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打个比方:一个小孩儿对世界的理解,对于我们成人来说很幼稚。这个小孩儿要提高认知能力,要等他长大。长大以后,他的大脑已经达到更高的水平了,他就会发现他小时候不能理解的许多道理豁然开朗。这就是提高认知能力来认知真理,就是人靠自然成长,从小孩儿变成大人。另外我们人类和猿猴的脑容量相差并不是太多,但是有很多我们看来司空见惯的东西,猿猴就是怎么理解都理解不了。人类对猿猴不能理解的东西,一看就能理解,这就是人类的认知能力比猿猴高了一等,自然而然就理解了很多猿猴不能理解的东西。所以佛经上经常说,有些人没有慧根。没有慧根的人很愚钝。愚钝实际上是认知能力不高。有慧根的聪慧的人,往往能够一眼看懂愚钝的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东西。佛学怎样去提高人的认知能力呢?用的办法就是禅定,禅定让自己的大脑和全部身心细胞处于高度安静的状态。这个时候,就像电流遇到超导体一样。电流遇到普通导体时,有很强的电阻,那是因为普通导体里的分子、原子都在扰动,扰动增加了电流流动的阻力。当把导体冷却到绝对温度附近的时候,电子通过的路径上,分子和原子的扰动全部都消失了,这个时候导体就畅通无阻了,一下子电流就极其强。人在禅定状态下,如果你能达到那种功力的话,你的大脑就像超导体一样,足够安静,一下子你的思维和你的意识就会变得比过去强大得多。所以佛学认知真理是靠禅定,靠一个人的心静下来,提高了自己的认知能力,而认识到更深刻的真理。佛学认知真理是靠直觉。直觉人人有之,但直觉有大有小,佛学的直觉,是通过禅定提高之后的直觉,即是更高智慧的开启。
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独立于观察者之外而存在的客观实体,无论谁去观察、用什么方法观察,结果都应该相同,这就是自然科学的可重复性原则。因为它摒除了主观,所以它的研究结果谁都可以重复。佛学的研究,是通过提高认知能力,那可不是任何人都能重复的了。佛学的认知方法叫“循业发现”,就是每个人的认知能力只有跟循自己业力的大小,业力的大小意味着认知能力的高低,发现宇宙真理的层次就不一样。这两种不同的方法往往不能混淆。如果搞自然科学的人用自己的重复性原则加之于佛学,那就完了,佛学不可重复。一个人能够认知的东西,另一个愚钝的人永远不可能认知,要这个愚钝的人提高了自己的认知能力才能够认知,所以是不可重复的。就这个意义上说,很多人不理解佛学的方法,把佛学斥之为迷信。这是今天我要说的第一部分,就是佛学不是迷信,佛学是研究意识的,其研究意识用的方法不是自然科学的那种逻辑推理加实验,它是靠提高人的认知能力来达到的。认知能力提高了之后,你对意识的认识才会上一个台阶。
二、量子力学的诡异现象
现在开始进入第二部分,可能大家有点吃力,所以希望认真听。懂得这一部分,才知道二十世纪人类科技的最高成就,而且才能听懂我刚才说的,为什么科学和佛学可能异途同归。
这部分讲量子力学。当然我不是讲授量子力学,我力求向南老师学习,把它讲得通俗,大家都易懂。量子力学这个理论非常之怪,刚才说了二十世纪人类物质进步的每一个重大环节,都跟量子力学有关。量子力学也是自然科学史上被实验证明最精确的一个理论,但是量子的观念,没有人能够理解。我说的没有人能够理解,绝不是指像我们这个层次的人,而是说连量子力学的创始人都不能理解。量子力学创始人有两个,一个是爱因斯坦,一个是玻尔。他们一辈子都在争论量子力学的问题, “世纪大辩论”,结果还是不能理解。玻尔就说了,如果谁说他懂了量子力学,他就没有真懂,因为量子力学连我们都没有搞懂,这就是他们的观点。那么量子力学最不好懂的是些什么问题呢?我先把量子力学中人们最不好懂的东西介绍给大家,而最不好懂的东西最后恰好是证明了:意识不能被排除在客观世界之外。一定要把意识加进去你才能够认识搞懂它。 1、迭加态与坍缩
量子力学的第一个诡异现象叫做态迭加原理和坍缩。
为了解释量子力学观念,我先说说普通人的日常经验。一个物体在某个时刻,一定会处在某个固定的状态。比如说,我的女儿现在在客厅里面,或者说我的女儿现在不在客厅里面,两者必居其一。只有一个对,要么在客厅里头,要么不在客厅里头。这就是普通人的关于状态的概念。一般人认为客观物体一定要有一个确定的空间位置,这种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这个客观的定义,所有人都理解,而且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 但在量子力学里就不一样了。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就是微观粒子可能处在迭加态,这种状态是不确定的。例如电子可以同时处于两个不同地点,电子有可能在A点存在,也可能在B点存在,电子的状态是在A点又不在A点的迭加。这个话大家就不太理解了。聪明的人会说,你说电子既在A点又不在A点,就像说你的女儿既在客厅又不在客厅,女儿在不在客厅,你一看不就明白了吗?这还用辩论什么?但是恰好量子力学就认为,你要去看这个女儿在不在,你就实施了观察的动作。你一观察,这个女儿的存在状态就坍缩了,她就从原来的,在客厅又不在客厅的迭加状态,一下子变成在客厅或者不在客厅的唯一的状态了。所以量子力学怪就怪在这儿:你不观察它,它就处于迭加态,也就是一个电子既在A点又不在A点,既在B点又不在B点。好,你说我去观察一下它在A点还是在B点。你一观察,它这种迭加状态就崩溃了,它就真的只在A点或者真的只在B点了,只出现一个。
那有人就会说了:你这是诡辩,你怎么知道电子不观察它的时候,它既在A点又不在A点呢?好,这就是量子力学发展过程中,很多实验确证的事情,其中一个最著名最重要的实验,就是干涉实验。
我先说一下干涉实验的概念(如上图)。如果有一个波,经过了两个狭缝,出来就变成两个子波了,这两个子波在随后传播过程中就会出现干涉。干涉的意思就是这两个子波在每个点都迭加,在有些点上两个波的运动方向相同,波的振幅就加强;在有些点上两个波的运动方向相反,振幅就减低,或者抵消为零。所以最后你观察到的波就是一些干涉条纹。如果看到干涉条纹,你就知道你观察到的是个波,而且这个波是在两个狭缝同时出现的,也就是既在A点又在B点,因为只有这样的情况,波才能出现干涉。
如果用电子来做实验(如上图),当每次只发射一个电子的时候,这个电子通过双狭缝打到电子屏上,激发出一个小亮点,这是电子的粒子性。但是事先也不知道电子会出现在屏幕上的什么地方,结果多次重复,经过大量的观察发现,这些电子不是完全没有规律的。它有时出现在这里,有时出现在那里,在某些地方出现的可能性要大一些,在另一些地方则小一些。电子的规律就是,它出现频率高的地方,恰好是波动规律所预言的干涉条纹的亮处,而它出现频率低的地方,对应于干涉条纹的暗处。所以,大量的实验证明:电子尽管是粒子,但是其运动像个波,而且每个电子必须同时出现在两个小孔。因为只有同时出现在两个小孔,它才能干涉。就如刚才说的,你没有观察它的时候,电子一定不会取一个确定的状态,它一定是所有状态都要同时存在,这样它才能干涉起来。这就是量子力学诡异的地方。这个性质,随后有很多很多应用。
刚才说了,电子一定要同时存在于两个可能的状态,电子才能与自己干涉起来。那么如果我们观察它,比如在两个狭缝处设置探测器,电子会怎么样呢?电子一被观测,就只出现在一个狭缝上了,干涉条纹立刻消失。这个状态就叫做波函数的坍缩。就是你一观察,电子就在一个确定的地方出现了。那么有些人就想,我观测它出现在确定的地方,它是不是早就出现在这个确定的地方,只不过我们不知道而已?不对,刚才的干涉实验告诉我们,在没有干涉之前,它肯定出现在所有地方。假如, 当我们不观察时,电子真的存在于某个地方,它便只能通过一道狭缝,这就不能解释实验中观测到的干涉条纹。其实,严格的实验已经完全排除了这种可能。电子在没有观测的时候,没有确定的状态。所以这件事是量子力学最诡异的事情。懂了这个,就懂了量子力学最诡异的东西,而且随后我们就能来证明:量子力学离不开意识,意识是量子力学的基础。 搞物理学的人开个玩笑,说观测为什么能够改变电子的状态呢?就好像一个男的和一个女的在恋爱时,不知道结婚的结果是好是坏,可能是好也可能是坏,是好与坏的一种迭加状态。这个时候你想要确定是好是坏怎么办呢?只有结婚试试吧。一结完婚,状态就改变了,就再也不是原来的状态了,变成只有一个状态了,要么好要么坏。刚才我讲了半天,实际上就是和这个例子一样。在观察之前,大家都不知道电子处于哪个状态。你去观察一下,就像结婚了,那电子就出现在一个确定的状态上了。这就是观测对系统的影响。
2、单体的迭加态:薛定格的猫---证明测量的核心是人的意识 刚才说的是量子力学第一个诡异之点,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个诡异之点往下推论,能够推出什么结果。最后结果会使大家认识到,意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