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薇把样品带回学校,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天平放在_______台上,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右”或“左”)调,直至天平平衡;
②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江水样品,测出烧杯和江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烧杯中江水的质量为_______g.然后将烧杯中的江水倒入量筒(如图乙),则江水的密度为_______g/cm3(保留两位小数)
③小薇用这种方法测出的江水密度比真实值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2)小亮把样品带回家,用家里的一台电子秤(如图丙所示)和没喝完的半瓶纯净水,做了如下实验: ①用电子秤测出半瓶纯净水的总质量为m1,并用笔在瓶身水面位置标记为A; ②把瓶中的水全部用来浇花,然后吹干,用电子秤测出空瓶的质量为m2;
③把江水慢慢倒入空瓶中,直至液面与_______相平,再用电子秤测出瓶的总质量为m3; ④则江水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__(纯净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⑤小亮测算江水的体积使用了下列3种物理方法中的___________. A.控制变量法 B.等量替代法 C.类比法
20.小明和同学们要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他们选取了两个口径相同、厚薄不同的凸透镜A和B,并用图甲中所示的方法测出凸透镜A的焦距为______cm.
(1)他们先用凸透镜A进行探究。当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中所示时,恰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2)之后,小明把蜡烛移到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3)接着,小明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用凸透镜B替换了凸透镜A,仍放在60cm刻度线处,他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又变模糊了,使光屏靠近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则凸透镜B的焦距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凸透镜A的焦距.
21.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特点实验时,将一块_____(玻璃板或平面镜)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的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像;
(4)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平面镜成_____像。 22.探究水沸腾过程的实验: 时间/min 水的温度/℃ 0 90 1 __ 2 94 3 96 4 98 5 98 6 98 7 98 8 98 第1min水的温度如图所示,请将此数据填入以上表格中。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的规律制成的。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制作得很细,在同样的情况下,管内液面的高度变化大,此制作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法。
根据表中的信息(标准大气压下)可知,实验应选择_____( 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_____ 物质 酒精 水银 凝固点/℃ ﹣117 ﹣39 沸点/℃ 78 357 23.如图所示,将一只发声的小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小闹钟的声音逐渐____;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小闹钟的声音逐渐____; (3)此实验说明了____;
(4)小明发现自己家的玻璃就是将两层玻璃之间空气做了抽真空处理,请你从声学角度说说这样做的好处____。
24.如图,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
(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_____(“较小”或“较大”);
(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cm/s;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_____(选填“大”或“小”);
(5)根据你的实验,你认为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上半程的速度 _____小车通过下半程的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A B A C A B A C 二、填空题 11.8×103 2.5×103 12.远离 变大
13.直线传播 反射 折射 0 大于 14.机械 做功 15.少0.29 16.4 三、计算题
17. 2N 4 g/cm3 200 Pa
18.(1)180km/h (2) 列车从常州倒南京比从苏州到无锡快 四、实验题
19.水平 右 39.6 1.04 偏大 标记A (m3-m2) ρ水 /(m1-m2) B 20.缩小 靠近 小于
21.平板玻璃 到平面镜的距离 大小 不能 虚 正立、等大的虚 22.热胀冷缩 放大 水银 不变
23.变小 增大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真空隔音,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4.便于记录路程和时间 较小 25 小 小于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两个足够高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如图所示(S甲>S
乙
)。若在两容器中分别注入相等高度的甲、乙两种液体后,则以下关于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及此时液
体对容器底部压强p甲、p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A.ρ甲>ρ乙,p甲>p乙 C.ρ甲<ρ乙,p甲>p乙
B.ρ甲>ρ乙,p甲<p乙 D.ρ甲<ρ乙,p甲<p乙
2.今年元旦节前夕长沙人民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大雪.一夜之间,大地被茫茫白雪覆盖.小花 想估测出积雪的密度来.于是她在平整地面厚度均匀的积雪上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若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已知冰的密度,小花测量下列哪组物理量就能实现估测目的
A.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 B.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C.冰层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D.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
3.如图是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下列哪种做法光屏上一定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A.透镜不动,光屏与物体的位置对调
B.光屏和物体不动,适当移动透镜到某一位置 C.透镜不动,物体离透镜远些,光屏离透镜近些 D.透镜不动,物体和光屏都离透镜远些
4.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 B.实验时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C.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A前应先点燃B D.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5.在湖边看平静湖水中的“鱼”和“云”,看到的是( ) A.“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