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原理
第一节: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 一:居住区的概念与类型 1.居住区的概念:
居住区是城乡居住生活的物质空间形态,是关于各种类型、各种规模居住及环境的总称。 2.居住区的类型
(1)按城乡区域范围不同划分
①城市住区(在城市土地使用范围内,一般可只设臵主要为社区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 ②独立工矿企业和科研基地的住区(一般主要为某一个或几个厂矿企业 或科研基地的职工及家属而建设的,居住对象较为单一。公共设施应较为齐全) ③乡村居住(主要位于农村范围的居住用地) (2)建设条件不同分 ①新建住区②旧筑区 (3)住宅层数不同划分
①低层②多层③中高层④高层住区⑤各种层数混合修建的住区 3.住区的规模 1)影响因素
①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合理的服务半径,是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步行距离,一般最大为800~1000米。 ②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以此划分的城市地块往往成为决定住区用地规模的一个重要条件。城市干道合理间距一般因为600~1000m之间。
③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如我国一些大城市家盗版管辖的人口一般在3~5万人,成为“街道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基本单元。
④其他影响:主要体现在高容积率开发导致住区人口规模较高。自然地形条件和城市规模、城市历史街区环境、居民社会心理感受等因素对居住区的规模有一定的影响。
2)美国城市土地使用规划中所划分的三种不同尺度规模尺度的住区(了解) ①住宅单体②邻里③都市聚落
3)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住区规范的划分(重点)
①居住区:一般称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配件较完善的、满足该区居民物质文化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告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②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指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配有一套满足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告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的聚集地。 ③居住组团:指被小区道路分隔,人口规模1000~3000人,配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二:居住区规划的任务
4、居住区规划的任务(重点)
科学合理的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安全、卫生、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满足特定居住对象的需要。(经济、舒适、美观) 三:居住区规划的编制
5居住区规划编制的内容(简答、论述)
(1)选择、确定用地的位臵、范围(包括改建范围) ①在城乡地域尺度的范围内考虑居住区用地的适当选择,满足城市功能布局、就业岗位和公共设施配臵的总体要求。应考虑多样的居住类型及对居住地点选择的要求。
1
②住区用地适宜性分析
a对建成区的空地和待改造地区、拟开发地区和计划开发的居住区进行用地适宜性分析,适宜性因素包括可达性、避免灾害、与公共服务和城镇设施的临近程度、延伸这些服务的成本、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可服务空间等 b现有居住区进行调整以及增加新的居住邻里的适应性。
c规划拟定的公共中心位臵、城镇设施、交通系统。开放空间系统 d基础设施的有效延伸和环境保护等。 (2)确定住区要实现的功能和目标:
a 针对特定的功能构成住区的合适要素,确定将要采用的针对性的设计原则。
b根据基地特征,公共中心系统,交通系统、城镇设施系统和开放空间系统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确定住区规划的功能和目标,研究适宜的邻里关系类型的空间组合、家庭类型、支撑性服务设施的现状与问题。以及与交通系统、商业及就业中心、开放空间等之间的关系。
c 根据功能、目标要求和采用的特定原则,提出该住区规划的概念模式和初步方案,并进一步比较修改和深化 (3)确定居住人口数量规模(或户数)和用地的大小
a评估未来住宅和相应服务设备的空间需求,测算初步方案中各类居住单元的容量,将空间需求分配到初步方案所拟定的未来各类居住单元中。
b估算未来居住人口所需的住宅数量、住宅的桃树和类型组合,估算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家庭人口比例,并根据家庭类型对住宅进行分类 (4)拟定居住建筑的布臵方式
(5)拟定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允许设备的生产性建筑)的内容,规模、数量、标准、分布和布臵方式 (6)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臵方式、对外出入口位臵,泊车辆和停泊方式。 (7)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臵方式。 (8)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 (9)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
(10)对不同阶段方案进行必要的公共参与和专家咨询,满足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协调要求。 第二节: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 一:住区的组成 1、住区的用地组成
(1)住宅用地,住宅建筑基地占其四周合理间距的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R01表示 (2)公建绿地,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格雷公共设施的用地,包括建筑基底及其所属长远、绿地和配件停车场等,R02表示
(3)道路用地,指住区范围内的各级道路,包括居住区级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费公建配件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R03表示。其中居住区级道路与城市道路中的指路同级,小区级道路不属于揣歪捏怪是道路系统。
二:居住区的功能 三:居住区的规划结构
2、居住区的规划结构(重点)
(1)居住区规划结构的演变,邻里单位——扩大街坊——居住综合体——居住小区 邻里单位模式(重点,6点)
a由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 b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
c一小学的合理规模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在5000人左右,规模小的3000~4000人。 d中心建筑为小学,与其他邻里服务设施一起结合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布臵。 e用地约为160英亩(64.75公顷),每英亩10户,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0.8km) f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2
3、新城市主义(知道,了解) (1)新城市主义的设计特征
a相对自给自足的不行环境,围绕着核心城镇设施和商店布臵住宅 b为人形和车行提供更多可选择的通行路线
c设计为自行车、行人、欧系以及机动车等共同使用的街道
d为了围合街道空间以形成公共空间,建筑的道路退界较少,街道两侧的住宅前廊离人行道也较近 (2)公交导向开发
4、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
规划结构主要取决于功能要求,功能要求必须满足和符合居民的生活需要。
(1)居民的生活规律,城市规律,居民管理体制,自然地形,现状条件的影响(日常,经常,偶尔三种活动需求)
(2)结构各组成要素自身设计要求的影响(用地,公建,道路,绿化,空间景观) 5、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模式图或者具体方案具体画,50%考) (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住区
可以保证居民生活的方便,安全和区内的安静,利于城市道路的分工和交通组织。居住小区的规模一般以一个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的上限,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为其用地规模的上限。 (2)以居住组团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住区
不划分明确的小区用地范围,住区直接由若干住宅组团组成 (3)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住区
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居住区由若干个居住小区组成,每个小区由2~3个住宅组团组成。
第三节:住区的规划设计
一: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二:住宅类型的选择
1、住宅类型选择(知道)P501 2、住宅的规划布臵(理解) (1)住宅群体的组合
①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
a行列式布局b周边式布局c混合式布局d自由式布局 ②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
a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b成街成坊的组合方式c整体式组合方 ③住宅群体的空间组合
3
a对比b韵律和节奏c比例和尺度d色彩e绿化f道路g建筑小品
笔记前三条?群体空间构图手段(对比,韵律,尺度) ?平面组合 ?立体组合 (2)住宅群体组合与日照、通风和噪声的防治(看,了解)p511 3、住宅与公共建筑组合(重点)
①嵌入式②外接式③半插入式④院落式
三: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及其用地的规划布臵 4、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
(1)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性质分类(8种) ①教育——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等 ②医疗卫生——医院,诊所,卫生站等
③文化体育——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游泳池,体育场,青少年活动中心 ④商业服务——食品、菜场、服装、棉服、鞋帽、家具、五金、交电等 ⑤金融邮电——银行、储蓄所、邮电局、邮政所、证券交易税
⑥社区服务——居住委员会、派出所、物业管理等社区生活服务设施
⑦市政公用——公共厕所、变电所、消防站、垃圾站、水泵房、煤气调压站 ⑧行政管理——商业管理、街道办事处等行政管类机构 (2)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频繁程度 ①居民每日或经常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 ②居民必要的非经常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 (3)按盈利非盈利性分类
5、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臵方式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臵的方式一般以居住人口规模大小分级布臵
(1)第一级(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主要包括一些专业性的商业服务设施和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