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2021高考语文专题《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卷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8:39:0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详,颔联则表现了失落和怅惘,颈联满含自信与豪放,尾联则在旷达中深含寂寞凄清的情怀。从表现手法上看,尾联“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融情于景,以景结情,抒发作者的寂寞凄清。当然,这是作者的想象,属于虚写,寄寓了作者潇洒自解的自信与旷达。 故答案为:⑴B;

⑵第一问:怀才不遇的失望惆怅,知音难寻孤独落寞,潇洒自解的自信旷达。 第二问:①融情于景。枫叶纷纷飘落,像是无言地送别离去的行舟,烘托出不遇知音的落寞与孤独。②以景结情。明朝在落叶纷纷的情景下扬帆远去,造成一种悠然不尽的神韵,让人回味无穷。③虚写(想象)。诗人遥想明朝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乘舟远去,烘托出潇洒自解的自信与旷达。

【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①

宋之问

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②。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③ , 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④。

【注释】①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②越台:即越王台,又作粤王台,昔尉陀于广州越秀山立台,以朝汉室,号为“朝台”。③裛(yì):通“浥”,沾湿。④莱(lái):草名,即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

B.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两句承上启下,“虽”字是句中之眼,“南中可悦”四字总括前面写景的笔墨,“北思日悠”转入情感抒发。

C.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两句说明贬谪对诗人的打击,黑发俄顷变白,丹心已成死灰,并暗示官场荣辱无常,增强人生沧桑之感。

D.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两句的感情直承上二句,并与“北思”二字相呼应。诗人含蓄

委婉地表达自己思乡之情和归隐田园之意。

(2)后人评价此诗描写南国景物很出色,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描写景物的技巧。 【答案】 (1)D

(2)①联想。“宿云鹏际落”一句诗人借助联想,看见云收而联想鹏落,生动地表现出说宿云渐渐消散,天空变得明朗起来的情状。

②比喻。“残月蚌中开”一句中,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春天早晨,月亮渐圆,就好象蚌慢慢张开一样,珠光闪现在蚌中,把云敛月圆的清晨写得极富于生机。

③动静结合。“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两句中,前一句描写碧绿的薜荔如青气在摇动,是动景,“摇”字生动描画出枝叶攀腾,扶摇直上与青气勃勃的情态;后一句描写茂密的桄榔树遮蔽着碧苔的情景,是静景,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形成一幅盎然生趣的画面。 ④多角度描写(嗅觉、听觉、视觉相结合)。“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描写桂花带露开放,香气袭人,是从嗅觉的角度;流水打击溪石,叮咚有声,是从听觉的角度;回环流转的细流,是从视觉的角度。多角度描写展现了宁静清新的环境。

【解析】【分析】(1)D项,“含蓄委婉”错误,从诗中来看,“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意思是“仕进的路已绝,不如回头返故乡去剪来草过日子罢了”,这是直接表达自己思乡之情和归隐田园之意,应是“直抒胸臆”。故选D项。

(2)诗歌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宿云鹏际落”写的是“云”,意思是“宿云如落鹏之翼”,这是诗人的联想,“残月蚌中开”写的是“残月”,意思是“残月如开于蚌中之珠”,这两句又使用比喻的修辞。从“薜荔摇青气”开始的六句极写赏心悦目的南国景色,铺排有序,很见功力。前三句写树,错落有致,句中用一个富有动感并充满了生命力的“摇”字,生动地描画出了枝叶攀腾、扶摇直上与青气郁勃、无以自守的情态,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在上三句中,诗人用笔由视觉而到嗅觉,“石响”句更进而写到听觉,由泉水奔泻的“石响”又转而看到回环流转的细泉。“抱叶”二句转写动物,这就使画面更充满活力,线条、色彩、音响以至整个情调更其动人了。考生结合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⑴D;

⑵①联想。“宿云鹏际落”一句诗人借助联想,看见云收而联想鹏落,生动地表现出说宿云渐渐消散,天空变得明朗起来的情状。 ②比喻。“残月蚌中开”一句中,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春天早晨,月亮渐圆,就好象蚌慢慢张开一样,珠光闪现在蚌中,把云敛月圆的清晨写得极富于生机。③动静结合。“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两句中,前一句描写碧绿的薜荔如青气在摇动,是动景,“摇”字生动描画出枝叶攀腾,扶摇直上与青气勃勃的情态;后一句描写茂密的桄榔树遮蔽着碧苔的情景,是静景,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形成一幅盎然生趣的画面。④多角度描写(嗅觉、听觉、视觉相结合)。“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描写桂花带露开放,香气袭人,是从嗅觉的角度;流水打击溪石,叮咚有声,是从听觉的角度;回环流转的细流,是从视觉的角度。多角度描写展现了宁静清新的环境。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 陆游

樵风溪上弄扁舟,濯锦江边忆旧游。 豪竹哀丝①真昨梦,爽砧繁杵又惊秋。 坠枝橘熟初堪翦,浮瓮酪香恰受篘②。 莫道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

【注】①豪竹哀丝:指管弦乐。②篘:滤(酒)。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自己在樵风溪上和濯锦江边乘船游玩,忆起往日之事,为下面“兴”作铺垫。 B. 颔联写听觉,既有管弦乐声,又有杵击砧石声,“惊”字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C. 颈联选取熟橘和适合过滤的酒两种意象,分别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勾勒,生动形象。 D. “坠枝橘熟初堪翦”一句紧扣秋的特点,描摹秋的典型景象,语言清新典雅。 (2)请简要赏析尾联。 【答案】 (1)B

(2)尾联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诗人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自己非常清闲,谁能看到自己每天晚上孤灯相伴独自抒写内心的愁闷呢,表达出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之情。 【解析】【分析】(1)B项,这里的“惊”字是指夜晚捣衣声惊扰了诗人的梦,让他回到现实之中,对以往生活再生留恋之情,故选项中“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表述不正确。故选B。

(2)本题中,尾联“莫道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的意思是:不要说我身闲无事,我还每夜在孤灯下独自一个写抒发凄凉、愁闷情绪的诗。“清愁”二字直抒胸臆,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诗人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之情。 故答案为:⑴B;

⑵尾联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诗人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自己非常清闲,谁能看到自己每天晚上孤灯相伴独自抒写内心的愁闷呢,表达出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之情。

【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1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醉落魄①

范成大

栖鸟飞绝,绛河②绿雾星明灭。烧香曳簟眠清樾③。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④三弄临风咽。鬓丝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⑤说。 【注释】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②绛河:天河。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④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⑤软红: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1)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深夜,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闪烁不定。

B. “烧香曳簟眠清樾”句写出了词人于清荫之下点燃香炉、展开竹席,独自享受夜晚的宁谧清凉的情景。

C. 词中的花影、月色与音乐相应相衬,眼前景、耳边乐与词人的心中情相契合,可谓情景交融,意蕴悠长。

D. “昭华三弄临风咽”中“弄”有两层意思,一指玩耍,把玩;又一指一曲为一弄。“咽”,谓箫声幽咽,如泣如诉。

(2)“好风碎竹声如雪”一句历来被人们所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答案】 (1)D

(2)【示例1】这一句写词人听笙时所处环境的优美清凉。作者将夏夜凉风吹动竹叶的声响比作雪花飘落时发出的簌簌声响,真切而生动,表现出声音的轻微、清冷,衬托出词人此时内心的清静适意。

【示例2】这一句写笙声之妙。写笙声犹如夏夜凉风吹竹,犹如雪花静静飘落时的簌簌声,描摹出笙声的轻微、清凉;同时以色写笙,以雪的洁白纯一来表现乐音音色纯净、意韵清冷。同时,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清静悠闲与些许的落寞悲凉。

【解析】【分析】(1)D项,“一指玩耍,把玩”错,应该是“奏乐”。故选D。

(2)“好风碎竹声如雪”,写笙声如好风碎竹、雪清玉脆。“如雪”,将夏夜凉风吹动竹叶的声响比作雪花飘落时发出的簌簌声响。此词写退隐生活中一个吹笙自娱的清夜,写出词人此时内心的清静适意。 故答案为:⑴D;

⑵【示例1】这一句写词人听笙时所处环境的优美清凉。作者将夏夜凉风吹动竹叶的声响比作雪花飘落时发出的簌簌声响,真切而生动,表现出声音的轻微、清冷,衬托出词人此时内心的清静适意。

【示例2】这一句写笙声之妙。写笙声犹如夏夜凉风吹竹,犹如雪花静静飘落时的簌簌声,描摹出笙声的轻微、清凉;同时以色写笙,以雪的洁白纯一来表现乐音音色纯净、意韵清冷。同时,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清静悠闲与些许的落寞悲凉。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

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李白

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 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 天外飞霜下葱海① , 火旗云马生光彩。 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

【注】①葱海:指葱岭一带,在今新疆西南。唐代安西都护府在此设葱岭守促。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送别诗,却没有一般送别诗的伤感之意,而是洋溢着昂扬向上的达观情绪。 B. 诗歌选取了“积雪”“银鞍”“绿草”“火旗”等意象,色彩鲜明,使诗歌的画面感极强。 C. 诗歌首先极尽笔墨夸赞了友人,然后又描写了离别时的情景,最后又预祝朋友凯旋。 D. 诗歌最后两句写友人希望早日扫净胡尘归来,并且期待能在草绿时节和诗人相会 (2)诗中三位友人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 (1)D

(2)①雄才大略:通过安西幕府才雄很多,且都称道友人,侧面衬托出友人的雄才大略;②器宇非凡:身穿闪亮的绣衣貂裘,且出“紫宫”,马配“银鞍”表现友人身份高贵不凡、器宇非凡;③富有才华:通过“飞书走檄如飘风”动作描写,说他善写檄文,很有才华;④勇敢无畏:“天外飞霜”的恶劣条件下,他义无反顾“下葱海”看出勇敢;旗帜如火、战马如云看出军队仪仗盛大,也衬托出友人的英武气概。

【解析】【分析】(1)D项,“写友人希望早日扫净胡尘归来”错误,设想的是自己等待友人归来。故选D。

(2)根据诗中的“多材雄”“惟道三数公”分析其有雄才大略;根据“绣衣貂裘”“银鞍”分析其器宇不凡;根据“飞书走檄如飘风”分析其富有才华;根据“天外飞霜”“下葱海”分析其勇敢无畏。

故答案为:⑴D;

⑵①雄才大略:通过安西幕府才雄很多,且都称道友人,侧面衬托出友人的雄才大略;②器宇非凡:身穿闪亮的绣衣貂裘,且出“紫宫”,马配“银鞍”表现友人身份高贵不凡、器宇非凡;③富有才华:通过“飞书走檄如飘风”动作描写,说他善写檄文,很有才华;④勇敢无畏:“天外飞霜”的恶劣条件下,他义无反顾“下葱海”看出勇敢;旗帜如火、战马如云看出军队仪仗盛大,也衬托出友人的英武气概。

【点评】(1)此题综合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

2020-2021高考语文专题《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q98k7vb4792i2p9mey92mdyx4233001c98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