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单位开展科研的部分思路(提纲) 钟世镇 一、医疗与科研的关系
医疗是成熟的、经典式的经常性工作,很重要,能直接造福于伤病患者。 科研是探索的、尚未完善的创新性工作,是提高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 医疗水平的提高要开展科研,开展科研的目的是为医疗水平提高服务。 二、科研创新与工作岗位关系 科研的灵魂是创新。但要适当定位。
创新是科研的总原则和总方向;但不同岗位、不同层次,有不同的要求: 国家级要抓的是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省部级要抓的是省内领先和全国先进水平; 地、市级抓的是市内领先和全省先进水平; 区、镇级抓的是区内领先和全市先进水平。
若能超越当然好!但政策性定位,应定在大多数人经过努力能达到的靶点上。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要认识自已、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根据社会需要发展自已。
正确定位很重要。起点要高是一种良好的意愿。但不要高不可攀,如果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反而会挫伤群众积极性。例如“诺贝尔奖”是一个科技领域很崇高的荣誉性标准,但到目前为止,国内13亿人都还没有谁拿到手的情况下,就不要对任何层次都提这种要求。如果在市和区这一级布置科研任务,过份强调必须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尽管主观愿望是好的,但大部分人会想,反正我这一辈子很难做到,就让个别尖子人物去搞吧,群众性的科研就搞不起来。“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要善于适应环境,因地制宜,选好基层实践机会多,资料来源丰富,有特色的题目,照样可以取得成就。如果将目标定在本市、区为主,大多数人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在有数量的基础上,就有可能有一部分质量特别优秀的成果,能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定位要有的放矢,有落实的可行性,才能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1
三、开展科研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
对从事科技含量很重的医疗工作者,要有科技水平指标,有检查考核制度。 当前的“终身继续教育制度”、各级人员的资格认定制度、科技奖励制度,都是从领导的角度进行的政策性导向。
另一方面,广大医务工作者要造福伤病患者,就要努力开展科学研究,才能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在基层长期从事医疗工作的人员,医疗的主要任务一般来说都比较熟悉,都有一套“传、帮、带”的好传统;但对如何进行科研还不很习惯,也还不很普及。为此,今天准备讲一点进行科研的基本问题。由于我本人从事的,只是解剖学教学工作,长期脱离临床的实践,针对性不强,仅能从一个侧面,提一点参考性意见。 四、各个科研环节的注意要点
科研的主要环节和过程:选题、设计、实施、论文写作、科技转化…. (一)科研选题
选题重要:带有“战略性”、“关键性”、“决定性”意义。 选题确立了研究目标,指导研究全过程
要了解历史,了解现状,提出问题,准备进行的目标。
科研选题,若用秦伯益院士高度概括的说法,只有三句话,九个字:“第一句话是有人要,第二句话是没人搞,第三句话是我能搞”。第一句话指理论性研究要体现人们认识自然的需要、学科发展的需要,应用性研究要体现社会需要;反正是有人要。第二句话是没人搞,有社会需要但没人搞,包括虽然有人搞,但还没搞成。第三句话是我有能力搞。而且这三句话都要具备。如果说有人要,没人搞,我也搞不了,这样的研究工作就等于白做;如果说,有需要,我能搞,别人已经搞好了,那就是重复模仿。不过模仿也有不同的模仿,原子弹和载人飞船的模仿就了不得;医学上若能开展高难手术,也是有价值的模仿选题。
选题五个基本原则:创新性、需要性、科学性、可行性、合理性 1.创新性原则
没有创新就没有科研。是“灵魂”、“精髓”、“难点”。 (1)什么是创新?
2
通俗地说,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是创新性的高度概括。若加注解,可以就国家设立的科技三大奖所属范畴比对说明。
“有所发明”: 前所未有 (电灯、电话、医疗器械;国家发明奖;注册专利保护。要突出创新点。)
“有所发现”: 原来存在,未被发现 (胰岛素,国家自然科学奖,不能申请专利保护;但有创始权,如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放射性能)。
“有所前进”: 更加完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如黄志强院士“肝胆结石及其并发症的外科治疗与实验研究”,临床医学多属应用和应用基础研究。表现:能提高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效果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见解、新理论或新的手术方案。简单、低级重复不算科研。但是:高、难、精、尖 的填补项目,标志技术水平、发展阶段可以。(近年学术会议收稿2/3低级重复,最大的浪费)。 (2)如何才能创新?
“掌握信息”,(新与旧是相对的)
查文献“温故知新”,学术会议,参观交流,学习班。(有促进作用) “不要赶高潮,善于抓苗头”。 (3)创新的思路
热门课题:需要性强,“老、大、难”,创新性难,要熟悉文献,避免低级重复,按本单位特点、本地区特点找创新点。
冷门课题:创新性易,(前所未有,填补空白,首先报道)。重视需要性原则,反对单纯猎奇。
在前人基础上相对创新:
善于借鉴,巧用移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看文献时,若能发现缺陷、错误、不足之处。又能加以补充,修正,改进,就有创新成分。 “红楼梦”、“白毛女”等名著改编为:话剧、小说、电影、京剧、芭蕾舞、歌剧、粤剧。均曾获奖,是承认其有再创作的成分。 工业粘合剂→骨粘合剂
3
工业探伤→超声诊断
髂骨移植→旋髂浅、旋髂深、旋股外侧、髂腰、臀上动脉。 别的专业技术→本专业;(如激光、内窥镜、微创技术)。 别的专科治疗方法→本专科治疗。
别的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本地区调查(如手损伤、交通伤)。 2.需要性原则
科研目的性:为什么要搞这个科研?
“需求牵引”:临床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需要。
常规经典方法,有很多未能解决、并不完善、有待提高。视病人如亲人,减轻病人苦楚。
如果满足现状,不再要求提高,心安理得,就提不出要研究的问题。 要求精益求精,点滴改进,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新源泉。 3.科学性原则
是最根本的一条。要符合客观实际,反映客观规律,有充分依据,经得起重复。 “永动机”、“长生不老”、“能治百病”、“特异功能”、“瘫截病人抬着进来,走着出去”??,这些都是“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缺乏科学依据,无法重复的。“针麻镇痛”、“饮食疗法”、“小针刀疗法”、“安慰剂”、“积极的暗示疗法”、“气功疗法”…..等,都有一定疗效,但一旦被过份夸大了,就变成伪科学。过分夸张和消极的暗示,害人不浅。 重要的是要有可重复性和对照性。 4.可行性原则
“量力而行”,结合本单位条件;(人的素质、仪器、经费、协作条件)。 寻求有可能的协作单位(本单位与外单位),不搞小而全、“互补”、“互利”。(例如,在本单位,做点病理学组织切片,找病理科协作;做点影像学评价,找放射科协作;与 外单位合,如应用解剖、生物力学)。
不搞大跃进式的豪言壮语:“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要搞“形象工程”、“献礼工程”、“政绩工程”。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