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神经系统
内脏神经是整个神经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分内脏感觉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两部分。内脏运动神经调节内脏、心血管的运动和腺体的分泌,通常不受人的意志所控制,故又称自主神经系autonomic nervous system;又因它主要是控制和调节动、植物共有的物质代谢活动,所以也称之为植物神经系vegetative nervous system.
内脏感觉神经
交感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副交感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 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内脏运动神经分布范围纤维成分平滑肌、心肌、腺体2种(交感、副交感)躯体运动神经骨胳肌1种1个以神经干的形式分布.有髓的较粗纤维低级中枢至支配范2个(节前神经元、节后围的神经元数目神经元)分布形式节后纤维以神经丛的方式攀附脏器或血管,由丛再分支至效应器薄/无髓的细纤维纤维粗细 交感神经 1.低级中枢:位于T1/ C8—L3脊髓侧角的中间外侧核(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胞体就在此) 2.周围部:包括交感干、交感神经节,以及由节发出的分支和交感神经丛 ⑴交感神经节:包括椎旁节和椎前节 ◇椎旁神经节(或交感干神经节) 名词解释:
交感干:位于脊柱两旁,交感干神经节借节间支连成左、右两条交感干,两者合并于奇神经节. ◇椎前神经节位于脊柱前,腹主动脉脏支根部包括腹腔神经节、肠系膜上神经节、肠系膜下神经节、主动脉肾节 ⑵交通支:连于交感干神经节和脊神经之间。 位置形成脊髓侧角细胞发出的有髓节前纤维白交通支T1—L3各脊神经前支与交感干神经节之间灰交通支交感干与31对脊神经前支之间椎旁神经节细胞发出的无髓节后纤维注:颈、骶、尾神经只有灰交通支,没有白交通支。节前纤维的行径及去向行径:中间外侧核 前根 脊神经干 白交通支 交感干去向:◇终于相应的椎旁节,并换元
◇上行或下行,终于上方或下方的椎旁节,并换元 ◇经交感干,至椎前节换元 ⑷节后纤维的去向 ◇经灰交通支返回脊神经,随脊神经分布至头颈、躯干、四肢的血管、汗腺和竖毛肌;
颈、骶、尾神经没有白交通支。 ◇攀附动脉行走形成神经丛,并随动脉分布到支配的器官; ◇由交感神经节直接分布到所支配的器官。
3、交感神经的分布
⑴颈部:
◇位置:颈椎横突的前方
◇组成:颈上、中、下神经节◇节后纤维的分布:
①灰交通支→8对颈神经→头颈和上肢的血管、汗腺、竖毛肌等
②攀附邻近动脉→颈内动脉丛、颈外动脉丛、锁骨下动脉丛和椎动脉丛→头颈和上肢的腺体、平滑肌、血管、瞳孔开大肌
③发出分支参与咽丛、心丛的形成 ⑵胸部:
◇位置:肋头前方
◇组成:10~12对胸神经节 ◇胸交感干的分支及其分布:
①灰交通支→ 12对胸神经→胸腹壁的血管、汗腺、竖毛肌 ②参与神经丛(胸主动脉丛、食管丛、肺丛及心丛等)
③内脏大神经:由节前纤维穿第5/6-9 胸交感干神经节合成,终于腹腔节 ④内脏小神经:由节前纤维穿10-12胸交感神经节合成,终于主动脉肾节
内脏大、小神经换元后,节后纤维分布到肝、脾、肾和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等。 ⑶腰部:
◇位置:腰大肌内侧 ◇组成:4对腰神经节 ◇腰交感干的分支及分布: ①灰交通支→5对腰神经
②腰内脏神经(节前纤维)→椎前节(肠系膜下神经节)→节后纤维→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道及盆腔脏器,并至下肢 ⑷骶部: ◇位置:骶骨前、骶前孔内侧
◇组成:2~3对骶神经节和 1个奇神经节 ◇节后纤维的分布:
①灰交通支→骶、尾神经→下肢及会阴部的血管、汗腺和竖毛肌 ②加入盆丛,分布于盆腔脏器
头、颈、胸腔脏器和上肢和血管、汗腺、竖毛肌脊髓胸1~5节段中间外侧核脊髓胸5~12节段中间外侧核脊髓上腰段中间外侧核肝、脾、肾和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盆腔脏器和下肢血管、汗腺、竖毛肌32副交感神经
1、低级中枢:脑干的一般内脏运动核(副交感神经核)和脊髓S2—4骶副交感核 2、周围部:副交感神经节(器官旁节+器官内节)及其分支
副交感神经节器官内节:所支配器官壁内
器官旁节:位于所支配器官旁
颅部:睫状神经节、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耳神经节等
3、颅部副交感神经 脑干的一般内脏运动核(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 节前纤维随同脑神经(Ⅲ、Ⅶ、Ⅸ、Ⅹ)离开脑至相应的副交感神经节(睫状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耳神经节、翼腭神经节等)换元节后纤维支配区域. 举例: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纤维 动眼神经副核 节前纤维 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节内换元 节后纤维 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脑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睫状N节翼腭N节(1)动眼神经副核Ⅲ瞳孔括约肌、睫状肌泪腺、鼻腔粘膜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腮腺胸、腹腔脏器(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和盆腔脏器除外)(2)上泌涎核Ⅶ(3)下泌涎核Ⅸ(4)迷走神经背核Ⅹ节前纤维节前神经元4、骶部副交感神经 下颌下N节耳N节器官旁节或器官内节节后纤维节后神经元效应器 骶副交感核 节前纤维 盆内脏神经 盆丛 器官旁节和器官壁内节 节后纤维 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和盆腔器官
副交感神经的分布: 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动眼神经副交感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节前纤维加入第III、VII、IX、X 对脑神经形成盆内脏神经,加入盆丛骶2-4脊髓节段的骶副交感核睫状神经节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耳神经节器官旁节器官壁内节周围部节后纤维器官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交感N与副交感N的主要区别: 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神经节的位置副交感神经脑干的副交感神经核和脊髓S2—4骶副交感核器官旁节+器官内节,离效应器近或在效应器壁内, 节前>节后节前/节后=1个/少个较局限(大部分血管、汗腺、竖毛肌、髓质均无) 位于T1—L3脊髓侧角的中间外侧核椎旁神经节+椎前神经节,离效应器远, 节前<节后较广泛(几乎所有脏器、全身血管、汗腺和竖毛肌等)节前/节后的比例节前/节后=1个/多个分布范围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相互统一,相互拮抗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功能特点: 1、对同一效应器多数内脏器官为双重支配。 个别例外:如汗腺、肾上腺髓质、皮肤和肌肉的血管平滑肌只接受交感神经支配 2、二者作用是相互拮抗的。
如对瞳孔大小的调节,交感神经支配瞳孔开大肌,副交感神经支配瞳孔括约肌 3、二者的紧张性作用在不同状态下不同。 剧烈活动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安静状态下:副交感神经活动就占优势
内脏神经丛定义: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在到达所分布的脏器过程中,常交织而成 牵涉性痛
内脏器官的病变,在体表一定的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疼痛的现象称为牵涉性痛 小 结
教学内容:内脏神经 目的要求:
1.掌握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交感干的定义,椎前节组成,内脏大、小神经的形成和去向,颅部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2.熟悉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周围部,内脏运动神经和躯体运动神经的差异,交感干的形成,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的行程,交通支,腰内脏神经、盆内脏神经的形成和去向。 3.了解各部交感干的组成和节后纤维的分布,内脏神经丛、牵涉性痛的概念。 思考题
1. 内脏运动神经和躯体运动神经有哪些差异?
2. 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周围部各位于何处? 3. 简述椎前节的组成。
4. 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走在哪些神经内?在何处换元,节后纤维支配情况如何? 5. 简述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
6. 试述结肠左曲以上、以下消化道的内脏神经支配来源。
7. 名词:自主神经系统 内脏大神经 内脏小神经 灰交通支
交感干 白交通支 内脏神经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