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能进行平均分,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含义。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 【教学用具】糖若干、练习纸、课件和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动手操作
(1)今天呀,朱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打算待会送给表现最好的同学。现在我手上有6颗糖,想把它分成3份,谁能帮我来分一分?
(2)请三位不同分法的学生上来在投影仪上分一分,并介绍自己的分法。
2、观察结果,揭示课题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3种分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2)谁来说说第一种分法(平均分),它是怎么分的?(多叫几位学生说一说)
(3)在数学上,像这种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齐读一遍。平均分在生活中经常用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平均分。
二、动手操作,理解“平均分”
(一)把12颗糖平均分
1、12颗糖,还是分成3份,但是要平均分,你会分吗?(请学生上来分) 2、谁来说说他是怎么分的?最后分的结果是什么?(板书)
3、除了平均分成3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你可以在练习纸上圈一圈,你有几种不同的
分法?
4、全班反馈交流:找4种不同分法的作品展示。 预设:分法一:把12颗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6颗。 分法二:把12颗糖平均分成4份,每份3颗。 分法三:把12颗糖平均分成6份,每份2颗。 分法四:把12颗糖平均分成12份,每份1颗。 反馈时学生介绍,并板书。
5、仔细观察这5种分法,你发现了什么?(初步感知平均分与乘法的关系)
(二)把15颗糖平均分
1、现在再增加3颗,变成15颗,你还会把它平均分吗?
2、自己在练习纸上分一分、圈一圈。分完的同学可以同桌轻声得交流一下。 3、找不同的分法进行反馈。
4、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2颗糖平均分有5种分法,15颗糖平均分只有3种了,这是为什么? 5、如果给你20颗糖呢,你能很快进行平均分吗?可以怎么分?
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1、课本第11页第1题。
2、把10颗爱心平均分成( )份,每份( )颗。 3、课本第11页第2题和第3题。 4、涂色部分表示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