干部和群众之间,城里人和乡下人之间,健全人和残疾人之间??往往会发生一些矛盾。换位,可以使我们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误解;多一些理智,少一些盲目;多一些关爱,少一些磨擦;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备??

根据提示,请你围绕“换位”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感情要真挚。字数500字以上。

4

5

2015年语文模拟试题五(县职校罗娓老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og6l3r2h67tdik03693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