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执法理念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7 17:07: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执法理念

理性的执法方向。平和的执法心态。 文明的执法行为。规范的执法习惯。

1、理性。理性是指执法者理性的思维。理性执法就是要客观、冷静、正确地应以执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情况和各类复杂的问题,尤其要坚持做到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仅凭经验办事,更不能感情用事,不能盲从,粗暴执法,而要做到中立公允,达到以理性促公正的执法效果。曹建明检察长指出:“理性”不仅要求有非常高的法律意识,而且要有强烈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有很强的群众工作能力,能够理性地把握和处理检察工作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在具体的办案中,真正做到“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理性思维去分析矛盾、化解矛盾,真正地融法、理、情于一体。

2、平和。平和应指执法者平和的心态。平和执法就是执法工作中执法者要保持平等温和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心态,力戒“以管人者自居”,态度冷漠,粗暴简单,而要做到平等待人,达到以平和促公正的执法效果。按照曹建明检察长的阐述,“平和”就是要求以平等谦和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冷漠态度对待人民群众,要以公心、诚心和耐心解决人民群众的诉求,疏导和化解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

3、文明。文明应指执法者文明的形象。文明执法就是要检容严整、言行文明、举止得当,做一个不怒而威的执法者,不仅能够使群众感受到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更能取得群众的支持和理解,达到以文明形象取信于民的执法效果。曹建明检察长认为,“文明”就是要改进办案方式方法,坚决纠正简单执法甚至粗暴执法的问题,用群众信服的方式执法办案,使人民群众不仅感受到法律的尊严和权威,而且能感受到检察队伍的精良素质。

4、规范。规范应指规范的程序。规范执法就是指执法办案既要确保适用法律准确,证据确凿充分,也要确保符合法定程序。历史和现实的实践证明,执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严谨的程序规范逐步确立的。程序是规范的保证,规范是公正的保证,违反程序执法,就是违规甚至违法。所以,执法者更应严格依法依规办事,达到以规范程序树立权威的执法效果。曹建明检察长指出,“规范”就是要在完善执法管理上下功夫,细化办案规程,完善业务流程,规范办案环节,力求使每个执法环节都有章可循。

一句话,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是顺应社会进步、群众期待的需要,也体现了树立形象、严格程序的需要,是对检察工作更新更高的综合要求。 “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理念基本要求及相互关系

理性是内涵,平和是心态,文明是态度,规范是要求,四个方面有机联系,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执法新理念对于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推动

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现实价值意义。“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新理念,既是我们在司法实践中面对不同矛盾所持有的立场,更是把握和引导矛盾运动变化发展的方向。

1、理性是执法新理念的精髓。法律是以理性为精髓,正义为价值,平等为载体,自由为目标,以实现人类的最终解放。理性是法律的精神实质,也应当是检察人员的内在秉性。在司法实践中,一是理性重在讲理,以法为据,以理服人,而不是以权压人、用棍打人、用大帽子扣人、用贴标签的方式区分人。二是理性依赖科学,即依赖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理性与非理性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能不能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事物、能不能以科学的方法判断是非。三是理性讲究逻辑,就是从最基本的事实出发,遵从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四是理性讲求权衡,即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全面占有各方面的信息,兼顾各利益主体的诉求,考虑各种可能的结果,然后进行分析、比较、权衡。五是理性基于现实,而不是建立在理想基础上。六是理性出于冷静,排斥愤怒、暴躁、狂热、偏执、痴迷等精神状态。因为只有在冷静的状态下,人的头脑才能保持清醒,而只有清醒,才能合理地梳理信息、准确地把握分寸、适当地运用规律、全面地权衡利弊、公平地得出结论。

2、平和是执法新理念的关键。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平和司法,从立法的精神出发,以维护、实现公平正义为根本,以理性、客观、平静为要义,它不仅是一种司法心态,更是一种司法境界。首先,检察官的职业角色决定了我们必须平等对待每一位当事人。平和是对办案人员提出的更高的意志品质要求和办案能力要求,它要求办案人员具备喜怒不形于色的自控能力以及胸有成竹的自信从容。其次,平和执法是以平等、谦和的态度对待人民群众,以和谐的理念、和谐的精神、和谐的方式解决人民群众诉求;就是要关注民生、服务民生,实现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考虑当事人的切身感受以及实际困难;就是要讲究办案方法,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以案析理、以案释法,善用群众能够接受的协商、调解等方式方法解决问题。再次,平和并不意味着容忍犯罪,并不意味着放纵犯罪,也不等于畏惧和软弱。如果不坚持这一点,仅仅是为了追求平和而放松对犯罪行为的追究的话,那么法律将失去信仰,司法机关将失去尊严和威信,平和的方式本身也将变得苍白无力

3、文明是执法新理念的核心。文明是相对于简单粗暴而言的,文明是对人的一种态度,因为有理性、平和作基础,才能够有礼有节、春风化雨、以理服人、以礼服人。司法实践中,文明执法就是要改进办案方式方法,坚决纠正简单执法甚至粗暴执法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尊重保障人权。文明执法就是要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消除特权思想,做到举止规范、态度和气、用语文明、热情服务。检察官必须以文明的态度,秉承职业操守,在执法过程中从细节入手,注重保护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在人格上给予尊重,生活上给予照顾,使每一起案件既体现法律尊严和权威,又体现检察官人性化文明执法的精良素质;使有罪的人认罪服法、案件当事人心服口服,对嫌疑人坚持无罪推定,对上访的人实行有理推定,使我们的执法工作最大限度地合乎法理和情理,体现人情味,展现法治美。

4、规范是执法新理念的基础。社会主义法的价值取向和要求就是实现公平公正,而规范是严格执法、公正执法的前提。因此,强化执法规范化建设,一是要在完善执法管理上下功夫,细化办案规程,完善业务流程,规范办案环节,力求使每个执法环节都有章可循。二是要把精品化办案理念植根于每位干警的心中,全面确立案件质量是生命线、细节决定成败的观念,将执法每个环节的要求细化、量化。三是要更多地重视流程、环节中体现出的程序价值,通过程序的规范化来推动权力正当行使,最终达到实体公正以解决矛盾纠纷。

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文明、规范是执法的应有之义,但仅有文明、规范执法还不够,理性、平和则是对执法的更高层次的要求。理性、平和、文明执法能力不是执法实质意义上的能力,而是执法实质意义上的行为表现,就是说,这三种能力是从执法行为中表露出来的,理性所表露出的是思维性,平和所表露出的是方式性,文明所表露出的是形象性。这三种能力没有具体的标准。规范执法能力则是执法实质意义上的能力,它是执法行为按照标准进行操作的能力表现,具有明确的标准特性。因此说,规范执法能力是理性、平和、文明执法能力表现的前提,规范执法能力是执法行为的内在表现,而理性、平和、文明执法能力是执法行为的外在表现。 如何践行“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

1、强化理念意识,以转变执法理念为前提。理念决定认识,理念端正态度,理念指导实践。做好新形势下的检察工作必然要求我们更新执法理念,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新理念,是提升法律监督能力的现实要求。执法无小事,细节系大局,要把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新理念贯穿到执法办案全过程,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坚决克服就案办案、机械办案的倾向;要从大局出发,从长远着眼,执法想到稳定,办案想到发展,切实做到依法办案与服务发展相统一;要针对当前执法活动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进一步细化各类执法标准,严密执法程序,规范执法环节,切实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执法的随意性,推动各项检察业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2、强化宗旨意识,以理性的执法思维体现亲和力。检察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群众工作,人民群众是检察工作的重要依托和力量源泉,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衡量检察工作的首要标准。理性的执法思维要求干警能客观、冷静、正确地应对执法中的各种复杂问题,首先要明确的是“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思想认识问题。要强化宗旨意识,通过经常性的思想教育,真正把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等理念根植到每一名干警的头脑中,贯穿于执法办案的各个环节,从源头上解决化解矛盾、维护稳定问题。只要干警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准确把握社会心理和群众情绪,识大体、顾大局,让人民群众从处理的每一起案件、调处的每一起纠纷、化解的每一起矛盾中体会到社会的公平正义,用行动去服务社会、感动群众,就能有效规避在执法办案中可能产生的矛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也为自身发展提供重要的前提和保证。

3、强化策略意识,以平和的执法心态对待诉求。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当遇到群众不理解、不配合,有的甚至在言语、动作上故意挑衅、制造矛盾的时候,

要坚持做到不冲动、不感情用事,不说过头的话、不做过激的事,准确把握自己的心态,做到怒不变容、喜不失节、辱不冲动,言谈举止得体有度。在执法办案和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的过程中,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平等谦和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冷漠态度对待人民群众,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冷静应对,认真倾听,依法处置。要积极适应执法环境的新变化,设身处地为当事人考虑,为困难群众着想,主动做好化解矛盾纠纷、疏导群众情绪的工作,避免因执法态度问题引发各种矛盾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以公心、诚心和耐心解决人民群众的诉求,疏导和化解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4、强化服务意识,以文明的执法行为赢得支持。文明执法就是要改进办案方式方法,坚决纠正简单执法甚至是粗暴执法的问题,用群众信服的方式执法办案,使人民群众感受到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使执法办案获得理解和支持,在执法办案中展现检察队伍的良好素质。从客观上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是一对矛盾体,但辩证法也告诉我们,矛盾是可以发生转化的。如果处理不当,矛盾就有可能激化。管理也是服务,如果处理得好,矛盾可以化解或缓解,甚至成为和谐统一。执法工作的理想和谐状态就是能将执法与群众关系的矛盾和消极因素转化成积极因素,这就要求干警在执法工作中,在不降低执法力度的前提下,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切实转变服务态度,大力提高服务和执法质量,做到语言不粗俗、行为不粗暴、态度不蛮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尽可能融法、理、情于一体,切实解决“法了事不了、案平情不平”的问题,将执法与群众关系的矛盾向有利方向转化,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执法真正达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

5、强化法治意识,以规范的执法习惯打造公信力。检察干警在办案中,如果能够形成规范的执法习惯,公正执法、秉公办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的产生。“打铁先要自身硬”,作为检察干警,一定要注重改进执法方式,真正做到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规范在执法中的语言动作,使之成为习惯,区分不同执法环境,统一执法语言,统一动作规范。我们要以案件质量考评机制等为载体,激发执法工作活力,规范办案环节,提高干警执法水平。同时,要深入分析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各层次群众心理,不断完善执法责任体系、执法办案体系、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健全执法制度,并在落实执行上狠下功夫,为规范执法行为提供制度保障,切实从源头上遏制执法的随意性,让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执法行为信赖、信任、信服,切实体现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搜索更多关于: 执法理念 的文档
执法理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qf7y5naqi6k2tg1xudp48fsc2a7r600rmu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