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能通过注释、相关资料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比较三首古诗在写法上的异同。 【教学重点】
1.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背诵三首古诗,会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比较三首古诗在写法上的异同。 【教学难点】
背诵三首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从军行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出示古代战士戍边课件,请同学认真观察,并说说内容。 2.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从军行》。 3.简介诗人。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注意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青海:即今青海湖。 长云:满天都是云。 雪山:终年积雪的山。
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穿:磨破。
金甲:金属制作的铠甲。
楼兰:汉代的西域小国,在今新疆境内。 3.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从中你有什么感受?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戍边将士的什么精神?
4.从哪些诗句中,你可以体会出战士们誓死卫国的情怀?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指名读,体会诗情:假如你是作者王昌龄,你该怎样读才能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说。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五、布置作业
1.熟读古诗。 2.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播放黄河、华山的图片,请同学们谈谈看了图片之后的感受。(雄伟、壮观)身为中国人,你感到了什么?(民族自豪感)
2.介绍作者陆游及写作背景。
3.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4.全班齐读古诗。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2.指名朗读,说说题目的意思。
3.指名说说诗的大意,随机指导理解“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的虚指写法。
4.逐句理解。
第1句:“三万里”形容黄河的长,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黄河实际长一万多里。讲述:三万里长的黄河腾翻滚,向东流入大海。
第2句:“五千仞岳”也是虚指,形容华山的雄伟高大。讲述:五千仞高的华山直插云霄。
这两句主要写景,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夸张、化静为动,使人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