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相平;
(4)取出小玻璃杯,将石块沉没在量筒内的水中(如图丙所示),此时水面与64cm3刻线相平。根据以上数据可知,小玻璃杯的质量为_____kg;石块的体积是_____m3;石块的密度是_____kg/m3。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D B D D A D C 二、填空题 11.45 50
12.凹透镜 凸面镜 紫外线 13.红外线 绿 14.乙 凝华 15.振动 空气 16.静止 空气 三、计算题
17.(1)200毫升; (2)780克
18.(1)4.05×10m;(2)810h;(3)4.05×10m. 四、实验题
19.左 上 远离 20.①不变;②小于; 重合;相等;不能;虚.
21.-6 使冰受热均匀 晶体 熔化和沸腾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都需要吸热 22.响度 真空不能传声 液体可以传声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3.纸片下落的高度;;. 纸片下落的时间 v?次数 1 2 3 高度(m) 8
8
s t速度(m/s) 时间(s) 24.024 4×10﹣6 4×103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kg冰与1kg水的密度相等 B.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C.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D.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2.一个瓶子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400g,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350g。则瓶子的容积是(ρ1.0g/cm3,ρA.400 cm
3
酒精
水
=
=0.8g/cm3)
B.250 cm
3
C.350 cm
3
D.200 cm
3
3.下列关于光的知识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照相是利用了“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的规律 B.用光沿直线传播知识可以解释“小孔为什么可以成像” C.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的特点
D.使用投影仪时,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规律
4.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经视力正常人眼睛的“凸透镜”成像于视网膜上。对于近视眼患者而言,远处物体经眼睛的“凸透镜”成像的位置和相应的矫正方式是( )
A.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B.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C.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D.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5.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 B.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 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
6.小明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
A. B. C. D.
7.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8.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利用超声波可以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C.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
D.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以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
9.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太空中宇航员之间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超声波加湿器工作时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10.沏茶时,玻璃杯的杯壁上常会出现水雾,一段时间后,水雾又消失了,关于这种现象,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雾消失”是升华现象
B.水雾出现在玻璃杯的内壁上,是汽化现象 C.“水雾消失”是汽化现象
D.水雾出现在玻璃杯的外壁上,是液化现象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______镜.要得火,应把“艾”放在镜的______位置,例如______就是应用这种镜的一种仪器.
12.有一底面积为10cm2的圆柱形容器内盛有45cm3的酒精,现将一冰块投入酒精中,冰块浸没并下沉到容器底,当冰块完全熔化,酒精被稀释成液体A,此时液面下降了0.5cm。冰的体积为______cm3,液体A的密度为______g/cm,(水与酒精混合时体积不变)(ρ冰=0.9g/cm3,ρ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均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14.2018年1月3日亳州大地普降瑞雪,雪形成的物态变化是属于_____,且是_____(吸热/放热);大雪之后,环卫工人为了更快地使路面上坚硬的冰熔化,往冰面上撒“融雪盐”成为有效的辅助手段,其原因主要是冰与盐混合后,能降低冰的_____,加快冰雪的_____.
15.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
3酒精
=0.8g/cm3)
13.学生上课时能从不同角度看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而部分同学因为“反光”看不清
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
16.如图是利用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图中线圈的共30圈,细铜丝的直径是_____cm;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示数是_____。
三、计算题
17.如图所示,一只容积为300cm3的瓶内盛有0.2kg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0.01kg的小石子投入瓶中,当乌鸦投了25块相同的小石子后,水面升到瓶口,求:
(1)瓶内石块的总体积。 (2)石块的密度。
18.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四、实验题
19.小永同学为了测量永春老醋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_____,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以下3项操作: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老醋的总质量m1;
B.将待测老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老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老醋的体积V;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填字母代号)
(3)由图可得老醋的体积为_____cm3,老醋的密度是_____g/cm3=_____kg/m3.
20.为了研究“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小红选用了橡皮筋、弹簧测力计等器材,设计了如图(a)、(b)所示的实验,实验中两次将橡皮筋从A点拉伸到O点的目的是_____,本实验研究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选填序号①等效替代。②控制变量。③理想模型). 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要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实验时,应保持_____和_____的位置不变,再移动光屏找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