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20:50:2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3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这是首次以国务院文件的形式,明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定位。 一、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必要性在于:

1.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管理好改革开放30年来积累的财富的必然选择。

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大海啸带给中国经济的一大反思就是:改革开放30年我们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也领会了勤劳致富、科技治国的深刻含义。但是,由于我们经济还处于发展阶段中,无论是个人的收入能力还是产业和贸易结构的定位方式都无法通过现有内需能量来支撑我们企业日益膨胀的产能,所以,中国的财富先天就带来汇率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缺陷,只不过政府以稳定的汇率和结售汇制度的方式承担了大部分的汇率风险,今天在美联储启动印钞机购买美国国债的时候,我们更加意识到挽救美国金融危机的救市成本也在让中国这个持有美国国债最多的债权国在承担。于是,如何管理好我们自己创造的财富就成为中国政府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今天,“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揽子政策的申请已获国务院同意”的这则消息,向海内外释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以它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宏伟目标和胆略,将可能使中国在不远的将来打开财富管理的困境,并迅速成长为和制造大国相媲美的金融强国。

2、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中国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应该是中国本土金融市场体系发展到国际化成熟阶段的一个自然结果。本土金融市场体系的现代化发展与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互为因果、相互依存的关系。而经济和金融转型的成功是建成本土国际金融中心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本土国际金融中心的建成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又是中国从经济大国崛起为世界经济金融强国的前提条件。

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与人民币国际化相匹配的大国博弈战略。 中国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货币金融的国际地位与其经济地位完全不相匹配。中国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撑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而且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削弱了美元霸权的信用基础,给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货币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是一个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相适应的本土金融市场体系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过程。它将通过为亚洲和全球投资者提供以人民币为标的的投融资场所,来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本土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双轮驱动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中国作为世界经济金融强国的崛起过程。 二、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可行性表现在:

1.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根基坚实,历史上曾为远东国际金融中心。 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期,上海已经成为旧中国最大的金融中心, 当时上海的金融机构密集,社会资本大量向上海集中,国际贸易额剧增,使得上 海成为当之无愧的旧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 是国内金融中心的延伸,上海在旧中国国内的卓越地位,为其成为远东国际金融 中心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2.上海经济发展状况促使上海具备了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各种条件。

不管是从经济发达程度上看,还是从金融市场发展状况上看,上海已经成为 国内最大的金融中心,并且已经具备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各种有利条件。在经济实力方面,上海一直是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的经济发展长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上海市生产总值的发

展速度也一直高于全国水平,人均 GDP 、贸易总量、实际利用外资额都一直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人才体系方面,近几年来,上海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金融中心的建设为金融专业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吸引了大批优秀金融专业人才前来,人才总量不断增加、人才队伍总体保持年轻化、人才队伍学历结构持续优化;金融从业方面,金融业是上海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行业,是上海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形势下,上海金融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趋势。

3.世界各地金融中心的形成,往往都产生于经济发达、交通便利、通讯便捷以及金融人才相对集中的城市。

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政府已经逐渐认识到建设金融中心城市,是推进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必需,同时也认识到,金融中心城市往往形成于一国或一区域范围内的经济发达地区。由此,逐步形成将上海建成中国金融中心的目标理念。也由此开始,整顿后统一的中国货币市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黄金交易所、中国银联、金融期货交易所、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运行等纷纷落户上海,各大金融机构进军上海,甚至连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也在上海设立了上海总部。

4. 金融中心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辐射作用,在中心里的金融机构和市场能对周边地区和国家提供金融服务。

上海结合了长三角经济联动,实现了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同时上海为江浙的制造业发展提供陆上交通和航运等方面的方便,促进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我们选择上海作为中国金融中心,既是中央政府的顺势而为,是上海、长江三角洲经济实力的必然体现,又是中央政府出于历史的、全局的战略考虑。因此可以说,是政府意图和经济发展两者的结合。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上海已经具备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各项条件,在全球格局里,尤其是在经济金融事务中,中国必须要增加影响力和话语权,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就是要代表国家参与全球金融资源配置,提高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竞争力,扩大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所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势在必行。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onzq5wqum6tck19hpxv8jj329nz0t003q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