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大联考
湖南师大附中2017届高三月考试卷(二)
地 理
命题人:杨夏 审题人:向超
(考试范围:中国地理、地球地图、宇宙中的地球、地壳的物质组成
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农业部透露,到2020年,土豆将逐渐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读下图,回答1~2题。
1.甲地种植的马铃薯个大质优,薯型整齐,成为肯德基、麦当劳的固定供货源。该地种植马铃薯的优势自然条件是(D)
①光照充足 ②热量条件好 ③昼夜温差大 ④病虫害较少 ⑤降水充足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④
【解析】甲地位于甘肃省,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虫害较少。 2.甲、乙两地就中国薯都的称号展开争夺。乙地与甲地相比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地势平坦,种植面积大 B.靠近京津,交通便利 C.降水量大,利于马铃薯生长 D.适合规模化、机械化生产
【解析】乙地位于内蒙古地区,与甲地降水量相差不大。且由于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种植规模大,有利于机械化生产。
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1982—2007年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抚养压力最小的是(C) A.1982年 B.1992年 C.2002年 D.2007年
【解析】根据图中各年龄段人口比重,1982年儿童的比重大,抚养压力大,故A不符合题意;1992年儿童的比重大,抚养压力大,故B不符合题意;2002年儿童的比重较小,老龄人口比重不大,抚养压力最小,故C正确;2007年儿童比重与2002年相似,但老龄人口比重明显增加,抚养压力大,
故D不符合题意。
4.导致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原因有(A)
①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②计划生育的有效实施 ③外来青壮年的大量涌入 ④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图中显示,从1982年到2007年,该城市0~14岁年龄人口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该地计划生育的实施已见成效;15~64岁年龄人口比重上升速度快,说明外来青壮年大量涌入;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说明生活和医疗卫生水平得到提高;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无关,④错误。
下图是青藏高原湖泊巴木错位置示意图,该湖为咸水湖。下表示意2009年该湖泊面积(S)及该湖泊所在区域气候要素情况(P—降水量、T—气温、E—蒸发量)。据此完成5~6题。
项目 P(m2.0 m) T(℃) -7.1 -6.4 -1.3 4.1 2.8 9.1 10.5 8.9 7.1 1.1 3.4 7.9 --2.0 3.0 6.7 23.3 60.5 93.5 93.0 58.2 12.2 2.6 1.8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E(m84.6 m) S(km2) 252.8 253.5 70.6 102.6 253.0 153.4 251.4 127.0 253.0 176.6 254.0 160.9 254.6 137.6 256.7 139.2 254.9 113.97.7 4 252.9 252.7 252.3 74.2 5.据材料分析,导致巴木错湖泊面积年内变化的主要因素是(C)
①降水量大小 ②流域面积大小 ③气温高低及变化 ④人类活动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巴木错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从图表可看出,降水量较大时,巴木错湖泊面积较大,降水量减少时,湖泊面积呈减少趋势,因此,湖泊面积与降水量有关;同时由表格可以得出,春季,气温回升,导致湖冰融化,湖泊面积减少,冬季,气温低,湖水结冰,湖泊面积变大,因此,巴木错湖泊面积年内变化主要受降水量的大小和气温高低及变化这两个因素影响。
6.从材料中发现4月湖泊面积比2月还要小,达到年内最小值,其原因可能是(A)
①4月降水量增大不明显,但蒸发量比2月大,湖泊水量减少 ②2月气温低,湖泊结冰导致湖泊面积较大,4月湖冰融化,水面下降 ③4月工农业生产大量从湖中引水,导致湖泊面积减小 ④4月的大气降水量比2月小,导致湖泊面积减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由上题可知,巴木错湖泊面积变化主要受降水量的大小和气温高低及变化两个因素影响。春季,4月气温回升时,降水量不大,但气温高,湖泊蒸发量大,湖水面积较小;2月气温较低,湖泊结冰,湖泊面积较大,且据表格可以看出4月降水量比2月多。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图(单位:m)。读图回答7~8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