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A、“A“表示一个腺苷,A错误; B、其结构简式A-P~p~p,B错误;
C、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C正确;
D、动物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D错误. 故选:C.
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1.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及其原理在农业上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应
B.进入叶绿体中的CO2不能被还原氢直接还原
C.适当增加环境中CO2的浓度可以提高小麦的光合作用强度 D.蔬菜大棚用红色塑料薄膜比无色的更好 【答案】 D
【解析】
解:A、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H]用于暗反应中C3化合物的还原,A正确;
B、进入叶绿体中的CO2不能被还原氢直接还原,需要与C5化合物结合形成C3化合物后被还原氢还原,B正确; C、适当增加环境中CO2的浓度可以促进暗反应的进行,从而提高小麦的光合作用强度,C正确;
D、虽然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但是对其它光也有吸收,用红色塑料薄膜代替无色塑料薄膜,只允许红光透过,反而会降低蔬菜的光合作用速率,D错误. 故选:D.
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原理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细胞呼吸原理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如表有关措施中,错误的是( ) 选项 A 应 用 种子贮存 措 施 晒干 目 的 降低自由水含量,降低细胞呼吸 高中生物试卷第5页,共20页
B C D 水果保鲜 栽种庄稼 酵母菌酿酒 低温 疏松土壤 始终通气 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 促进根有氧呼吸,利于吸收矿质离子 加快酵母菌繁殖,有利于酒精发酵 A.A B.B C.C D.D 【答案】 D
【解析】
解:A、粮油种子的贮藏,必须降低含水量,使种子处于风干状态,从而使呼吸作用降至最低,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A正确;
B、水果保鲜的目的既要保持水分,又要降低呼吸作用,所以低温是最好的方法,但温度不能太低,零下低温易冻坏,B正确;
C、植物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是一个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植物生长过程中疏松土壤,可以提高土壤中氧气的含量,有利于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作用,从而为生根吸收矿质离子提供更多的能量,C正确; D、在酵母菌酿酒过程中,开始时通气,加快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保持无氧条件,有利于酒精发酵,D错误. 故选:D.
1、如果种子含水量过高,呼吸作用加强,使贮藏的种子堆中的温度上升,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使种子的品质变坏.
2、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生产上常利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储存蔬菜、水果.
3、农耕松土是为了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含量,加强根部的有氧呼吸,保证能量供应,促进矿质元素的吸收.
4、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快速繁殖,而在无氧条件下,有利于酒精发酵.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析生物学现象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13.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的消失发生的时期是( ) A.间期 B.中期 C.前期 D.后期 【答案】 D
【解析】 解:(1)染色单体是间期DNA复制后形成的; (2)染色单体是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消失的. 故选:D.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量变化规律,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4.下列哪项不是癌细胞的特征( )
A.代谢减慢 B.无限增殖
高中生物试卷第6页,共20页
C.形态为球形 D.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易转移 【答案】 A
【解析】
解:A、细胞癌变后,代谢速率加快,A错误; B、癌细胞在适宜条件下能无限增殖,B正确;
C、细胞癌变后,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变为球形,C正确;
D、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细胞易于扩散转移,D正确. 故选:A.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本题考查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要求考生识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能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5.下列有关实验原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脂肪被苏丹Ⅲ试剂染成橘黄色 B.探究酶的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C.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色素能够溶解在层析液中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便于观察 【答案】 C
【解析】
解:A、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实验的原理:脂肪能被苏丹Ⅲ试剂染成橘黄色,A正确; B、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的原理是: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B正确; C、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的原理是: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层析液的作用是分离色素,C错误;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原理之一是: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便于观察,D正确. 故选:C.
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本题考查检测脂肪实验、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6.普通小麦的单倍体含有三个染色体组,有21条染色体.普通小麦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组和染色体的数目分别是( )
高中生物试卷第7页,共20页
A.六组、42条 B.六组、21条 C.三组、42条 D.三组、21条 【答案】 A
【解析】
解:由题意知,普通小麦的单倍体含有三个染色体组,有21条染色体,因此每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目是7条,普通小麦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数是其单倍体的2倍,因此普通小麦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数是6,染色体数是6×7=42条. 故选:A.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单倍体、多倍体和染色体组的概念,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
对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多倍体概念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17.通过下列技术培育得到的新个体属于单倍体的是( ) A.秋水仙素处理水稻萌发的种子 B.紫外线照射青霉菌株
C.玉米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 D.高杆抗病小麦与矮杆易感小麦杂交 【答案】 C
【解析】 解:A、秋水仙素处理水稻萌发的种子,可是染色体数目加倍,该技术不能得到单倍体,A错误;
B、紫外线照射青霉菌株属于诱变育种,该技术不能得到单倍体,B错误; C、玉米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后可得到单倍体植株,C正确;
D、高杆抗病小麦与矮杆易感小麦杂交属于杂交育种,不能得到单倍体,D错误. 故选:C.
1、单倍体是由未受精的配子直接发育形成的,如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植株就是单倍体植株.
2、四种育种方法: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辐射诱变、激光方 (1)杂交→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 秋水仙素处理萌诱变、化学药剂处法 自交→选优 导加倍 发的种子或幼苗 理 原 基因重组 理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 染色体变异(染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色体组成倍增加) 种) 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及其应用,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变异的类型,掌握可遗传变异在育种工作中的相关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8.下列能产生RR、Rr、rr三种基因型的杂交组合是( ) A.RR×rr B.Rr×Rr C.rr×Rr D.RR×Rr 【答案】 B
【解析】
解:A、RR×rr→Rr,A错误; B、Rr×Rr→RR、Rr、rr,B正确; C、rr×Rr→Rr、rr,C错误;
高中生物试卷第8页,共20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