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语文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父亲老了、春光明媚”都是主谓短语,“登飞来峰、带上她的眼睛、回忆鲁迅先生”都是动宾短语。
B.《土地的誓言》的作者端木蕻良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都是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爱国主义作家。 C.《陋室铭》《爱莲说》《登幽州台歌》中的“铭”“说”“歌”,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有着较为固定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
D.我们写作的材料源自生活,生活中的材料很多,要围绕中心进行选材;此外,还要注意材料的真实和新颖。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B.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经受着来自各方面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
C.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草木萌发,冰雪融化,各种花次第开放。 D.《灯笼》这篇散文的作者是出自著名的散文家、教育家吴伯箫之手。
3 .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翩然(piān) 缥缈 孕育(yùn) 神采涣发 B.聆听(líng) 洗濯 钦差(qīng) 消声匿迹 C.恬静(tián) 颠簸 跻身(jī) 无动于衷 D.蒙骗(méng) 玷污 欺侮(wǔ) 司空见贯
4 .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我和妈妈谈论《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各抒己见,热闹非凡,真是人声鼎沸。 B.美国国会中某些人利用所谓“人权”问题在许多国家掀起轩然大波。 C.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第 1 页 共 15 页
D.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后,国内建党题材图书的出版和销售络绎不绝。
二、字词书写
5 . 请用正楷字工整地抄写下面这首诗。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三、现代文阅读
传 递 王继怀
①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在家乡县城的一所中学念高一。那时候,我们村没有通公路,从学校回趟家,先要坐车到乡里,然后再走30多里山路回家。念高中那段日子,我一般是要等到放寒暑假才回家的。那是11月底,因为我要回家取钱,不得不中途回趟家。那天上午上完四节课,我就往家里赶,车子到乡里时已是下午5点钟了。
②由于没伴,下车后我只好一个人快步往家里赶。那天天空飘着雪花,天格外冷。连绵起伏的大山,一座挨一座。我在寂静的深山里走着,为了给自己壮胆,我一路上在心里背课文。在荒山野岭中我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不知不觉就走了二十多里山路。
③因为是冬天,天黑得也格外地快,走着走着光亮一点一点地收起,天色暗下来了。我在大山里走着,仿佛进入了一个黑绒绒的布袋里。那时,我身无分文,也没有手电筒,为了赶上回乡里的那趟班车,中午没有吃饭,走了这么远的路,很疲累,也很饿,两条腿又酸又麻,有点走不动了。我有点胆怯,有点着急,山里不时传来猫头鹰诡异的叫声,令我毛骨悚然。突然,一只黄鼠狼从我跟前闪过,吓出我一身冷汗。
④夜深人静雪纷飘。当我走到一个离家里还有六七里路的山坳坳时,看到了不远处忽明忽暗的灯光,那束灯光给了我力量,我突然想去那户人家讨点东西吃,立刻觉得身上有了热力,腿也有劲了,快步往那户人家走去……
⑤快走到屋前时,我又犹豫了。我想,这户人家不认识自己,凭什么会给一个陌生人东西吃? ⑥走到那户人家门前,门是关着的。站在门前,静了一会儿,深吸了一口气,我敲响了那扇门。
第 2 页 共 15 页
⑦门开了,我的心也跟着怦怦地跳。开门的是一位60多岁头发花白的老奶奶。一位普通的中年妇女和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站在她身后。
⑧“我可以到您家……喝……碗水吗?”我满脸通红,甚至红到脖子上。
⑨“行啊,元宝,给这位哥哥倒碗水。”老奶奶慈祥的脸上带着微笑说,让他的孙子去给我倒水。
⑩听到喊声的孙子,抬头瞥了我一眼,应声回答道:“好咧!奶奶。”小男孩麻利地给我倒了一碗水来。我接过碗,把水喝了。
?“后生,你要去哪里?”老奶奶问,她看出我还不想走。 ?“我是山羊溪的,在县城读高中,要回家去取生活费。”
?“妈,他是不是太饿了,我们给碗饭他吃吧?”中年妇女在老奶奶耳边轻声说道。 ?“你没呷饭吧,要不到我屋里呷碗饭。”老奶奶立刻领悟到,笑容满面地对我说。
?我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跟着老奶奶进了茶屋。茶屋里摆设很简陋,这是一户普通的山里人家。山里人的茶屋既是饭厅也是客厅,山里人来了客或一家人吃饭聊天都在这里。老奶奶让我坐在茶屋的火塘边,用铁锹把木炭火扒开,露出红红的炭火。我立刻感觉身子暖和多了。这时,中年妇女从菜橱里端来一碗干红辣椒炒的腊肉,给我盛来满满的一大碗米饭,并一个劲地说读书人挺辛苦,要我多吃点。那天晚上,可能是我太累太饿的缘故,一大碗腊肉和满满的一大碗米饭被我划拉得一干二净。当吃完最后一口饭时,猛然意识到怎么一下就把别人的菜全部吃完了?想到这里,脸“轰”的一下又红了。旁边站着的中年妇女还要去给我盛饭,我实在不好意思,一下子站了起来,连忙道谢。
?吃完饭后,好心的主人给我弄来杉木皮火把,要他儿子点燃后送我一程。从那户人家出来,尽管天空还在飘着雪花,寒风冷冽,我身躯疲惫,但心里却异常地温暖,我对那户人家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回家后,我将这事告诉了父母。我不识字的老实巴交的做农民的父母没有给我讲太多的大道理,父亲只说要我记住这户人家,要记住别人的恩情。母亲要我像那天那样有勇气,不要被害羞犹豫耽误了自己。
?时光流逝,年复一年。后来我和哥哥、妹妹都相继大学毕业离开了那个小山村,都在城里有了工作,安了家,但那顿饭和父母的教诲我却一直牢记在心。
?后来我的家乡通了水泥路,我回家不必再经过山里那户人家了,但每年回家陪父母过年,我都要去山里那户人家问候走走,或带点城里的礼物。我也牢记要去帮助别人,在街上,在路边看到乞讨的人,我总要给他们一些零钱,有时也知道有些是职业乞讨,甚至被朋友批判过多次,但我却依然如故。
第 3 页 共 15 页
?有一次,在火车站给一位失窃了所有财物的年轻人一百元作为车费,那青年执意留下我的地址,半个月后,给我寄来了一百元钱和一封感谢信。
?在给青年的回信中,我把山里的故事告诉了他。写完信,窗外阳光明媚,清风送来沁鼻的花香…… (摘自《羊城晚报》2018年12有4日) 6 . 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 场景 “我”的心理 孤身一人在深山行走 (1) 看到有灯光的人家 发现自己把人家的菜全吃掉 (2) 羞愧,感激 告别山里人家,被主人儿子相送 (3) 给帮助过的青年回信
7 . 第②③段花了不少笔墨来描写环境,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8 . 联系上下文,按要求答题。
(1)我在大山里走着,仿佛进入了一个黑绒绒的布袋里。(指出本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2)小男孩麻利地给我倒了一碗水来。(赏析加点词的作用。)
9 . 有人说,故事到第?段就可以,后面的内容可以去掉,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为什么? 10 . 品析下列诗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作用。 (1)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4 页 共 15 页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