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无公害秋延辣椒的栽培技术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健意识也在增强,出现了对蔬菜安全、营养、无污染的要求,这是社会进步的趋势。目前蔬菜生产普遍存在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造成农药残留量,硝酸盐及重金属盐的含量超标现象。因此推广和发展蔬菜无公害生产十分迫切。
关键词:栽培技术 育苗 定植 管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健意识也在增强,出现了对蔬菜安全、营养、无污染的要求,这是社会进步的趋势。目前蔬菜生产普遍存在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造成农药残留量,硝酸盐及重金属盐的含量超标现象。因此推广和发展蔬菜无公害生产十分迫切。下面,谈谈秋延辣椒的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辣椒秋延迟栽培宜选用抗病毒病、丰产、品质优良的品种。甜辣椒可选用甜杂2号、中椒2号、双丰农大40等。
2.培育壮苗 2.1准备工作
i
2.1.1备苗床育苗:选苗床土用土层深厚、肥沃、土质不沙不黏,灌水方便,排水容易的地块。翻地每个标准苗床(33.75米)施优质腐熟圈肥100千克。施肥后浅刨两遍,使肥料与土壤混用。
2.1.2种子消毒:辣(甜)椒的病毒病对生产威胁很大,所以应采取措施加以防治,种子一可干热消毒,将种子置于70℃干热条件下维持恒温72小时,二可用10%的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分钟,洗净后用清水浸种。
2.2播种: 2.2.1催芽:浸种时可用30℃的水浸泡,除去水面的秕籽,再把饱满的种子用50-60℃的水烫一下,水量是种子量的5倍,并迅速搅动或来回倾倒,使水温在3-5分钟内降到30℃,然后静止浸泡5-6小时,洗净略晾一下后催芽。ii种子催芽在25-30℃条件下3-5天即可出芽。催芽期间,每天都必须用清水淘洗一遍种子。
2.2.2播种标准:播种每个标准畦用种量150克(以干籽计)。幼苗可栽667平方米土地。将准备好的苗床浇透底水,水渗下后均匀撒一层细土,然后均匀撒播种子。播种后覆土厚度1厘米,覆土厚度一致。
2.2.3苗期管理:播种后在苗床上坐小拱棚盖遮阳伞或透光性差的旧塑料薄膜,增强遮荫、防雨、保湿、防暴晒的效果,并防止幼苗徒长。为防高温高湿导致幼苗徒长,幼苗生长期间一般不浇水,可多次覆土保墒来满足幼苗生长对水分的要求。幼苗拱土时,出土后各进行一次覆土,厚0.5厘米左右。如果天气干旱可进行第三次覆土。厚度同前两次,已增强保墒能力。出苗后的覆土宜在上午叶面无露水时进行。为了保证幼苗生长整齐一致,苗齐后应适当间苗、拔除畸形,过密处的幼苗和弱苗。高温多雨季节,要十分注意随时除草。有虫害发生时,要及时喷乐果等药剂防治。随着幼苗的长大,要逐渐加强通风锻炼,可把小拱棚北侧薄膜卷起的地方逐渐上移,以加大通风量。定植前2-3天,把棚膜全部撤掉,撤掉应在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
夏季育苗,时值高温多雨,可用多效唑(PPP333),矮壮素等药剂处理,以防幼苗徒长。方法是当幼苗第一片真叶展开后,喷洒浓度为0.002%-0.003%的多效唑溶液,10-15天后用同样浓度的药液再喷洒一次,喷洒处理后,幼苗节间短。茎秆粗壮,花芽分化良好,产量明显提高。叶面喷施0.1%矮壮素,也有同样效果。
3.定植
3.1整地作垄:前茬作物收获后要清洁田园,进行耕翻、碎土、平整结合翻地。iii每667平方米土地施用优质圈肥5000-6000千克,做成大垄,垄高10-15厘米,宽60厘米,垄沟宽40厘米。
3.2栽植密度:每垄可栽植两行,穴距25-30厘米,每穴双株,每667平方米土地可栽植8000株左右。
3.3定植:8月上、中旬是定植的适宜时间,定植前应覆盖好棚膜。选阴天或晴天的下午,避开一天中的最热时刻。定植时,先在育苗畦内浇水起苗,用铁锹将幼苗掘起,分成双株;双株的大小,长势力求一致。幼苗一定要多带土,以利于缓苗。定植深度与幼苗在苗床上深度相同。
4.田间管理
4.1水分管理:幼苗定植后立即浇一水,隔一天再浇一水,浇水后浅中耕(深约3厘米),缓苗后浇第3次水,深中耕(6-8厘米),进行小蹲苗,保持畦土见干见湿,一般7-10天,浇一水。10月下旬开始,随着通风量减小,棚内水分散失较慢,浇水间隔天数宜适当延长,仍保持土壤湿润。为降低棚内空气湿度,防止植株徒长和病害发生,利于开花坐果。整个生长期内要做好通风降湿工作。
4.2温度管理:秋延迟辣(甜)椒定植时棚内温度较高,应尽量加大通风量,平时把棚下部的薄膜向上卷起通风,同时将上部的薄膜在靠墙一侧扒缝通风,使棚内白天气温保持在25-30℃,晚上掌握在20℃左右。下雨时,要把上部薄膜盖严,把下部卷起的薄膜放下,以防雨水进入棚内。到9月中、下旬,外界温度在15℃以下时,夜间需把下部卷起的薄膜放下。进入10月后,外界温度已降低,须逐渐做好防寒保温工作。第一,将上部膜靠墙一侧盖严,不再扒缝通风;其后把下部卷起的薄膜放下,埋严脚底。平时开上下部薄膜之间的通风口通风。第二,随着外界气温的逐渐降低,逐步减少通风量,缩短通风时间,晚上关严风口。第三,到10月上旬,单斜面春用棚开始盖草苫保温。白天内气温保持在25℃以上,晚上掌握在15℃以上。进入11月后,随着外界温度的继续下降,要进一步减少通风量,缩短通风时间,一般只在中午进行2小时左右通风。白天棚内气温掌握在20-25℃,晚上掌握在10℃左右。进入12月后,外界温度更低,要着重做好防寒保温工作,白天中午适当通风,晚上如果外界温度很低,可在拱圆型大棚周围围一层草苫,单斜面大棚则可在棚前沿加盖一层草苫。白天棚内气温保持在20℃左右,晚上保持在8℃以上。
4.3采光管理:10月下旬开始盖草苫后,每天应及时揭盖,前期掌握早揭晚盖,早后期逐步过渡到晚揭早盖。注意阴天、雨天也要揭苫,阴天时可适当晚揭早盖,雨天要盖严薄膜。
4.4追肥:iv定植缓苗后结合浇水追施一次提苗肥,以促进幼苗生长。一般每667平方米土地用硫酸铵15千克左右,或用碳酸氢铵20千克左右,随水施入即可。大部分门椒坐果后,结合浇水再追加一次重肥,每667平方米土地用硫酸铵20-25千克,或碳酸氢铵25-30千克,或随水施入较浓稀粪。如果施用碳酸氢铵,应随后加大通风量,以免发生肥害,损伤幼苗。其后隔15天左右再追施一次重肥,肥料种类、用量、方法同上。到11月上旬,结合浇水再施一次速效肥,最好用稀粪,也可用硫酸铵,每667平方米土地用量15千克左右。
v
5.辣椒病虫害防治:辣椒病虫害防治要据病虫害各种情况而定,农药要选高效对路的及时防治。辣椒的病虫害主要有炭疽病、疫病、枯萎病、病毒病等;虫害主要有烟青虫、小地老虎、蚜虫等。
5.1辣椒病毒病:病毒病常见的症状有花叶型、畸形和丛枝型、坏死型三种。辣椒病毒病的防治方法较多,主要有:
5.1.1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
5.1.2选用种子消毒。用10%的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分钟,清水洗净后浸种催芽,或在70℃的温度中将种子干热处理2-3小时。
5.1.3进行间作,使用隔阳网:间作能阻止蚜虫迁飞,防止传播病毒病;使用隔阳网可防止高温和强光暴晒,减轻病毒病的危害。
5.1.4勤灭杂草,及时防蚜:勤除杂草、及时防蚜,以减少毒源,放蚜还可用2.5%溴氰菊酯乳剂2000-3000倍液,或用50%抗蚜威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但每种药物只能使用一次,间隔不少于10天。
5.1.5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力。
5.1.6药剂防治:在定植前、缓苗后和盛果期各喷一次0.1%硫酸锌溶液。
5.2辣椒疫病
辣椒疫病常年造成辣椒减产20%-30%,严重时减产90%以上,甚至绝收。防治方法主要有:
5.2.1选用抗病品种。
5.2.2种子处理:用1%硫酸铜或0.1%高锰酸钾浸种2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催芽播种。
5.2.3培育壮苗:用无病新土配制培养土育苗,加强苗床管理,注意通风透光,防止湿度过大,培育无病壮苗。
5.2.4加强田间管理:定植前要增施磷、钾肥,适当控制氮肥用量,避免施用未腐熟的人粪尿和鸡粪,提早翻晒土壤;提倡小高垄栽培;若要平畦栽培,畦要整平,防止积水;温室、大中小棚栽培时,要加强通风排湿;多雨期要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
5.2.5药剂防治:用75%百菌清600倍液,25%瑞毒霉600倍液进行喷洒,但必须限制性使用。
5.3蚜虫
在辣椒叶片上刺吸汁液,造成叶片卷曲变形,植株生长不良。此外,蚜虫还传播多种病毒病。蚜虫一般采用药剂防治,如用40%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或用50%马拉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喷洒。在保护地挂放银灰色模条或胶粘布条,也是防治蚜虫的有效措施。
5.4蛴螬
幼虫直接咬断幼苗的根茎,全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成虫有假死性和趋向性,对未腐熟的厩肥有强烈趋光性。白天藏在土中,晚上8-9点为取食和交配活动盛期。精耕细作,施用充分腐熟的肥料和及
时灌水可减轻危害。发生时,可用50%的辛硫磷2000倍液,或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进行防治。也可用灯光诱杀成虫,发现幼苗被咬断时可人工挖土捕捉。
无公害蔬菜生产是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它的栽培技术的发展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i
苗床土的土壤质地要疏松,有机物含量要高,熟土层30厘米厚度。无公害蔬菜土壤要求卫生、无污染、无病虫寄生、不存在有害物质。 ii
催芽能使种子发芽快、早出苗、出苗齐,保证芽齐芽壮。 iii
圈肥肥料要经过腐熟,才能迅速释放出养分,有机肥效才会持久。 iv
蔬菜生长过程中,追肥应追速效的氮、钾或少量磷肥,可多次施入,但每次用量不要过多。 v
无公害蔬菜使用的农药要求高效低毒、低残留,并合理选择不同类型药剂,轮换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