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
1.【解析】选D。细胞核中可以进行DNA复制和转录,核糖体可以进行翻译,线粒体、叶绿体含有DNA,称为半自主细胞器,能进行DNA的复制与表达,所以均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卵细胞、神经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进行细胞分裂,所以没有细胞周期;活细胞新陈代谢一直进行,所以化学成分都不断更新。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既含DNA也含RNA,但遗传物质是DNA。蓝藻属于原核细胞,惟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不含叶绿体,因为蓝藻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故能进行光合作用。 2
3
4
5
11.【解析】选B。①是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②是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故A正确。结扎胰导管后导致腺泡组织变性,由图知腺泡组织能分泌消化蛋白质、糖等物质的多种酶,不会引起胰岛素的缺乏,不会引起糖尿病,故B错。激素①和②都作用于肝脏,①使肝糖原(元)分解或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而②促进肝糖原(元)合成来降低血糖浓度,C正确。激素①的分泌引起血糖升高时,促进了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浓度,故D正确。
18.【解析】选D。要验证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必须是在两对或多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故只有D选项符合要求。
19.【解析】选D。染色体变异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能发生。染色体变异包括染
6
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图b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引起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生物的性状改变;从图a看,这种变异属于交叉互换(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交叉互换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进行的片段互换,不改变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生物体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 24.【解析】选B、D。A选项,在提取DNA时,如果是用动物的细胞需要用蒸馏水涨破,如果用植物细胞则不需要,而是用洗涤剂溶解细胞膜;用2 mol/L的NaCl溶液溶解DNA,然后过滤出蛋白质,再降低NaCl溶液的浓度,析出DNA。DNA和蛋白质样品都是带有电荷的,在电场中移动的距离都和样品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净电荷量有关。C中透析用来除去小分子物质,DNA是大分子物质。D是常规方法,可以根据其分子大小及所带电荷性质进行分离纯化。
25.【解析】选A、C、D。从题目所给的信息来看,实际是考查动物细胞培养的内容。用胰蛋白酶处理牛肌肉组织,将细胞分散开,获得分裂能力强的肌肉母细胞;在培养液中肌肉母细胞是贴壁生长,可发生接触抑制,支架提供了更大的细胞吸附面积,有利于细胞的生长;细胞培养除了保持无菌无毒环境外,还需通入95%的空气和5%的二氧化碳,以维持培养液的pH;利用生物反应器生产肌肉纤维,可以避免大规模养殖牛产生排泄物污染环境。 28.【解析】(1)分析图一,苯丙酮尿症患者是由于基因1发生突变,导致苯丙氨酸不能转化为酪氨酸,而大量转变为苯丙酮酸所致,图示过程说明了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结合图二分析,甲、乙两病均为隐性遗传病,结合图三分析知b基因所在染色体为X染色体,则甲病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因此甲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其中Ⅱ1的基因型为hhXBY,Ⅱ2的基因型为1/3HHXBXb、2/3HhXBXb,Ⅱ3的基因型为HhXbY,个体U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2/3×1/4×1/2+1/2×(1-2/3×1/4)=1/2。
7
(3)Ⅰ1的基因型为HhXbY,图三中可能在Ⅰ1体内存在的是1、3,3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
答案::(1)1 酶的合成(只写“酶”不可) (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写成“伴X隐”不可) hhXBY 1/2 (3)1、3
∶2 8
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