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一节用了两个比喻来描写这种追寻:追寻延安就像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第二节用最有代表性的几个事物来描写延安。第三、四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的主要表达特点。选编这首诗,主要是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内容,接受延安精神的熏陶。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查找相关资料,帮助理解诗歌内容。 3.能领会诗中多次提到的“追寻”,是在追寻什么,受到延安精神的教育,感受语言的熏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查找相关资料,帮助理解诗歌内容;能领会诗中多次提到的“追寻”,是在追寻什么,受到延安精神的教育,感受语言的熏陶是教学的重点,能领会诗中多次提到的“追寻”,是在追寻什么,受到延安精神的教育,感受语言的熏陶也是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本课设计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境、朗读品味、形象感知、领会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延安精神,体会作者对延安
精神追寻的热切。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分小组探究学习,查找资料、结合史料体会情感、感情朗读、讲解汇报。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读懂诗歌内容,受到精神教育。
四、说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以激情的文字导入,简单介绍延安的革命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板书课题,让学生读题质疑。以三个问题:为什么追寻?追寻什么? 怎样追寻?提挈全文,初步建立诗歌的层次。
学生交流对延安的了解,补充简介延安,让学生加深对延安革命圣地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难理解的词语。
我再利用多媒体检查生字及朗读情况。 对易读错的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帮助识记。 难读的句子反复读、听,读熟读通。
让学生自由举手朗读课文,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学生带着读课题时产生的问题,自由读全文,思考:诗歌讲了哪
些内容?
借助三个问题,尝试分层概括诗歌内容。 (三)品读感悟,体会交流。
1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
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搜集资料,理解内容,展示交流。
2.分段汇报。
按诗歌顺序,分段、分组汇报。
小组展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感情朗读诗歌。读到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相同内容的小组间可以互相补充。
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及诗歌学习的重难点,我再提出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加深理解。
如:第二节写作者追寻了哪些地方?是为了追寻什么? 在小组汇报展示搜集到的资料,其他同学补充的基础上,我在视情况进行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及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让学生结合史实和图片资料,入境感受,体会延安精神表现出的具体内容,感受诗人的感情。
再次有感情的朗读。
结合出现的地名和革命故事,让学生交流:作者到底在追寻什么?从而领会到作者追寻的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