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网络协作学习模式下的教师阶段角色定位与实践
作者:丰云,张向超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第14期
摘 要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模式是以网络为学习环境,将网络技术与协作学习有机结合的一种学习模式。实践证明,能否发挥这种学习模式的最大效用,教师的作用不可或缺。从激励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模式的有效运用,需要教师在学生协作学习准备阶段、协作实施阶段、协作整个阶段以及协作总结阶段,分别扮演好学生学习需求的诱导者、学习动机的维持者、学习行为的监控者以及学习效果的评估者等多重角色。而实现这些角色转换,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不断提升信息素养与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关键词 网络环境;协作学习;学习模式;教师角色;激励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14-0067-05 一、网络协作学习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1]。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平台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便捷的交互空间,对传统协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和学习手段产生了深刻影响,极大地推动了协作学习的新发展。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就是将协作学习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建立协作学习环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讨论、交互与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2],因其“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学习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和学习者的青睐。
可见,与传统班级授课中的协作学习相比,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协作学习能够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互动性、开放性、多样性、灵活性、个性化、协作性、高效性以及资源共享等优势,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能得到全新的体现,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呈现出多样性与灵活性的特点。因此,网络协作学习除了具备传统协作学习的特点外,还具备自身的特点,如网络协作学习打破了时空限制,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形态更方便、分组方式更灵活,学习者主体作用更明确,师生合作关系更突出等。
二、网络协作学习模式中教师角色的重要性
鉴于以上特点,网络协作学习经常被学生自发运用到学习实践中。然而,由于网络环境中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缺乏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难以达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