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诊断简答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3:38:4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黄疸、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疟疾后遗症等;高度肿大见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黑热病、慢性疟疾和骨髓纤维化症等。 神经检查

1.Babinski征的检查方法如下:被检查者仰卧、下肢伸直,医生手持被检者踝部,用钝头竹签划足底外侧,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也可出现这种反射,不属于病理性。

2.肌力的记录采用0~5级的分级法: 0级:完全瘫痪。

1级: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可在床上运动,但不能抬离床面。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4级:能对抗阻力动作,但较正常差。 5级:正常肌力。

3.脑膜现刺激征包括颈项强直、凯尔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①颈项强直,被检者仰卧,用手托被检者枕部作被动屈颈动作,颈项强直表现为被动屈颈时抵抗感增强。②凯尔尼格征,被检者仰卧,一侧髋、膝关节屈曲成直角,用手抬高被检者小腿,正常膝关节可伸达135°以上。阳性表现为伸膝受限且伴有疼痛和屈肌痉挛。③布鲁津斯基征,被检者仰卧,下肢伸直,用一手托被检者枕部,另一手置于被检者胸前,使头前屈,阳性表现为双侧膝关节和髋关节同时屈曲。脑膜刺激征阳性常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4.被检者仰卧,双下肢伸直,一手置于被检者膝关节上,另一手将下肢抬起。正常可抬高70°以上,抬高不到30°即出现自上而下的放射性疼痛为阳性。常见于坐骨神经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骶神经根炎等造成的坐骨神经痛。

实验室检查

1.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等。

2.根据血红蛋白减少的程度将贫血分为四级:轻度,血红蛋白低于参考值的低限至90g/L;中度,90g/L~60g/L;重度,60g/L~30g/L;极重度,低于30g/L。

3.引起淋巴细胞病理性增多的原因有:感染,主要见于病毒感染,也可见于百日咳杆菌、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弓形体等的感染;恶性肿瘤;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移植排斥反应。

4.肾前性:见于休克、严重脱水、心力衰竭、肾动脉栓塞等;肾性:见于急性肾炎、肾小管坏死、肾衰竭等;肾后性:见于泌尿系结石、前列腺肥大等。

5.红细胞超过3个/HP,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结核、肾结石等;白细胞大量出现见于泌尿系化脓性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上皮细胞大量出现,见于泌尿系感染、损伤、肿瘤等。

6.上皮细胞管型:见于肾小管损伤、肾移植手术后发生排异反应;红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等;白细胞管型: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

7.暂时性多尿:见于饮水过多、应用利尿剂、静脉输液过多等。病理性多尿:见于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肾炎早期、急性肾衰竭多尿期及精神性多尿等。

8.多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热、严重呕吐、腹泻、禁食、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亦可因糖代谢障碍而出现酮尿。

9.尿素氮增高见于器质性肾功能损害,如慢性肾炎、严重肾盂肾炎等;肾血流量减少,如严重脱水、休克、心力衰竭等;蛋白质分解或摄入过多,如急性传染病、上消化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等。

10.试验时正常进食,每餐含水量不超过500~600ml,除正常进餐外不再饮任何液体。上午8时排尿弃去,然后每两小时留尿一次,至晚8时共留尿6次,自晚8时至次晨8时留尿1次,7次尿分别准确测定尿量及比重。

11.血清清蛋白降低的临床意义:①清蛋白合成减少,肝细胞损害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②清蛋白合成原料不足,营养不良如蛋白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③白蛋白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严重烧伤;④消耗增加,慢性消耗性疾病如重症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恶性肿瘤;⑤稀释性减少,如水钠潴留或静脉补充过多的晶体溶液。

12.血清总胆红素34.2~171μmol/L为轻度黄疸;171~342μmol/L为中度黄疸;>342mμol/L为高度黄疸。

13.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的临床意义:①肝细胞损害,见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肝硬化等,以病毒性肝炎诊断价值最大。②心肌细胞损害,以AST升高为主,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等。③其他细胞损害,见于皮肌炎、进行性肌萎缩等。

14.主要见于胆道阻塞性疾病、肝癌、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炎及药物性肝炎,亦可见于胰腺炎、胰腺肿瘤、前列腺肿瘤等。

15.①适应证:脑膜刺激症状,疑有颅内出血,疑有脑膜白血病,原因不明的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等。②禁忌证:颅内压显著增高,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

16.主要见于原发性肝癌,亦可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睾丸癌、卵巢癌、畸胎瘤、胃癌、胰腺癌、孕妇等。 17.血清钙降低的临床意义:①钙或维生素D摄取不足或吸收不良,如长期低钙饮食、腹泻、胆汁淤积性黄疸、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等;②成骨作用增强,如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恶性肿瘤骨转移等;③其他,肾衰竭、肾病综合征、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18.血清氯化物增高的临床意义:①摄入过多,如高盐饮食、静脉输入大量氯化钠等;②排泄减少,急性或慢性肾衰竭、尿路梗阻、心力衰竭等;③呼吸性碱中毒。

19.血沉病理性增快见于:①风湿热和结核病活动期;②组织损伤及坏死,如急性心肌梗死;③恶性肿瘤;④其他,如慢性肾炎、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 六、论述题

1.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常见于:①急性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为其最常见的原因;②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如严重外伤及严重的血管内溶血等;③急性大出血,特别是内出血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④急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急性铅中毒等;⑤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2.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①某些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等)、某些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性肝炎等)及某些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②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③物理、化学因素损伤,如X线、γ射线等物理因素和氯霉素、抗肿瘤药等化学因素损伤骨髓;④脾功能亢进。

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①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食物过敏等;②寄生虫病,如蛔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等;③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银屑病等;④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粒细胞白血病等。

4.尿糖阳性临床意义:①血糖增高性糖尿:见于糖尿病、嗜铬细胞瘤、库欣(Cushing)综合征、胰腺炎、胰腺癌等。其中以糖尿病最常见。②血糖正常性糖尿:由于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功能减退致,又称肾性糖尿。常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家族性糖尿等。③生理性糖尿,见于大量进食碳水化合物、静脉注射大量葡萄糖后。④应激性糖尿,见于颅脑外伤、急性脑血管病、急性心肌梗死等。⑤其他糖尿:因进食或体内代谢失调可出现乳糖、半乳糖、果糖、甘露糖及戊糖等非葡萄糖糖尿。

5.①肾小球性蛋白尿:为最常见的一种蛋白尿。常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②肾小管性蛋白尿:常见于肾盂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肾小管损伤及肾移植术后。③混合性蛋白尿:肾脏病变同时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而产生的蛋白尿。常见于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糖尿病型肾病综合征等。④溢出性蛋白尿:见于溶血性贫血、挤压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轻链病及浆细胞病等。⑤组织性蛋白尿:炎症或药物刺激肾小管分泌蛋白质增多或肾组织被破坏引起的蛋白尿。⑥假性蛋白尿:由于尿内混有血、脓、粘液、阴道分泌物等而导致蛋白定性试验阳性。

6.①透明管型: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麻醉、发热等可一过性增多;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恶性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等增多。②颗粒管型: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小管损伤等。③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管型,常见于肾小管损伤,肾移植手术后发生排异反应;红细胞管型,常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等;白细胞管型,常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④其他:蜡样管型,出现常提示有严重的肾小管坏死;脂肪管型,常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急性发作、中毒性肾病等;肾衰竭管型,见于肾衰竭。

7.(1)判断肾小球损害的敏感指标:成人内生肌酐清除率浆至50ml∕L时血清尿素氮、肌酐仍在正常范围,故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的敏感指标。

(2)评估肾功能的损害程度:内生肌酐清除率70ml~51ml/min为轻度损害;50ml~31 ml/min为中度损害;﹤30 ml/min为重度损害。

(3)指导治疗:内生肌酐清除率﹤30ml~40ml/min,应限制蛋白质摄入;﹤30ml/min噻嗪类利尿剂治疗常无效;﹤10ml/min

应结合临床进行透析治疗。

8.怀疑为原发性肝癌,应做血清蛋白测定及血清蛋白电泳,血清胆红素,血清酶学等肝功能检查,还应加查肝癌肿瘤标志物、血脂、肝炎病毒标志物等检查。其结果分析如下:①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正常或降低,球蛋白可升高, A/G倒置;蛋白电泳表现为白蛋白及α1、α2、β球蛋白减少,γ球蛋白增加。②STB、UCB及CB轻升高或正常。尿胆原可阳性或减少或缺如,尿胆红素阳性或阴性。③转氨酶(ALT、AST)轻度升高或正常,MAO 活性增加,LDH及ALP中度或明显升高,GGT显著升高,血清胆碱酯酶活性降低。④AFP常>300μg/L,α-L-岩藻糖苷酶(AFU)及CAl25水平可明显升高。⑤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可能降低, 空腹血糖降低,C反应蛋白增高,HBsAg阳性等。

9.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的临床意义:①HBsAg本身不具传染性,但因常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同时存在,故作为传染性标志之一。HBsAg阳性见于急性乙型肝炎潜伏期、HbsAg携带者。②抗-HBs是保护性抗体,有抗感染力。③HBsAg阳性,表明乙型肝炎处于活动期,提示HBV在体内复制,传染性较强;HBeAg持续阳性,表明肝细胞损害较重,且易转为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HBeAg转为阴性,表示病毒停止复制。④抗-HBe阳性,表示大部分病毒被消除,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小。⑤HBcAg一般情况下在血清中不易检测到游离态。HBcAg阳性,表示血清中HBV较多,复制活跃,传染性强,预后较差。⑥抗-HBc对机体无保护作用,是HBV在体内持续复制的标志,提示该血液有传染性。

10.①稀糊状或水样便:见于各种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尤其急性胃肠炎;②米泔样便:为大量白色淘米水样,见于霍乱、副霍乱;③粘液便:粘液增多常见于各种肠炎、痢疾等;④脓性及脓血便:常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或直肠癌等,阿米巴痢疾呈暗红色果酱样,细菌性痢疾以粘液及脓为主;⑤鲜血便:常见于痔疮、直肠息肉、直肠癌及肛裂等;⑥柏油样便:多见于上消化道出血;⑦白陶土样便:见于胆汁淤积性黄疸;⑧细条状便多见于直肠癌。

11.血清钾升高的临床意义:①摄入过多,如高钾饮食、输入大量库存血、静脉输注大量钾盐等;②排出减少,如急性肾衰竭,长期使用潴钾利尿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③细胞内钾外移,如严重溶血或组织损伤、急性酸中毒或组织缺氧、家族性高血钾性周期性麻痹等。

12.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见下表:

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

检查项目 原因 外观 透明度 比重 凝固 粘蛋白定性 蛋白定量 葡萄糖定量 细胞计数 细胞分类

漏 出 液 非炎症 淡黄 透明或微混 <1.018 不凝 阴性 <25g/L >3.3mmol/L <100×106/L

以淋巴细胞、间皮细胞为主

渗 出 液

炎症、肿瘤或化学刺激等

不定,可为黄色、血性、脓性、乳糜样 多混浊 >1.018 常凝固 阳性 >30g/L

可变化,常<3.3mmol/L >500×106/L

根据病因不同,分别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为主,肿瘤可找到肿瘤细胞

细菌学检查 LDH

23.答:化脓性、结核性与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查的鉴别见下表:

阴性 <200U/L

可找到病原菌 >200U/L

化脓性、结核性与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查的鉴别

外观 凝固

细胞数(×106/L) 主要细胞

化脓性脑膜炎 乳白色、混浊 凝块 >200 中性粒细胞

结核性脑膜炎 毛玻璃样混浊 形成薄膜 <200

早期为中性粒细胞,中晚期为淋巴细胞

蛋白质 糖 氯化物

明显增高 明显降低 中度降低

中度增高 中度降低 明显降低

病毒性脑膜炎 透明 (-) 轻度增加

早期为中性粒细胞,晚期以淋巴细胞为主 轻度增高 正常 正常

搜索更多关于: 诊断简答题 的文档
诊断简答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ohbm15no12nsft0jg4t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