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型制砖产业项目提供了原料和人力资源保证。攀枝花市杰丰砖厂也是东区唯一的制砖企业,区域覆盖性强。
第三章 项目市场及竞争力分析
3.1 行业发展情况 3.1.1 行业生产规模
目前攀枝花市境内共有50余家制砖企业,遍布于攀枝花各区县,总产能在5亿块(标砖)。受国家产业政策影响,经攀枝花制砖行业协会协调后,2012年攀枝花制砖企业保留10家左右,如九鼎砖厂、青龙山砖厂、杰丰砖厂因工艺先进、规模经济得以保留外,其他企业均因生产工艺技术滞后,物耗能耗和环保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而关闭。
3.2 市场需求分析 3.2.1新型墙体产量
2000年我国新型墙体材料产量达到了2100亿块标准砖,占总产量的28%; 2005年产量;2007年我国新型墙体材料产量达到5525亿块标准砖,占墙体材达到了3000亿块标准砖,占总产量的44%,其中市区达到80%; 2006年产量达到3850亿块标准砖,占墙体材料总量的46%料总量的49%。
3.2.2新型墙体需求量预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材革新和推广建筑节
10
能的通知》(国办发[2005]33号)文件指出,到2010年,新型墙体材料产量占墙体材料总量的比重达到55%,建筑应用比例达到65%以上。严寒,寒冷地区应执行节能率65%的标准。至2010年我国新型墙体材料产量将达到10万亿块标准砖。
2009年我国建材行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拉动内需将带动建材行业继续增长,我国建材产品总量将继续保持稳定增加;二是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将扩大对建材产品的需求,从而推动新型建材行业的的快速增长;三是我国节能环保投入加大,对新型建材需求加大,优势企业将得到发展壮大。
可以预见,随着国家对新型墙体材料推广使用政策的落实,以及各地对国家淘汰实心粘土砖强制性政策贯彻力度的加强,新型墙体材料需求量将增长较大。
随着国家新农村建设和国家推进城镇化建设政策的逐步落实,以及攀枝花如期推进花城新区建设的需要,攀枝花烧结砖市场将进一步保持快速增长,市场供不应求,缺口在10,000万块(标砖)左右,市场前景非常乐观。
第四章 环境保护
1. 厂区环境现状
本项目选址特点为:离生活区较远,四周环境清洁、文
11
明,交通便利,达到减少对环境影响的要求。
2. 工程概况及从环保角度对工艺进行评述
本工程的环保设计将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清洁生产、协调发展的方针,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以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把污染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对新增污染源、污染物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使其能达标排放。
本工程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原料处理及混配料过程中产生的微量粉尘,隧道窑产生的烟气,以及粉磨机、风机产生的噪声。
3. 有害介质的治理措施及综合利用 3.1废气
本工艺中,脱水工艺段采用烘干方式,无污水产生。研磨采用全封闭设备无粉尘产生。成型阶段有一定湿度,也基本无粉尘产生,配送料阶段仅有微量粉尘产生,隧道窑内高温反应时会产生气体排放,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氮气,因此,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仅有微量粉尘产生。
3.2废水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没有工艺废水排出。项目每天排水量大约10m3,主要为生活污水。
企业现有劳动定员为23人,每年生活用水总量为1,080m3;产污量按用水量的80%计,则每年污水产生量为
12
864m3。
项目无工艺废水,生活污水经简单处理达标后排放。 3.3固废
拟建工程投产运行后,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车间吸尘器、布袋除尘器收集的粉尘、污水处理站污泥及生活垃圾等。
项目生产人员23人,生活垃圾产生量按1.27kg/人·天计算,每天生活垃圾量约为57.15kg,每年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4t(按每年250天计算),属一般固废,交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污水处理站进水为生活污水,因此产生的剩余污泥定性为一般固废,污泥脱水干化后,打包储存,产生量约为11t/a,定期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综上项目固废实现零排放。 3.4 噪声
拟建项目建成后,噪声源主要为泵类和机械设备运行等,噪声源强见表8-3。建设单位对设备采取封闭降噪的措施减轻了噪声对工人的危害,并且随着距离的衰减,树木吸音等方式来减小边界噪声,厂界噪声能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Ⅲ类标准要求(昼间65 dB(A)、夜间55 dB(A)),因此,项目运行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
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