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级:制作有动感效果的演示文稿,有条理地管理自己的电子文件。 7年级:能运用EXCEL分析数据。 8、9年级:能尽量利用网络资源发布信息。 五、劳动能力
3年级:能整理档案袋中的物品,通过操作,初步形成手工制作技能。(如:折纸、扎纸花等) 4年级:能安全地使用剪刀、小刀,制作比较精美的手抄报。
5年级:会做比较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擦地板、洗衣服、洗碗筷、收拾房间等)。 6年级:安全使用家电,会煮饭,制作简单的菜式。
7年级:在有需要的时候,懂得使用3~5种家居生活中常用的工具的方法。 8、9年级:能根据生活和学习的需要,初步设计制作小物品。 六、协作能力
3年级:在教师指导下分组分工,能够进入组长、记录员、时间控制员、噪音控制员等角色,记住自己在活动中的任务和要完成的工作,参加小组会议,积极发表意见。
4年级:在教师指导和协调下,自主组织小组,耐心聆听他人意见,尊重全体组员的决定,依照计划活动。
5年级:能根据兴趣爱好,自主组织小组,经过协商自主分工,了解同伴所做的工作。 6年级: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自觉完成自己的任务,主动帮助其他组员,用适当的方式向适合的人寻求帮助,并能理解和配合同伴工作。
7年级:能主动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解决活动中的困难和矛盾。
8、9年级:有为组内成员服务的意识,对组内成员的不足之处以委婉的方式善意地进行批评,并能自行解决活动中产生的矛盾。 七、表达能力
3年级:乐于参与讨论,有感情、流利地把写好的发言稿大方读出来。
4年级: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用比较流利的语速和有感情的语调,脱稿讲一分钟的专题发言,并且眼光对着观众。
5年级:能比较流利地脱稿讲两分钟的专题发言,用眼光与观众交流。
6年级:能理解材料,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表述,并能有条理地作三~五分钟的发言。 7年级:能概括材料,扼要发言,仪态大方,伴以适当演示。 8、9年级: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能充分展示活动中的所得。
八、评价能力
3年级:能够判断自己是否完成份内的任务,能够讲出自己和其他组员的一个优缺点。 4年级:能根据活动过程评定自己的活动表现,通过交流了解其他小组活动的成果。 5年级:指出其他组员、其他小组的优缺点,学会欣赏他人。 6年级:能对其他小组的活动提出建设性意见。
7年级:能比较全面地分析自己在活动中的各方面表现,指出改善自己的努力方向。 8、9年级:能自行设计评价表,比较全面地分析个人与小组活动之间的关系。 九、反思能力
3年级:能讲出一两件活动中印象最深的事情。
4年级:指出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两个问题,并想出改进办法。 5年级:检查计划执行的进度,在教师指导下归纳活动的收获。 6年级:在活动中及时调整计划,尝试自行归纳活动的成果。 7年级:比较系统地整理归纳活动过程与成果,分析不足之处。
8、9年级:知道所参与的主题活动可以沿什么方向继续发展,或者能生成新的活动主题。
附件二
广州市荔湾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生学业评价手册
姓名:
小学就读学校: 初中就读学校:
入学年月: 小学所在班别: 中学所在班别:
小学学号: 中学学号:
附件三
手册使用说明
1. 此手册从小学3年级开始一直使用到初中3年级,并将记录其小学、初中阶段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成长情况,其综合实践活动所得的学分也将累积统计,请注意保存使用。 2. 手册中的评价表,一般在期末考试的前两周内,按照表中的“评价方法”用两到三个课时,在担任该学期指导教学任务的教师指导下完成。
3. 填写评价表时,请根据活动中的实际表现,选择相应的达标情况,并在 里填上相应等级。(A:做得很好;B:做得比较好;C:做得一般,还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D:完全没有参与和体会。)
4. “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部分由学生填写;“家长或社会评价”在小学阶段为必填项目,由家长填写,到了初中阶段则为可选项目,由家长或相关社会机构、人士填写;“教师评价”由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填写。
5. “二级指标评价等级”可按A、B、C、D四级评判,由该学期担任指导教学的教师在综合各项二级指标后评定“教师评价”,其具体细则由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领导小组自行制定。
6. “综合评价等级”判定标准为:四项“一级指标评价”(即“教师评价”部分)等级为2A2B及以上,评为A级(优秀);四项“一级指标评价”等级中,C不超过1个,无D,评为B级(良好);四项“一级指标评价”等级中, C有2个及以上,无D,评为C级(合格);其他情况评为D级(不合格)。
7. 学生每学期至少必须完成一个主题活动,凡经评审得C(合格)以上等级者,每学期得2个学分,每学年合计4学分。小学3年级~初中3年级合共28个学分。
8. 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毕业标准为:总学分不低于16学分;初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毕业标准为:总学分不低于12学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