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指导:写观察日记
本次习作要求我们试着对某一事物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注意要写清楚观察对象的变化,还可以写观察的过程是怎样的,当时的想法和心情如何。
10059;写法指导
第一步: 审题 连续观察一种事物,写观察日记。
第二步: 立意 通过对某种事物的观察,感受事物的变化过程,并从中收获观察的乐趣。
第三步: 思维导图。
第四步:方法 观察时要细致全面,描写时要有所取舍,把突出事物特点的内容写具体,按时间顺序写出事物的变化过程。注意日记格式要正确。
观察的法宝:看、听、闻、尝、触、想
1. 看,用眼睛看观察对象有什么变化。
2. 听,用耳朵听观察对象的声音。
3. 闻,用鼻子闻观察对象的气味。
4. 尝,用舌头尝观察对象的味道。
5. 触,感受用身体或者手碰到观察对象时的感觉。
6. 想,看到观察对象的变化大脑想到什么?心中感受到什么?
观察植物,要观察它的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要用眼睛仔细观察它的花、茎、叶、枝,对这株植物的各个部分的形状、颜色、姿态做全面的了解。还可用鼻子闻一闻花散发出来的香味。
观察动物,就要观察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可以写下观察者当时的想法和心情,如果能附上图画和照片就更好了。 参考提纲
优秀例文:蒜苗是怎样生长的
9月11日 星期日 阴
吃过晚饭,妈妈叫我和妹妹把大蒜头剥成蒜瓣,还叮嘱我们不能剥掉外衣。啊!这是要种蒜苗了,我非常高兴。不一会儿,蒜瓣剥好了,妈妈挑选了一些大的蒜瓣做种子。
选完种子,妈妈找来一个空盆子,在里面铺上一层棉絮,一边把蒜瓣摆在上面,一边对我解释道:“铺上棉絮,蒜苗的根就会扎进去,不容易倒。”(分析:这句话点明了“铺上一层棉絮”的原因。)接着,她又往盆子里浇了些水。我心里有点儿纳闷:蒜瓣的头上光秃秃的,只浇水,而不用土,它们能长出蒜苗来吗?(分析:这句话引起读者的思考,为下文做铺垫。)
9月19日 星期一 晴
过了一个星期,蒜瓣的顶端裂开了,呀,是浅绿色的芽儿钻了出来!(分析:一个“钻”
字将“芽儿”拟人化,用词生动,富有情趣。)用手一摸,软乎乎的。再看它们的根部,已长出了一些短短的须根,还没能扎到棉絮里。我担心它们倒了,就把它们一个个往棉絮里塞。妈妈看见了说:“傻孩子,这样塞它们会死的,过几天根长长了,就不会倒了。”听了妈妈的话,我顿时放心了。
过了一会儿,我又向妈妈询问:“蒜瓣的头上光秃秃的,只浇水,而不用土,它们能长出蒜苗来吗?”妈妈说:“蒜瓣本身就存有养料,只要温度适当,水分、空气、阳光充足,没有土照样能生长。” (分析:一个“钻”字将“芽儿”拟人化,用词生动,富有情趣。)噢,原来是这样。
9月22日 星期四 晴
今天,蒜苗的头上都裂开了一道缝,我以为它们都生病了呢,急忙去问妈妈,妈妈说:“这是分片,小片叶子要从大片叶子的中心钻出来。”原来是虚惊一场。(分析:简单介绍蒜苗分叶。)
9月30日 星期五 晴
蒜苗长得很快,我似乎每天都能听到它们“噌噌”向上长的声音。(分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描述蒜苗长得快,长得茂盛,长得好。)今天再看,只见那白玉般的茎,翠绿的叶子,簇拥在一起,活像一片齐刷刷的小竹林。那长长的须根都牢牢地扎入棉絮,纵横交错,紧紧地交织在一起,就是用手拉也扯不开它们了。
这个时候,妈妈说棉絮缠住了根,又挡住了根接受阳光,要把棉絮去掉。我一边小心地去掉棉絮,一边想着蒜苗接下来还会有什么变化,真期待啊!(分析:点明自己内心的期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