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根据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可知,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比无氧呼吸多,因此上述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甲组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小于乙组.
(5)本实验需要做重复实验,这样可 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故答案为:(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 (2)线粒体(或线粒体基质) (3)隔绝空气,造成无氧环境 (4)小于
(5)是 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分析题图:甲中油脂层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因此该装置中酵母菌进行的是无氧呼吸;乙装置中存在部分氧气,因此该装置中酵母菌进行的有氧呼吸.两个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的作用都是检测二氧化碳.
本题结合实验装置图,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37.如图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及其关系的示意图,其中A~D表示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有关物质,请据图回答:
(1)图中b表示的物质是 ______ .
(2)B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______ ,D过程是 ______ .
(3)晴朗的白天,突然减少环境中c物质的浓度,叶肉细胞中C5含量短时间内变化为 ______ . (4)在利用塑料大棚栽培蔬菜时,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可采取适当降低 ______ 措施,抑制 ______ (填字母)过程,以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答案】
O2;叶绿体基质;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增加;温度;C、D 【解析】 解:(1)b是光反应产生的物质,用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所以b是氧气.
(2)A过程是光反应过程,B过程是暗反应过程.D是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
(3)突然减少环境中二氧化碳c物质的浓度,二氧化碳的固定减少,五碳化合物的消耗减少,短时间内五碳化合物的利用不变,最终导致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增加.
(4)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光合作用强度不强,为了防止减产,应该降低呼吸作用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所以应该适当的降低温度,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抑制D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C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 故答案为: (1)O2
(2)叶绿体基质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3)增加
(4)温度 C、D
据图分析:A代表光反应,B代表暗反应,C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D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a是水分子、b是氧气、c二氧化碳、d是[H]、e是ATP.
高中生物试卷第17页,共20页
模式图的这类题目要明确考查的生理过程,如果不明确生理过程,就是一道很难的题目,如果能够明确生理过程就是一道得分的题目,所以这类题目做题的根本就是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本题中考查的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生理过程,这部分知识点要从多个角度方程式、模式图等去理解.
38.如图甲、乙表示两种高等雄性动物的细胞分裂模式,丙表示甲细胞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请据图回答:
(1)图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是 ______ 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______ 细胞. (2)甲细胞处于 ______ (时期),乙细胞的名称是 ______ . (3)甲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是 ______ .
(4)请在相应位置绘制柱形图,表示甲种动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 ______ . 【答案】
乙;甲;有丝分裂后期;次级精母细胞;4;
【解析】 解:(1)甲和乙细胞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是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细胞. (2)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称为次级精母细胞.
(3)甲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 (4)若甲细胞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如图丙所示,则该生物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4个核DNA分子.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且此时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相等,如图所示:
.
故答案为: (1)乙 甲
(2)有丝分裂后期 次级精母细胞 (3)4(4)如图
高中生物试卷第18页,共20页
分析甲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乙图: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分析丙图:丙图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相等.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柱形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9.如图是某家族单基因遗传病系谱,用A、a表示等位基因,请据图回答:
(1)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 ______ .
(2)Ⅰ1和Ⅱ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______ . (3)Ⅲ9的基因型是 ______ ,她是杂合体的概率是 ______ .
(4)若Ⅲ8和Ⅲ9结婚,则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______ . (5)上述遗传病遗传时遵循 ______ 定律. 【答案】
常染色体隐性;1(100%);AA或Aa; ; ;基因的分离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Ⅰ1的基因型为Aa,Ⅱ5的基因型也是Aa,因此两者的基因型相同.
(3)由Ⅲ10可知,Ⅱ5和Ⅱ6的基因型都是Aa,因此Ⅲ9的基因型及概率为 AA、 Aa,可见她是杂合体的概率是 .
(4)Ⅲ8的基因型为Aa,其与Ⅲ9结婚,则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 (5)上述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故答案为:
(1)常染色体隐性 (2)1(100%) (3)AA或Aa (4)
(5)基因的分离
分析题图:Ⅰ1和Ⅰ2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及其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准确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在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
高中生物试卷第19页,共20页
40.如图表示某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其中①~⑦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UCU-
丝氨酸、UAC-酪氨酸)
(1)图中各物质或结构中含有核糖的除了③以外,还有 ______ (填图中数字),图中⑤运输的氨基酸是 ______ .
(2)c过程中,结构③的移动方向为 ______ (“向左”或“向右”).
(3)若图中①共含5 0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占20%,将其放在仅含14N的培养液中进行复制3次,则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______ 个,全部子代DNA中仅含14N的有 ______ 个.
(4)若图①中某基因发生了一对碱基替换,导致c过程翻译出的肽链序列变为:甲硫氨酸-丙氨酸-丝氨酸-酪氨酸-,则该基因转录模板链中发生的碱基变化是 ______ . 【答案】
②⑤;苯丙氨酸;向右;21000;6;A→T 【解析】 解:(1)核糖是组成RNA的成分,图中②mRNA、③核糖体(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rRNA)和⑤tRNA中都含有核糖;浆细胞(效应B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因此不能进行a(DNA的复制),但能合成蛋白质,因此能进行b转录和c翻译过程.图中⑤上的反密码子是AAG,其对应的密码子是UUC,因此其运输的氨基酸是苯丙氨酸. (2)c是翻译过程,根据tRNA的移动方向可知,③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向右.
(3)每个DNA分子中均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的腺嘌呤都占20%,则胞嘧啶占30%,即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5000×2×30%=3000个,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该DNA分子复制3次共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23-1)×3000=21000个.由于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1个DNA复制3次共形成的8个DNA中2个DNA两条链中N分别为15N和14N,另6个DNA两条链中N分别为14N和14N. (4)图1中c链翻译形成的肽链序列应该为甲硫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若图1中某基因发生了一对碱基替换,导致c过程翻译出的肽链序列变为:甲硫氨酸-丙氨酸-丝氨酸-酪氨酸…,即最后一个氨基酸由苯丙氨酸(UUC)变成酪氨酸(UAC),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基因转录模板链中发生的碱基变化是A→T. 故答案为:
(1)②⑤苯丙氨酸 (2)向右
(3)21000 6(4)A→T
a表示DNA的自我复制过程,分析题图:图中①⑥是DNA,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②是mRNA,b表示转录过程;③是核糖体,④是多肽链,⑤是tRNA,⑦是氨基酸,c表示翻译过程.
本题结合转录、翻译过程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条件、场所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及物质的名称;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及DNA分子复制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能结合图中信息答题.
高中生物试卷第20页,共20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