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三基训练指南和训练习题(医院感染管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4:46:3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3)、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相应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10、在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时,医务人员应如何防护? 答:当接触经接触传播的疾病患者时,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应做到:

(1)、进入隔离室,应戴手套,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并穿隔离衣:接触甲类传染病患者应穿防护服。

(2)、离开隔离室前,应脱去隔离衣或防护服,摘除手套,并洗手和(或)手消毒。 (3)、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第八章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第一节 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措施

1.医院内肺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医院内肺炎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主要预防措施有: ⑴对存在医院内肺炎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2%的氯己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h一次。

⑵如无禁忌症,应将患者床头抬高30。

⑶鼓励手术后(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⑷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利于痰液引流。 ⑸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达正常水平。

⑹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来预防医院内肺炎。 2.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除执行医院内肺炎的预防措施外,还包括: ⑴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⑵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气管插管。

⑶建议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5~30cmH2O,无明显漏气。

⑷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 ⑸呼吸机螺纹管及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逆流入患者气道;湿化水应使用无菌水,每天更换。

⑹每日评估是否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o

第二节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患者手术前应采取哪些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 答:手术前应采取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包括: ⑴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

⑵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⑶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⑷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

⑸手术部位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⑹如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在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min至2h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⑺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呼吸道感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参加手术。

⑻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⑼提高患者术前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2.手术中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有哪些? 答:手术中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包括:

⑴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人员流动。

⑵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⑶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⑷若手术时间超过3h,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手术中失血量大于1500ml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⑸手术人员接触组织要尽量轻柔,有效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

⑹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除外。 ⑺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c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⑻需要引流的手术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确保引流充分。

3.手术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有哪些? 答:手术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包括:

o

⑴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 ⑵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 ⑶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

⑷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应当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

第三节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应采取哪些预防感染的措施? 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

⑴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⑵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⑶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⑷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⑸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⑹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置管操作。

2.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的感染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应采取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

⑴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⑵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每2天1次,无菌透明敷料为每周1~2次,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⑶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前,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 ⑷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乙醇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⑸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⑹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h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使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⑺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⑻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操作应当在48h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⑼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

⑽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

⑾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第四节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为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导尿管置管前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为预防感染,导尿管置管前应注意:

⑴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⑵根据年龄、性别及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⑶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使用。 ⑷对留置导尿管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⑸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为预防感染,导尿管置管时应注意什么? 答:导尿管置管时,预防感染的措施有:

⑴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⑵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 ⑶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⑷充分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黏膜,防止污染。

⑸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ml无菌水,轻拉导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⑹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3.导尿管置管后,应如何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三基训练指南和训练习题(医院感染管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ok3v1j5f628mwx144va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