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方面:
(1)不熟悉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
会计是一项专业技能很强的专业,现实财务工作中,有的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规范掌握不精不透,加之会计人员工作量较大,其主要精力放在记账、算账和报账上,对新的理论知识和刚出台的财经法规学习和研究应用较少,忽视了对新知识的业务知识和会计法规的学习,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跟不上改革的步伐,致使加工出来的会计信息不准确、不完整,出现偏差,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 (2)违背廉洁自律原则,牟取私利
一些会计人员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追求私利,以身试法,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为了满足个人私欲,故意伪造会计资料,监守自盗,或是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某房地产公司会计黎某,中专毕业,参加工作三年,利用单位财务制度不严密,贪污公款200多万元。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些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虽是少数财务会计人员所为,但也反映出现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会计人员队伍中确有一些人职业道德沦丧,违背廉洁自律的原则,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
(3)违背执业准则,弄虚作假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部分财务工作者不顾会计职业准则,故意伪造、变造会计资料;文件、和审计评估资料;帐外设帐,随意隐匿财务资料等,严重损害了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根据中华会计学会对一千多名在岗会计人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6.87%的会计人员认为应当坚持原则;有61.27%的会计人员认为应当按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办理,做好“技术处理”;有21.86%的会计人员认为应直接按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办。
3.2.3 工作态度不端正
很多人认为会计工作整天就是繁琐枯燥的数钱算账,当看到其它业务人员的各种社会交往与应酬时,更是感到不平衡。受这种思想影响,部分会计人员对待会计工作的态度不端正,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 (1)违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最重要的道德规范,而恰恰在这一规范上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造成大面积的会计信息失真。比如,在会计工
第 8 页 共 40 页
作中,任意虚列或隐瞒收入,推迟或提前确认收入,随意改变费用和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随意调整利润的计算方法和分配方法等。更有一些会计人员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这些失范行为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假账大量盛行。 (2)业务素质较低,缺乏钻研精神
有不少的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表现出记帐不符合规范、帐簿混乱、报表挤数等现象。这些对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差、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够的会计人员,使会计工作的效率与工作质量都大大降低。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对某市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了实际调查,在被调查的308人中,仅有四人既会记帐、编制会计报表、写财务分析、又能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仅占总人数的1.3%,这说明了高素质的财务人员短缺,很难满足当前实际工作的需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企业领导把财会工作视为“抄抄写写”,把财会部门看成“收容站”,使在职人员的整体素质处于一个低下的水平。另一方面企业不注重会计岗位人员的继续学习教育,使得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得不到进一步提升。
第 9 页 共 40 页
第4章 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危害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较为严重,为了更加具体地阐述会计职业道德失衡的带来危害,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4.1 造成国家税收和国有资产流失
从会计信息角度上来看,会计职业道德的缺失,会带来两种严重的后果,一种是低估收益和资产、高估成本和负债,这会使成本虚增、利润降低,在此掩护下,大量灰色收入避开国家财税部门的监管,偷漏了应上缴给国家的有关税收,导致国家税收的减少。
另一种是高估收益和资产、低估损失和负债,这样会导致利润虚增,从而获得更高的工资与福利,变相的侵蚀国家资产。同时,会计造假也掩盖了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有些经营管理者为了达到某种经济目的,通过非法的合资、联营、虚假的捐赠等手段,使大量的国有资产以极低的价格转让到个人名下,变相侵吞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4.2 阻碍企业自身的发展
会计职业道德缺失还反映为以损害企业的利益为代价,谋求小团体或个人的私欲,从而严重侵蚀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失真的会计信息也无法使企业所有者、投资方、经营管理当局和职工群众了解本单位的真实情况,无法有效地把握未来和做出决策,使得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乃至处于难以维继的状态。
另外,某些企业为了实现某些人的特殊利益,故意操纵财务信息,掩盖甚至是篡改某些会计数据。比如:企业的投资者和管理者之间就存在着相互博弈的现象,投资者希望能达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管理者则更关注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由于企业决策的具体执行是通过管理者来最终执行的,所以管理者有可能偏向当期的利润最大化,导致很多的短期行为。在年终的财务信息报告中,管理者也有可能为了唆使会计人员,在发布会计信息时,过滤对他们不利的信息,粉饰对他们有利的信息,这种有选择性的信息发布行为,严重地损害了投资者对企业的知情权,一旦事实的真相暴露,被投资者得知,将极大地影响到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不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
第 10 页 共 40 页
4.3 损害会计人员自身的地位
会计工作的基本作用和目标是提供决策使用的会计信息,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地位也主要维系于此。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必须是建立在客观真实性的基础之上的,否则,不但有用性荡然无存同时还有可能会产生误导作用。会计职业道德缺失就等于会计信息失去了价值,会计工作丧失了意义。
再者,诚信是一个会计工作者的生命,在会计工作中如果没有诚信,要想能在企业、单位中获得尊重和发展,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果会计工作者在实际中不讲诚信,轻者违背会计职业道德,不得再从事该行业,时时受到道德的谴责,重者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4.4 扰乱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是密切相关的实际经济业务,会计职业道德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会计职能被削弱。会计从业人员违反职业道德,在实际工作中既没有真实地对生产和管理过程进行准确记录和监督,又没有反映经济生活的真面目,这使得会计信息不仅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相反,会影响决策者的决策,会把国家的投资方向引入歧途,导致做出错误的财政支出计划和分配的政策,使国家的投资者,债权人,银行和其他机构相关企业做出错误的判断,这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造成损害国民经济。
4.5 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会计人员在编制虚假会计信息时可能会造成虚假繁荣,在这些虚假信息的指导下或许会导致经济扩张。一旦发布虚假的会计信息,它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引起信贷和债务的一系列变化,导致失业人数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例如,上市公司发行虚假的财务报告,可能是暂时的提振股市,但当事实被人们看清时,股市将变的混乱。这种现象若是超过了投资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将导致股市波动和经济恐慌。例如达尔曼公司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虚增利润,在真相被揭露后,其股价一路狂跌,在退市的倒数第二天每股跌破一元面值,与其上市史中的最高价竟相差40余元,使广大中小投资者损失10多亿元,致使一些人在一夜之间变得身无分文,甚至跳楼自杀,这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第 11 页 共 40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