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
中期报告
xxxx县xxxxx中学课题研究小组
2015年5月
农村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中期报告
xxxx县xxxxx中学课题研究小组
一、课题简介
《农村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是xxxx县xxxxx中学于2014年5月经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的济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经过一年的研究实验,我们课题研究人员严谨务实、锐意创新,使课题研究紧张有序进行,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现将课题中期实验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和道德行为,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的情况下,本课题的研究更具有实践意义。本课题预计能建立包括书法、艺术、国学经典、中国历史、传统节日等内容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形成挖掘和利用本地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的策略,多途径提高农村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策略。形成各学科教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形成适合农村中学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这不仅可以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更可以促进全社会重视对学生进行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于农村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课题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的对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主要研究内容是如何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本课题的研究范围是农村中学,研究农村中学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课题课题研究目标
1、书法、艺术、国学经典、中国历史、传统节日等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有重要作用。
2、蕴涵本地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校本课程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有重要作用。 3、坚持多途径培训和教师自学可以提高农村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