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变构作用.
( )24,酶和底物的关系比喻为锁和钥匙的关系是很恰当的.
( )25,酶促反应速度(米氏酶)为最大反应速度90%的底物浓度与最大反应速度50%的底物浓度的比值总是9,而与最大反应速度和米氏常数的绝对值无关. ( )26,酶原激活作用是不可逆的.
( )27,别构酶的v对[S]曲线均为S形 名词解释
全酶;2,酶的辅助因子;3,辅酶和辅基;4,酶活力;5,米氏常数;6,激活剂;
7抑制剂;8,不可逆抑制作用与可逆抑制作用;9,竞争性抑制作用;10,非竞争性抑制作用;11,酶的专一性;12,酶的活性中心;13,多酶体系;14,酶原激活;15,寡聚酶;
16,同工酶.17,酶的活力单位 18,酶的比活力 19,调节酶 20,别构效应 21,别构酶 22,同促效应与异促效应 23,共价调节酶 问答题
1,简述Km的意义.
2当[S]=0.5Km,[S]=4Km,[S]=9Km,[S]=99Km时,计算μ占V的百分比.
3某一个酶的Km=24×10-4mol/L,当[S]=0.05mol/L时,测得μ=128μmol/L.min,计算出底物浓度为10-4mol/L时初速度. 4简述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 D 2 A 3 D 4 B 5 B 6 A 7 A 8 A 9 C 10 A
11 E 12 C 13 D 14 A 15 D 16 B 17 E 18 D 19 B 20 B 21 D 22 B 23 C 24 C 25 A 26 D 27 A 28 E 29 A 30 C 31 B 32 C 33 B 34 D 35 C 36 B 37 B 38 B 39 C 40 A 41 C 42 C 43 B 44 C 45 A 46 B 47 D 48 A 49 B 50 B 51 B 52 E 53 E 54,D 55,E 56,A 57,B 58,B 59,B 60 D 61,B 62,B 63,C 64,D 65,B 66,B 67,C 68,A 二 填空题
1 酸碱催化 共价催化 邻近定位效应 分子张力的形成 低介电区的形成 2 酶蛋白 辅因子 3 底物 选择 立体异构专一性 绝对专一性 相对专一性 4 立体异构 5 功能 组成或结构 6 对氨基苯甲酸 竞争 二氢叶酸合成酶 7 —SH 8 9倍 9 底物浓度 酶浓度 pH值 温度 激活剂 抑制剂
10 氧化还原酶 移换酶 水解酶 裂解酶 异构酶 合成酶 11 = V[S]/Km+[S] 12 结构专一性 立体异构专一性 13,温度 pH 初 14,正协同 15,影响酶和底物基团的解离 使酶变性 16,竞争性 非竞争性 17,NAD 四 M N 五 18,通过诱导契合过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19,C A 20,别构酶 共价调节酶 21,磷酸基团转移并伴随能量转移反应的酶 22,钟罩形 酶在最适条件下活力最高,低于或高于最适pH时酶活力均降低 23,同促效应 异促效应 正协同效应 负协同效应 三 判断题
1 X 2 X 3 V 4 V 5 X 6 V 7 X 8 V 9 X 10 X 11 X 12 V 13 X 14 X 15 V 16 X 17 X 18 X 19 X X 21 X 22 X 23,错 24,错 25,对 26,对 27,错 四 名词解释
为酶的一种.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构成的复合物成为全酶.
构成全酶的一个组分.主要包括金属离子及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主要作用是在酶促反应中运输转移电子,原子或某些功能基团的作用.
大多数情况下,可通过透析或其它物理方法从全酶中除去,与酶蛋白结合松弛的辅助因子叫辅酶.以共价键和酶蛋白牢固结合,不易用透析等方法除去的辅助因子叫辅基.
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可用在一定条件下,它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速度表示.
是酶的特征常数之一.它是当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凡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均称为激活剂.
能使酶分子上的某些必需基团发生变化,从而引起酶活力下降,甚至丧失,致使酶反应速度降低的物质.
某些抑制剂通常以共价键与酶蛋白中的基团结合,而使酶失活,不能用透析等物理方法除去的抑制作用为不可逆抑制作用.抑制剂以非共价键与酶蛋白中的基团结合,能用透析等物理方法除去的抑制作用为可逆抑制作用.
因具有与底物相似的结构,所以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与酶形成可逆的酶,抑制物复合物,而使EI不能与底物结合,从而降低酶反应速度的可逆抑制作用为竟争性抑制.这种抑制能通过增加底物浓度的方法解除.
非竟争性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中心以外的基团结合,形成EI或EIS复合物,从而不能进一步形成酶和产物,因此使酶反应速度降低的可逆抑制作用为非竟争性抑制.这种抑制不能通过增加底物浓度的方法解除.
即特异性,是指酶催化特定底物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生成特定产物的特性. 指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甚远,甚至位于不同肽链上的少数几个氨基酸残基或这些残基上的基团通过肽链的盘绕折叠而在三维结构上相互靠近,形成一个能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其形成产物的位于酶蛋白表面的特化的空间区域.
在细胞内某一代谢过程中,由几个酶形成的反应体系链称为多酶体系.
某些酶先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合成分泌.然后在到达作用部位时由另外的物质作用,使其失去部分肽段从而形成或暴露活性中心形成有活性的酶分子的过程.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基组成的酶分子称为寡聚酶.
指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而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及理化性质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酶的活力单位(U):酶活力的度量单位.1961年国际酶学委员会规定:一个酶活力单位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在一分钟内能转化1微摩尔底物的酶量,特定条件:温度250C,其他条件采用最适.
酶的比活力:即酶的含量多少,定为每毫克酶蛋白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一般用U/mg蛋白表示.
在多酶体系中某些酶因其本身活性受到严格的调节控制从而对代谢反应其调节作用,此类酶统称为调节酶.
调节物(或效应物)与别构酶酶分子的别构中心结合后,诱导出或稳定住酶分子的某种构象,使酶的活性中心对底物的结合与醉话作用受到影响,从而调节酶的反应速度及代谢过程,此效应称为酶的别构效应.
一种一般具多个亚基,在结构上除具有酶的活性中心外,还具有可结合调节物的别构中心的酶,活性中心负责酶对底物的结合与催化,别构中心负责调节酶反应速度.
不同的别构酶的调节物分子不同,调节物是底物的别构酶发生的别构效应为同促效应,调节物是非底物分子的别构酶发生的别构效应为异促效应.
由于其他的酶对某一酶的结构进行共价修饰而使其在活性形式与非活性形式之间相互转变,这种调节酶为共价调节酶. 五 问答题
1 Km值是指当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首先,当Km值近似等于k2/k1时,它代表了酶与底物的亲和力大小;(2)Km值是酶的一种特征性常数;利用它我们可以判断区分酶的种类.(3)利用Km值可以换算[S]与 的关系. 2 当[S]=0.5Km 当[S]=4Km 当[S]=9Km 当[S]=99Km时 计算 占V的百分比 根据 = V[S]/Km+[S]
得:(1) == V.1/3 = V.33.3% /V = 33.3% (2) = V.4/5 = 80%.V /V = 80%
(3) = 90%.V /V = 90% (4) = 99%.V /V = 99%
3 因为 = V[S]/Km+[S] 又因为1mol/L = 106 mol/L
所以 128X10-6 = V.0.05/24X10-4X0.05 V = 134X10-6mol/L 当[S] = 1X10-4mol/L时
= 134X10-6X1X10-4/1X10-4+24X10-4 = 5.36X10-6mol/L.min = 5.36 mol/L.min 4 (参考教材回答) 第六章 维生素与辅酶 选择题
( )1,下列哪一个化合物的名称与所给出的维生素名称不符合 A α—生育酚——维生素E;B 硫胺素——维生素B1; C 抗坏血酸——维生素C; D 氰谷胺素——维生素B12; E 吡哆醛——维生素B2
( )2,下列哪一个辅酶不是来自维生素 A 辅酶Q;B FAD;C NAD+;D 辅酶A ;E TPP. ( )3,分子中具有醌式结构的是 A VA;B VB1;C VC;D VE;E VK.
( )4,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脂溶性维生素是
A 维生素C;B 维生素E;C 维生素A;D 维生素B1;E 维生素D. ( )5,下列维生素中含有噻唑环的是
A 维生素B2;B 维生素B1;C 维生素PP;D 叶酸;E 维生素B7. ( )6,下列关于维生素C结构和性质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维生素C是含有六个碳原子骨架的化合物; B 维生素C有酸性是因为—COOH释放质子;
C 还原型维生素C 是烯醇式,而氧化型维生素C为酮式; D 还原型维生素C 元素的组成为C:H:O=6:8:6; E 维生素C是一种化合物.
( )7,下列哪一种维生素或辅酶不含环状结构
A 烟酸;B 四氢叶酸;C 维生素D3;D泛酸;E 生物素.
( )8,下列哪一种辅酶能与焦磷酸硫胺素一起在丙酮酸转变为乙酰辅酶A的过程
中起作用
A 维生素B2;B 硫辛酸;C 维生素A;D 维生素C ;E NADP+.
( )9,泛酸是辅酶A的组成成分,后者在糖,脂和蛋白质代谢中起 A 脱羧作用;B 酰基转移作用;C 脱氢作用;D 还原作用;E 氧化作用. ( )10,下列哪一个反应需要生物素
A 羟化作用;B 羧化作用;C 脱羧作用;D 脱水作用;E 脱氨基作用. ( )11,转氨酶的辅酶是下列化合物中的哪一个
A 尼克酸;B 泛酸;C 硫胺素;D 磷酸吡哆醛;E 核黄素.
( )12,下列哪一种化合物由谷氨酸,对氨基苯甲酸和蝶呤啶组成 A 维生素B12;B 氢谷胺素;C 叶酸;D 生物素;E 辅酶A .
( )13,除辅酶A可以作为酰基载体外,下列哪一种物质也可以传递乙酰基 A 生物素;B 叶酸;C TPP;D 硫辛酸;E 维生素B12. ( )14,下列哪一个叙述是错误的 A 维生素A 是一种高分子醇; B 维生素C也称抗坏血酸;
C 维生素B1与维生素B2具有类似的化学结构和生理功能; D 维生素D含有类固醇. E 维生素E是脂溶性维生素. ( )15,下列哪一叙述是错误的 A 维生素D促进肠吸收钙与磷;
B 维生素A是脂溶性维生素,鱼肝油中富含脂溶性维生素A; C 一般认为坏血病是由于维生素C的缺乏所致; D 维生素K是凝血酶原合成的必需物质;
E 维生素B12也称吡哆醇,是氨基转移酶的辅酶.
( )16,下列维生素名——化学名——缺乏症组合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A 维生素B12——钴胺素——恶性贫血; B 维生素B2——核黄素——口角炎; C 维生素C——抗坏血酸——坏血病; D 维生素E——生育酚——不育症; E 维生素B6——吡哆醛——脚气病.
( )17,下列哪一种辅酶可以作为氨基酸脱羧,消旋和转氨反应的辅酶 A 磷酸吡哆醛;B FAD;C TPP;D 辅酶A;E NAD+.
( )18,下列关于NAD+和NADP+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NAD+是单核苷酸,NADP+是二核苷酸; B NAD+含尼克酰胺,NADP+含尼克酸;
C NADP+分子中除含5ˊ—磷酸核糖,还含有2ˊ,5ˊ—二磷酸核糖4,NAD+分子中只含5ˊ—磷酸核糖;
D NADH可以作为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酶,NADPH可作为乙醇脱氢酶的辅酶; E NAD+是辅酶Ⅱ,NADP+是辅酶Ⅰ.
( )19,人的饮食中长期缺乏蔬菜,水果会导致哪种维生素的缺乏 A 维生素B1;B 维生素B2;C 维生素PP;D 维生素C;E 叶酸. ( )20,下列哪种辅酶分子中不含核苷酸成分 A NAD+;B NADP+;C FAD;D TPP;E CoA—SH.
( )21,下列哪种维生素形成氨基酸转移酶和氨基酸脱羧酶的辅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