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年最新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创新、开放与探究型问题-知识讲解(提高)及答案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10:32:5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3.如图(1),四边形ABCD中,AD与BC不平行,现给出三个条件:①∠CAB=∠DBA,②AC=BD,③AD=BC.请你从上述三个条件中选择两个条件,使得加上这两个条件后能够推出ABCD是等腰梯形,并加以证明(只需证明一种情况).

【思路点拨】

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①∠CAB=∠DBA,②AC=BD;第二种是:②AC=BD,③AD=BC,均可利用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进行验证.

【答案与解析】

解:第一种选择:

①∠CAB=∠DBA,②AC=BD. 证明:由△ACB≌△BDA,

可得AD=BC,∠ABC=∠BAD.

如图(2)作DE∥BC交AB于点E,则∠DEA=∠CBA. ∴∠DAE=∠DEA,AD=ED=BC. 由ED=BC及DE∥BC知,

四边形DEBC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B∥CD. ∵ AD与.BC不平行,

∴ 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第二种选择:②AC=BD,③AD=BC.

证明:如图(3),延长AD、BC相交于点E.

由△DAB≌△CBA,可得∠DAB=∠CBA, ∴EA=EB.

由AD=BC,可得DE=CE,∠EDC=∠ECD.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EDC=∠EAB, ∴DC∥AB.

∵AD与BC不平行,

∴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总结升华】此题一道开放性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梯形的判定的掌握情况. 举一反三:

【高清课堂:创新、开放与探究型问题 例3】

【变式】如图,ABCD是一张矩形纸片,AD=BC=1,AB=CD=5.在矩形ABCD的边AB上取一点M,在CD上取一点N,将纸片沿MN折叠,使MB与DN交于点K,得到△MNK.

(1)若∠1=70°,求∠MNK的度数. (2)△MNK的面积能否小于

1?若能,求出此时∠1的度数;若不能,试说明理由. 2(3)如何折叠能够使△MNK的面积最大?请你利用备用图探究可能出现的情况,求出最大值.

(备用图)

【答案】

解:(1)∵ABCD是矩形, ∴AM∥DN. ∴∠KNM=∠1. ∵∠1=70°,

∴∠KNM=∠KMN=70°.

(2)不能.

过M点作ME⊥DN,垂足为E,则ME=AD=1. ∵∠KNM=∠KMN, ∴MK=NK, 又MK≥ME, ∴NK≥1.

∴△MNK的面积=NK?ME≥. ∴△MNK的面积不可能小于. (3)分两种情况:

情况一:将矩形纸片对折,使点B与D重合,此时点K也与D重合. MK=MD=x,则AM=5﹣x.

222

由勾股定理得1+(5﹣x)=x, 解得x=2.6. ∴MD=ND=2.6.

S△MNK=S△MND==1.3.

情况二:将矩形纸片沿对角线AC对折,此时折痕即为AC. MK=AK=CK=x,则DK=5-x. 同理可得MK=NK=2.6. ∵MD=1 ∴S△MNK=S△MND=

=1.3.

△MNK的面积最大值为1.3.

类型四、动态探究型

4.如图1,将三角板放在正方形ABCD上,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E与正方形ABCD的顶点A重合,三角板的一边交CD于点F.另一边交CB的延长线于点G.

(1)求证:EF=EG;

(2)如图2,移动三角板,使顶点E始终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3,将(2)中的“正方形ABCD”改为“矩形ABCD”,且使三角板的一边经过点B,其他条件不变,若AB=a、BC=b,求【思路点拨】

(1)由∠GEB+∠BEF=90°,∠DEF+∠BEF=90°,可得∠DEF=∠GEB,又由正方形的性质,可

利用SAS证得Rt△FED≌Rt△GEB,则问题得证;

(2)首先点E分别作BC、CD的垂线,垂足分别为H、I,然后利用SAS证得Rt△FEI≌Rt△GEH,则问题得证;

(3)首先过点E分别作BC、CD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易证EM∥AB,EN∥AD,则可证得△CEN∽△CAD,△CEM∽△CAB,又由有两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相似,证得△GME∽△FNE,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答案. 【答案与解析】

解:(1)证明:∵∠GEB+∠BEF=90°,∠DEF+∠BEF=90°,

EF的值. EG

∴∠DEF=∠GEB, 又∵ED=BE,

∴Rt△FED≌Rt△GEB, ∴EF=EG;

(2)成立.

证明:如图,过点E分别作BC、CD的垂线,垂足分别为H、I,

则EH=EI,∠HEI=90°,

∵∠GEH+∠HEF=90°,∠IEF+∠HEF=90°, ∴∠IEF=∠GEH, ∴Rt△FEI≌Rt△GEH, ∴EF=EG;

(3)解:如图,过点E分别作BC、CD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

则∠MEN=90°, ∴EM∥AB,EN∥AD.

∴△CEN∽△CAD,△CEM∽△CAB,

NECEEMCE?,?, ADCAABCANEEMNEADb???, ∴,即ADABEMABa∴

∵∠IEF+∠FEM=∠GEM+∠FEM=90°, ∴∠GEM=∠FEN, ∵∠GME=∠FNE=90°, ∴△GME∽△FNE,

EFEN?, EGEMEFb?. ∴

EGa∴

【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矩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综合性较强,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2019年最新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创新、开放与探究型问题-知识讲解(提高)及答案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ongq4t6id9bpag891bi6tck19hpxv003je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