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三基训练指南和训练习题(医院感染管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23:51:1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根据哪些因素来制订?

答: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根据病原菌的种类及其药敏结果、患者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以及抗菌药物的特点来制订,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

第二节 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基本原则

1、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是什么?

答: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2、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是什么?

答:根据不同类型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是:

(1)、清洁(Ⅰ类)手术:一般不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仅在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手术涉及重要脏器感染且后果严重、使用人工材料或人工装置的手术,以及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等,应考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2)、清洁—污染(Ⅱ类)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3)、污染(Ⅲ类)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管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此类手术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3、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应如何选择?

答: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应考虑手术部位及该部位的常见病原菌的种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不良反应及药代动力学特点等。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且价格低的品种。万古霉素及喹诺酮类药物一般不宜用作预防用药。

4、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应如何给药?

答: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抗菌药物应该在手术前0.5---2小时内,最好在皮肤切开前30分钟或麻醉诱导开始时静脉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第十四章 医疗废物管理

第一节 医疗废物处置原则

1.何谓医疗废物?

答: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2.医疗废物处置原则是什么? 答:医疗废物处置原则是:

⑴分类收集原则:减少有害有毒废物和带传染性废物的数量,有利废物的回收和处理。

⑵回收利用原则:避免浪费。

⑶减量化原则:通过重复利用、破碎、压缩、焚烧等手段,减少固体废物的体积和数量。

⑷无公害原则:废物处理必须遵守环保及卫生法规标准要求。 ⑸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原则:分类收集的废物分别进行处理。

第二节 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与运送

1.医疗废物共分为哪几类? 答:医疗废物分为以下五类:

⑴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⑵病理性废物: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试验动物尸体等。 ⑶损伤性废物:能够刺伤或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⑷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⑸化学性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 2.医疗废物应如何分类收集?

答:医疗废物在分类收集时,应存放于医疗废物专用的包装袋、锐器盒内。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置于黄色医疗废物包装袋内,损伤性废物置于专用的锐器盒内,由专职收集人员在规定时间内转运到医院指定的医疗废物暂存地统一处理。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交由专门的机构处理。

3.使用后病原体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如何处置? 答: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生产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照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4.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如何处置? 答:对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的处置要求有:

⑴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

⑵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⑶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

物,并及时密封。

5.已收集的医疗废物能否取出重新分类?

答:放入包装物或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重新分类。

6.对医疗废物进行收集包装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医疗废物进行收集包装时应注意:

⑴医疗废物包装物或容器应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的要求。

⑵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应当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者文字说明。 ⑶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⑷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⑸盛装的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有中文标签。

7.医疗废物包装运送人员应该配备哪些防护用品?

答:医疗废物包装运送人员应配备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衣、防渗透隔离衣/围裙、胶鞋、口罩、乳胶/橡胶手套等。

第二部分 三基训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外源性医院感染的病原体来自 ;内源性医院感染的病原体来自 。

2. 外源性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 、 、 。

3. 我国医院感染常见发生部位为 、 、 和 。 4.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 、 和 。 5. 医院感染根据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可分为 感染和 感染。 6. 医院感染中,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病人入院 小时以后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7. 医院感染中,有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自病人入院时算起,超过 期后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8.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导管48小时内患者出现的 部位感染、或隧道感染、或 感染等的临床表现。 9. 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手术后 天以内发生,仅累及切口 或 组织的感染。

10. 深部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无植入物者手术后 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 年以内发生的感染,累及 和 的深部软组织。 11. 输血相关性感染常见病原体有肝炎病毒(乙、丙、丁、庚型等)、 病毒、 病毒、疟原虫、弓形体等。

12. 医院感染病原体的特点主要有: 、 及 。 13.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根据其监测范围可分为 监测和 监测。

14. 洗手能去除手部 和部分 菌。

15. 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称 。 16. 手卫生为医务人员 、 和 的总称。

17. 医务人员对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患者进行 检查、 吸痰和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 防护面罩。

18. 医务人员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 手套;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黏膜时,应戴 手套;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 手套。

三基训练指南和训练习题(医院感染管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ok3v1j5f628mwx144va_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