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54年宪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是( AB )。
A、社会主义原则 B、人民民主原则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原则 D、灵活性原则
6、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上,将宪法草案提交全民讨论征求意见的宪法有( A )。
A、1954年宪法 B、1978年宪法 C、1949年的共同纲领 D、1982年宪法
三、简答题
1、简述近代宪法产生的主要条件。 答:近代宪法产生的主要条件有:
(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是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
(2)政治条件。资产阶级掌握国家证券,实现对社会的通知,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是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
(3)思想条件。宪政实践必须由宪政思想指导,没有宪政细想就不会有宪政实践。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平等与人权等宪政思想观念的提出和深入人心,是宪法产生的思想条件。 (4)法律条件。法律部门划分的出现,法律部门的增多和法律体系的完善,是宪法产生的法律条件。
2、简述1979年全国人大《〈关于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的主要内容。 答:1979年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主要内容有: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委会,改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为各级人民政府,将县级人大代表由间接选举改为直接选举,恢复各级人民检察院的设置,并将上下级检察机关之间规定为监督关系。
3、简述1954年宪法的主要特征。
答:(1)1954年宪法确认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又从中国的现实出发,在规定事项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制度的方法、步骤上,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反映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2)既以《共同纲领》为基础而产生,记载了我国人民一百多年来英勇奋斗的顺利成果,又总结了新中国成立5年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共同纲领》,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
(3)既确认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基本路线,保证消灭剥削制度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又规定要依法保护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其他资本所有权,反映出社会主义过度时期的特点。
5
四、论述题
1、试述2004年宪法修正案所体现的人权保障原则。
答: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14条宪法修正案,其中有好几条涉及人权保障问题,具体是:“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关于戒严一律改为进入紧急状态。”“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以上规定从不同的侧面均体现了我国保障人权的原则。
可以说,2004年宪法修正案关于人权保障原则相关条款的修改,是我国30年来改革开放的一种重大进步,也是我国公民的人权观念发生巨大变化的具体体现,更是在法律层面上人权保障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例如关于“戒严”改为“进入紧急状态”的修改,表现了我国国家和公民对人权的观念上的改变;关于私有财产的不受侵犯,保护继承权等的入宪,说明我国对私人财产的认可和保护。从物质上保障了人权的原则。而“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则是从社会和国家的层面保障广大公民的人权,上述条款无不是从不同层面体现我国站在加大完善公民的人权保障。
第三章 国家性质
一、辨析题(辨别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
1、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性质的规定也反映了人民主权原则。 ( 对)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国家政权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错)
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中啊哟机构。
3、依据宪法规定,农村的土地一律属于集体所有。 (错 )
答:依据宪法规定,农村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都属于集体所有。 4、在现代社会,政党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宪法惯例。 ( 对)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到四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是( B C )。
A、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 B、工农联盟 C、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一部分 D、爱国统一战线
6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 AC )。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 B、国家政权机关 C、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 D、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 3、将“政治文明”写入宪法,体现三大文明协调发展要求的是( B )。
A、2002年宪法修正案 B、2004年宪法修正案 C、1999年宪法修正案 D、1988年宪法修正案 4、依据宪法规定,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实行( D )。
A、引导、监督和管理 B、鼓励和帮助 C、指导、帮助和监督 D、鼓励、支持和引导 5、依据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A )。
A、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简答题
1、简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主要职能。
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整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组织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参政议政。
2、如何理解政党制度的宪法规范?
答:政党制度是有关政党的组织、政党的活动以及政党领导或参与政权的方式和途径等一系列法律、政策和惯例的总和。
政党是过问国是、从事政治活动的政治性组织,政党制度与宪法有密切的关系。但近代各国宪法对政党或政党制度较少直接作出系统的明文规定。在有的国家,政党活动主要依据的是长期政治实践中形成的惯例;在有的国家,某一政治力量组织政党,主要是依据政治宣言或宪法中关于公民结社自由或政治参与的规定。导致两种方式参与政权:一是在宪法中直接规定。如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1993年《俄罗斯联邦宪法》等。二是在宪法序言中确认或在宪法中间接规定。如我国的1954年宪法规定。
第四章 国家形式
7
一、辨析题(辨别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
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是议行合一。 (错) 答: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2、在单一制国家,地方国家机关的权力来源于中央。 (对) 3、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国家机关。 (错)
答: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国家机关。 4、特别行政区发生的诉讼案件的终审权属于国家最高人民法院。 (错) 答:特别行政区发生的诉讼案件的终审权属于特别行政区高级法院。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到四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AB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各级人民政府 D、各级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 2、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AD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共和制 C、联邦制 D、单一制
3、下列有关特别行政区的事项中,依法应由中央管理的事务是( BC )。
A、财政 B、外交 C、国防 D、司法体制 4、直辖市建置的批准权属于( B )。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民政部 5、体现分权原则的典型国家是( CD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6、与联邦国家不同,单一制国家( ABCD )。
A、是统一的国家 B、全国只有一部宪法 C、由普通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 D、地方受中央的统一领导
三、简答题
1、简述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结构形式的关系。 答: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结构形式同属于国家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国家结构形式解决的是领土结构内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即体现政权体系纵的方面。政权组织形式侧重解决的是权力机关同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