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研究
作者:何源
来源:《对外经贸》2012年第02期
[摘 要]通过对魏克塞尔的货币政策,以及凯恩斯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现代凯恩斯主义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和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的研究和阐述,为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决策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货币政策有效性;魏克塞尔;凯恩斯;现代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 [中图分类号]F8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2-0090-03
近年来,我国央行不断紧缩银根,货币供应量大幅减少,但对我国的通货膨胀的有效控制和预期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从理论上来讲,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以及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对总需求会产生影响,我国央行仅仅通过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节,从而调整GDP的变化时,货币流通速度的顺周期性会反方向抵消货币供给量变动的预期效果,最终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造成影响。所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领域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20世纪开始,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相关理论不断出现,各个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和见解,为了更全面、准确地分析和制定我国的货币政策,有必要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具体理论入手,了解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主要观点。本文将对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加以归纳和阐述,为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决策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 一、魏克塞尔关于货币政策的研究
从货币政策的角度看,魏克塞尔的金融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魏克塞尔提出其观点之前,当时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把经济体看作一种实物经济,并不承认货币对经济有着实质性的影响。而在古典货币数量论的观点中,投放市场的货币数量的增加会造成物价水平的同幅上涨,而对就业、产出等实体经济变量并不会造成影响,政府干预和货币政策都是无效的。魏克塞尔认为传统货币数量理论有两大缺陷:首先是对货币流通速度设定了不变的假设;其次是夸大了纸币和硬币在交换中的作用,而低估甚至忽略了信用票据的效能。在魏克塞尔发表的《利息与价格》一书中,他对流通速度变化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特别是在现代信用经济和银行制度方面,魏克塞尔指出货币流通速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极富有弹性的变量,但由于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制约,政府有关部门很难把握这一变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