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真
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知识点概要
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 用。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的本质。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 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原则区别。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从感性 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过 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实践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实践活动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价值及其特征。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评价的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2.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 A.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B.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 C.改造和被改造
的关系 D.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
3.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表明人的才智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发展的动力在于实践 D 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 一命题的含义是
A.革命理论是革命行动的动力 B.革命行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的运动的成败
5.\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C.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6.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广这句话肯定了
A.直接经验的作用 B.间接经验的作用 C.感性认识的作用 D.理性认识的作用
7.“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不可逾越的天然界限”,这种观点属于
A.不可知论 B.先验论 C.辩证反映论 D.辩证唯物论 8.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到 780mn,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一般来说, 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色,5I0mn为绿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
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瑢成的感觉 B.人的感官所具有的生理阈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 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 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
9.2009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部分地区持续少雨,气温偏高,遭遇严重旱灾。对这种长时间、大范围的干旱,我们没能作出准确预测。这件事说明
A.世界的不可知性 B.人的认识仅仅是对客观事物的直观摹写
C.认识能动作用的实现的条件性 D.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10.“睹物思人\、-触景生情”,这种反映形式属于 A.概念 B.表象 C.知觉 D.感觉
11.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为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感性具体、抽象、理性具体 D.主体、客体、中介 12.马克思说;认识的真正任务就是“把可以看见的、仅仅是表面的运动归结为内部的现实的运动。” 这说明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 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回归实践、指导实践 C.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实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
13.“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一观点属于认识论上的
A.唯物论 B.可知论 C.形而上学 D.辩证法 14.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句话肯定了
A.认识过程中理性因素的作用 B.认识过程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C.认识过程中直接经验的作用 D.认识过程中间接经验的作用
15.“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却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担是它不 能辨别在人看来是各种东西的特定标志的气味的百分之一。”对上述现象原因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A.人的感觉能够得到抽象理论的指导 B.人的感官在生理上优于动物感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