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专练16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高考导航
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5)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 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 2.(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4)
表3 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
时间 1929~1930年 类别 烟煤业 金属矿业 制造业 据表3可知,当时美国( )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12.3 -6.6 -7.2 -19.1 -18.3 -11.3 1930~1931年 疯狂刷题
1.20世纪30年代初,据对美国匹兹堡白领阶层和专业人员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家庭白天娱乐活动明显增多:打乒乓球、拼板子、下跳棋、客厅游戏、打桥牌,尤其突出的是听广播。这些现象( ) A.说明当时美国民众生活悠闲 B.表明新政已使美国重新繁荣 C.反映出美国家庭观念的重塑 D.折射出美国失业现象的普遍
2.下图是1932年5月发表的一幅名为《救命》的漫画,画中巨浪中间写着“经济危机”,小船上的人是“公民”,喊着:“救命!罗斯福!胡佛!史密斯!谁都行!”此漫画说明当时美国( )
1
A.经济危机影响广泛 B.新政改革势在必行 C.自由主义政策失灵 D.新政推行遭遇困境
3.下图是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漫画《农民围着罗斯福跳舞》(图中WPA:公共事业振兴署;PWA:公共工程管理局;AAA:农业调整法案)。该漫画意在( )
A.讽刺新政偏爱普通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B.说明“以工代赈”让农民成为主要受益者 C.肯定新政多措施并举有利于农业发展收获民心 D.提醒罗斯福总统危机犹在继续干预经济
4.下表是苏联1929年前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人才的变化表。促成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 )
A.西方改变了对苏联的敌视封锁政策 B.苏联实行了对外开放的建设举措 C.西方经济大危机和苏联工业化建设 D.两极格局的对峙中美苏关系缓和
2
5.下图反映了1920-1929年美国工资指数和生产指数的变动情况。据此可知,当时美国( )
A.工人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政府适度干预推动了生产发展 C.经济危机爆发的因素日积月累 D.工人生活水平未获得提高
6.一种观点认为,罗斯福“新政”站在私营企业对立面,不惜用国家政权力量限制私营企业权利。另一种观点认为,“新政”在许多情况下都在帮助改善私营企业地位,有时甚至不惜放弃自由改革理想。据此可知,以上认识( )
A.包含了社会主义学者的新观点 B.都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历史事实 C.从不同视角评价了罗斯福新政 D.都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7.1946年,法国将1390家私营电力企业收归国有,成立了法国电力公司,并被授权为半垄断式国营企业,在输电和电网方面享有垄断权;在发电方面,除工业企业自备电厂和罗纳河国家公司的水电站外,其余也都由电力公司管理和经营。这一措施表明当时法国( ) A.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B.采取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 C.顺应了第三产业发展趋势 D.放弃了市场的调节性作用
8.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英国颁布系列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方自治中来,从而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了。材料反映了( ) A.西方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 B.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调整 C.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3
D.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
9.下图为德国1970—2010年三大产业占GDP比重变化图。导致图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经济比例结构失调 B.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D.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10.如表反映的是1955~1968年西方主要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情况。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美国 4% 法国 5.7% 联邦德国 5.1% 日本 7.2% 英国 2.8% A.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瓦解 B.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减弱 C.国家干预经济取得显著成效 D.市场调节在发挥主导作用
11.传统制造业曾被认为是“夕阳产业”。但国际金融危机后,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经济发展成为多国的国策。美国正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德国提出“德国工业4.0”战略目标,中国也将“中国制造2025”定位在战略层级。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A.新经济发展模式取代传统经济 B.新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全球竞争 C.国家干预政策已占据主导地位 D.世界各国跨入到知识经济时期
12.下表是1977年西方六国国有经济比重表。根据呈现的内容,据此可知( ) 西方六国国有经济的比重(%)。
英国 邮政 100 电站 100 煤炭工业 100 铁路运输 100 航空运输 75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