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手法
判断某句、段写作手法+分析其作用 技巧小结:
(1)设置悬念——就是在情节的关键处突出地显现情况不明的人、事、物,然后在情节发展的特定阶段揭示原委。 作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先抑后扬——抑是手段,扬是目的,使得扬的对象在更高的层次上。
作用:作者先写人物(事物)的.........(不足之处),而后赞扬其.......(美好之处),更突出人物(事物)的......特征或品质;
(3)对比:
同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对比,两种不同的人或事物比较;
作用:把......和......进行对比,突出了......的......特征(性格),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4)借景抒情——把作者的某种感情渗透到对景物描写中,实际是一种间接抒情的方式。
作用: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的情感。
(5)托物言志——把作者的“志”,借助具体的“物”来表达得更巧妙、完美、充分。如:借蜡烛颂扬奉献精神,借梅兰竹表示高洁志向。
作用:作者通过描写......事物,抒发作者......的情感(抱负、志趣、情操)跟象征相似。
(6)借物喻人——把某人比喻为某物来进行刻画。
作用:作者描写.......事物,突出事物的.......特点,以此比喻.......(某人),表现了.......(某人)的高尚情操。
(7)埋伏笔——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
作用:交待含蓄,使得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事,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作铺垫是为行将来临的事物的衬托。
(8)前后照应——称为首尾呼应,也就是前文与后文同时说道同一件事情或同一个人物、事物。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9)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作用:生动形象地展示事物的特征。
(10)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11)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12)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
表现力。
(13)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14)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15)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16)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7)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18)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随堂练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