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各产品应分摊的实际工时=产品的定额工时*数量*分配率。 2.5.2生产部门对当天完工入库的指令单及时在系统中回报工时,回报完后将各指令单工时合计数与实际生产人员工时合计数核对,回报工时应该小于或接近实际工时,因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停工待料或其它异常情况浪费些工时,但不可能太多,目前我们定为5%的误差,当回报工时是实际工时的95-100%之间是正常的,低于95%或高于100%就需要各车间再检查,查出原因后要及时调整回报;
2.5.3人力资源部每天提供各生产部门实际考勤日报,财务成本核算员将生产部门回报工时与实际考勤工时再进行对比,将超范围的差异数报各生产部门查找原因、调整数据。 3转包费用的归集:
3.1转包费用是指物料的外发加工费;
3.2转包费用的归集类似直接材料的归集,根据批领料所耗用托工物料的数量*加工单价汇总即为该单的转包费用,不需要再进行分配。 五、产品成本的结转方法:
根据我们公司产品属于批量多步骤生产的实际情况,采用分步平移结转法与品种法相结合的成本结转方法。
1、按工单将本步骤发生的成本费用按直接材料、直接工资、转包费用及制造费用分别进行归集;月底计算出本步骤完工半成品的单位成本,为销售提供报价依据;
2、将上步骤完工半成品转移至下一生产步骤,上步骤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转包费用及制造费用应分项平移至下一生产步骤,下一生产步骤发生的成本费用依然按直接材料、直接工资、转包费用及制造费用分别进行归集并与上一步骤相同的成本费用项目进行相加。
3、依据当月完成的生产单,将同一品种的产品各项成本汇总,按品种计算出产品总成本及单位成本。
4.成本计算是以月为周期,即一个月计算一次产品成本,但生产工单是连续不断的,有些工单当月投入当月能全部完工,但有些工单当月投入次月才能完工,那当月已完工入库部分的产品成本如何计算呢?
跨月工单上月已完工入库的产品成本按标准成本结转,上月实际成本减去已结转的标准成本后的余额转入本月,本月产品全部完工后,将余额加上本月投入成本即为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下面来讲讲产品成本计算的具体实例:
例3:6月份装配全部完工入库E成品500套,领用A半成品1000套、B半成品500套、C半成品1000个、D原材料1000个,装配当月投入人工费用2500元,制造费用4000元;
其中A、B半成品为木工车间6月生产的,A半成品当月全部完工入库1000套,共领用材料成本2500元,分摊人工费用648元,分摊制造费用1111元;
B产品应生产1000套,当月只完工入库500套,共领用材料成本8000元,分摊人工费用1296元,分摊制造费用2222元,B产品的单位标准成本为直接材料9.2元、直接人工费用1.2元,制造费用1.8元;
C为托外注塑件1000个,每个材料成本0.5元,转包费0.6元, D为外购原材料1000个,每个成本2元, 请计算:E产品的总成本及单位成本及B产品的月末在制品金额。
E产品成本:
领用物料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转包费用 合计 A B C D 合计
2500 4600 500 2000 9600
648 600 2500 3748
1111 900 4000 6011
600 600
4259 6100 1100 8500 19959 E产品的总成本为19959元,单位成本为39.918元/套 B产品的月末在制品金额:直接材料=8000-4600=3400元 直接人工=1296-600=696元 制造费用=2222-900=1322元
总结:成本的计算程序是从最底层开始逐层往上计算,我们的产品最多有6级,即先计算原材料成本→第6级半成品→第5级半成品… ,对以上E产品来说,领用的原材料D、投入的人工、制造费用为本层的材料、人工、制造费用,领用的半成品A、B、C产品的各项成本为E产品的底层材料(7600元)、人工(1248元)、制造(2011元)、转包费用(600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