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领导小组及成员接到消防、安全事故的报告后,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现场,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并要观察事故现场情况,制定部署事故抢救或消防灭火方案,临危不乱,有条不紊地组织指挥职能工作小组人员进行灭火抢救工作。
3、灭火组、抢救组在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共同完成事故抢救和消防灭火任务。火灾灭火和抢救,要按照“先人员后财务,先危险后一般,先火场后外围”的原则,实施灭火抢救、疏散人员等最大限度地抢救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效地控制事故或控制火灾蔓延直至扑灭火灾。
4、通信组:要充分发挥通信联络作用,时刻保持通讯联络的畅通。负责及时上报事故情况和火灾情况及抢救、灭火现场情况,下传上级领导部门和领导小组下达的事故抢救指挥命令和信息,并协助灭火组、抢救组参与事故的紧急抢救和救护工作及协助配合警戒组的工作。
5、警戒组,在领导小组的指挥下,认真负责履行警戒职责,设臵事故或火灾现场警戒线,加强警戒保卫工作,维护现场秩序,保护好现场。同时,利用宣传工具开展宣传,稳定现场和人员情绪,设立警戒哨位,保证应急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做好应急疏散的工作;同时引导消防车辆、救护车辆进入事故现场,进行紧急的抢救、灭火、救护工作,并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火灾、人员伤亡、被困人员、站场消防设施设臵等情况,为公安交通救护等部门的决策和灭火、事故抢救提供准确可靠的情报和依据。
6、调查处理组,要积极配合公交消防部门,参与对消防、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调查,掌握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
17
失情况,协助领导小组和公安交通部门,及时处理消防、安全事故,同时,根据“三不放过”的规定和原则,制定建立整改措施。
(二)认真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
消防、安全事故结束后,领导小组要及时召集公安、交通、保险及有关部门,召开事故专题会议,依据调查处理小组掌握的各种情况,研究处理及时做好事故善后工作,并做好受害人员当事人的亲属工作和财产理赔工作,确保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顺利进行和车站经营秩序的正常运行及稳定。
(三)整改措施
1、领导小组要及时召开事故专题会议和职工大会,讨论分析发生事故的原因,教育广大职工和干部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提高安全认识,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制定落实事故处理方案。
2、要组织职工掀起学习法律、法规高潮,开展安全业务、知识及技能培训,每年举办1—2次安全演练活动,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技能、安全素质、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促使安全管理各项工作整体水平不断得到充实和提升。
3、组织全部干部职工,对站场安全隐患进行彻底排查和整改,按照“三定方法”(即定整改措施、定整改期限、定整改负责人进行整改),落实整改责任,完善整改措施,排查一件、整改到位移件,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4、加强安全基础工作管理,健全建立消防及安全档案。加大对安全设施器材的管理力度,发现问题及处理更换或上报。
5、严把站场“四关”,杜绝“三品”上车,加强车辆的消防管理。全面做好站场消防、安全的各项管理工作。
18
六、公共场所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常识 (一)呼救急救 1、“110”报警电话
在公共场所发现杀人、抢劫、盗窃、放火、斗殴等刑事、治安案(事)件时,应立即报警。若情况紧急,无法及时报警,应在制服犯罪嫌疑人或脱离险情后,迅速报警。
要保护好现场,以便民警赶到现场提取痕迹、物证。 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
拨打“122”电话报警时,要准确报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员、车辆伤损情况。
在交通民警到来前,要保护好现场。
遇到肇事车逃逸时,要记下车牌号码、车型、颜色及特征 ,及时向当地机关举报。
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时,应立即拨打120电话,不要随意移动伤员。
如因车辆变型,人员被困车内,应立即拨打110电话求助。因抢救伤员需要变动现场位臵的,应当做好标记。
3、“119”火灾报警电话
报警时,要讲清楚失火处的地址或地理位臵及周围明显标志。 报警时,应讲清起火部位、面积大小、燃烧物质,有无人员被困等情况。同时,要派人到路口迎候、引导消防车到达现场。
在消防车到达现场前,设法利用就便器材灭火,控制火势蔓延。4、4、“120”医疗急救求助电话
19
拨通电话后,应说清楚病人所在地址、年龄、性别和病情。如不知道确切地址,应说明大致方位,如在哪条大街、哪幢标志性建筑物附近等。
尽可能说明病人患病或受伤的时间。如意外伤害,要说明伤害的性质,如触电、爆炸、塌方、溺水 、火灾、中毒、交通事故等,报告受害人受伤的身体部位等有关情况。
尽可能说明您的特殊需要,并了解清楚救护车到达的大致时间,准备接车。
(二)事故灾难 1、火灾事故
(1)人员密集场所火灾
发生火灾后,不要惊慌失措、盲目乱跑,应按照疏散指示标志有序逃生,切忌乘坐电梯。
穿过浓烟时,要用湿毛巾、手帕、衣物等捂住口鼻,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弯腰或匍匐前进,不要大声呼喊,以免吸入有毒气体。
利用自制绳索、牢固的落水管、避雷网等可利用的条件逃生。 当无法逃生时,应退至阳台或屋顶等安全区域,发出呼救信号等待救援。
逃生时应随手关闭身后房门,防止浓烟尾随进入。 逃生时不可互相推挤,不要急于跳楼。 (2)高楼火灾
如果火势不大,应奋力将火控制、扑灭。
逃生时,应用湿毛巾、口罩蒙口鼻,匍匐贴近地面撤离。也可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裹好,再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