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的灯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冬夜的灯光》为初一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文中写了一个医生冬夜出诊,在农人们一路灯光的指引下找到了病人家并顺利返回,事情简单,情谊真挚,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美好和温暖。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的内容和主题都比较浅显,初一的孩子有一定的生活经历,理解起来难度不大。文章的语言比较平实浅显,但初一孩子愿意表现,喜欢朗读,所以在读中品,在读中悟,感受和积累语言文字还是必要的。写作手法的理解和学习会增加难度,也为学习增加了深度。 教学目标:
1、读课文,感悟人间真情。 2、品语言,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策略:
1、 诵读教学法:通过学生多层次,有感情地朗读,理清思路,把握重点,体
味和推敲文中环境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意义和作用。
2、 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鼓励大胆发言,培养学生表达的勇气和
习惯。
3、 语文活动式教学法:结合学生特点,设计语文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一组关于真情的图片。)
同学们,真情是春天的绵绵细雨,滋润人们的心田;真情是冬日的一缕阳光,温暖人们的心房;真情是暗夜里的一盏灯,引领着我们坚定向前。人间自有真情在,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来自亲人、老师、朋友甚至是陌生人的真情。今天我们一起去异国他乡感受一个偏僻小镇上的真情故事。 二、检查预习
师:在预习中,你了解了或解决了哪些问题,与大家交流一下吧。 预设:
作者:莫里斯·吉布森
字音:提防 猝不及防 穹窿 字形:启程 引擎 词义:猝不及防 引擎 无垠
全文共11个段落。
师引导生交流,并强调字音,重复读,强调字形,当堂写。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多媒体显示:大声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读完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活动:
生读课文,师巡视。
生提炼课文信息,并流畅表述:冬夜,我(一名医生)在农户们灯光的指引下顺利到小镇上出诊并顺利返回。
生多元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抓住关键词“感动”。
师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和作者一起被农户们深夜亮起的灯光感动的同时,也被这位深夜出诊的医生感动着。 四、品语言,学写法,悟真情
1、那么,是哪些内容拨动了我们的心弦?作者又是用怎样的方法来传达这种感动的呢?
多媒体显示:默读课文,找出那些让你心生感动的语句、段落,看看作者怎样把一件生活小事写得感人至深。
(提示:可以从文章的语言、结构、描写方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修辞、用词等方面来探究) 预设:
(一)生:沿途农家的灯光指引着我找到那个求医的人家。
师:是什么感动了你呢?(农家人的善良、热情,邻里之间的真挚情谊) 师:哪些因素将这种情谊渲染得更加感人? 生:第8段:“寒风呼呼地怒吼着”“一入夜荒野便是漆黑一片”。自然环境描写,突出了风大、天黑,与农户们的灯光形成对比,突出了农户们的善良、热情。 师:改为“寒风凛冽”如何?
生:原句不仅写出了风声,还运用拟人写出了寒风吓人的气势。准确的词语和恰当的修辞会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反复朗读加以体会。 师:沿途农家还在哪里感动了我们? 生:第10段:“沿途农家的灯仍然都亮着,??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中经过灯塔一样。”(板书:灯光)
师:这个段落里哪些词、句在感动了你? (1)1、沿途农家的灯仍然都亮着。“仍然”说明什么?结合前面的哪一句话来看更能让人心生感动?“都”说明什么? (2)、还有哪些词语有这种效果?“致意,送,随后,闪亮,等待”。 师:大家还原一下农户家里的情形。医生的汽车未到时,农人会说(会想): 听到医生的汽车声时,农人会说(会想): (3)、“??”能不能换成“。”?为什么?
饱含情感的词语和富有想象空间的文字表达,甚至是一个标点都会更好地传情达意。 (4)、“可是我绝不感到孤独”,作者感到了什么呢?那是种什么样的感觉? 带着和作者一样深深的感动,我们来齐读这几句话。 师:这样感人的情谊在怎样的环境中更显珍贵? 生:9段:“外面已经下大雪了”。环境描写,天气的变化渲染了天气的恶劣,更衬托突出了沿途农家的关爱情谊。
师:类似的环境对比衬托哪个段落还有体现? 生:1段:小镇:荒凉、偏僻 师:有何作用呢?
生:与小镇上人们的热情、善良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的感受:温暖、友谊和乐观。
此环节师生问答后师小结:(多媒体显示)好的环境描写不但可以交代故事
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景等,还可以烘托气氛,衬托人物,突出主旨。
(二)师过渡:文中感动我们的仅仅是沿途农家吗?还有谁也深深地感动着我
们?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预设:
生:1段:“我”是一个有仁心有大爱的医生。
师:哪些词语能感受到“我”的医者仁心?(生找出:抛下,舒适可爱,荒凉。) 师:“抛下”改为“丢下,扔下”好吗?让学生做动作以体会“我和妻子”到小镇的主动和毅然决然。
师指名读此段,强调重读“抛下,舒适可爱、荒凉、偏僻,很冷,温暖、友谊、乐观”
生评价后齐读。
7段:第七段与后文哪些内容形成照应,说明了什么?(“我”明知天气会变化,明知此次出诊的危险,却依然前行。人物形象就高大起来,精神品质就崇高起来了)
2段:他听说我不管多么晚也肯出诊。(板书:出诊)(表现医生恪尽职守,用农民的话说出,是侧面描写。)
10段:我婉言谢绝了。我还得赶回去,说不定深夜还会有病家来求诊。(心里装的都是病人)
师小结:小镇上的农户们的热情、善良、淳朴,深深地感动着医生,医生的仁心大爱又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他们都有着一颗关爱他人的金子般的心,在加拿大西部的荒凉小镇上我们感受到了人世间最浓最纯最真的情。(板书:情) 2、有了对文章内容和人物的深刻理解,你能理解作者为什么以“冬夜的灯光”为题吗?(多媒体显示) 生交流,师引导:(1)、与文章内容有关。(2)、灯光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突出主题。(3)、形成对比,增强表现力。 五、质疑答疑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预设:
结尾处引用“阿瑟 查普曼”的诗句有何作用?(齐读这三行诗。) 师:“那里”指哪里?谁的“握手”?谁的“笑容”?“有力的握手”“长久的微笑”能表现出什么?
同桌两个人,面带微笑(保持住),伸出右手,互相紧握。 师采访:你感觉到了什么?
师:这种感觉就是作者所感觉到的“温暖、友谊和乐观”。那么这几行诗在文章结尾处有什么作用呢?
师引导生总结:内容上,突出了主题;结构上,照应了第一段;表达上,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齐读这首诗。) 六、感悟生活
人间自有真情在。同学们,在你成长的道路上经历过“冬夜”吗?是谁为你点亮了“心灯”?“冬夜”里的这片“灯光”,在你成长中有什么影响?请把你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多媒体显示) (生交流后,老师讲述自己的一段经历。) 七、教师小结
同学们,真情是寒冬里的一件棉衣,是风雨中的一把雨伞;真情是跌倒时友人伸出的双手,是沮丧时师长鼓励的话语。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人世间最美好的真情,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做一个善良有爱的人,让世界因我们的真心而充满真情,充满感动。(结合板书,升华情感) 八、作业:
必做:把让你感动的事情写成一篇短文,300字左右。 选做:阅读巴金散文《灯》,朱自清散文《冬天》。 九、板书设计:
冬夜的灯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