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康德“二律背反”命题的证明
11级中国哲学,彭文桂, 学号:201101020015
摘 要: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四组二律背反,这四组二律背反不是任意捏造的,它建立在人类理性的本性上,是不可避免的。康德由此看到了理性认识的辩证性,看到了哲学史上各对立派别主张的冲突,指出独断认识的片面性。康德通过“先验辨证论”为我们揭示了这四组“二律背反”命题背后的本质即它们为一种幻相。同时,康德还认为二律背反的揭露 ,是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他自己哲学的正确性,证明人决不可能超越现象去认识物体。
关键词:二律背反 康德 证明
在康德的系统里,知性的范畴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类别,分别是:量、质、关系和模态。前两类范畴对应的是“数学的原理”.后两类范畴对应的是“力学的原理”,而四组“二律背反”的命题,一一对应了这四大类范畴,关于时空是否有限的矛盾对应量的范畴,物质的可分矛盾对应质的范畴,是否存在自由因的矛盾对应关系的范畴,以及是否存在世界的绝对必然原因的矛盾对应模态的范畴,因而由此也
1
可以把前两组“二律背反”命题归为“数学性”的;后两组则是“力学性”的。由于同一种性质的两组“二律背反”命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以及本质的同一性,因而在此就仅对第一和第三组“二律背反”命题进行证明。对于第一组背反命题的证明:
(1)正题的证明:假如世界的时间是无限的,没有开端的,那么在每一个时刻之前都存在有无限的时间已经流逝了,但是知性对于时间的综合活动, 是不可能对于一个无限的相续序列进行的,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确定一个无限的时间已经流逝过了,此外,倘若是无限的时间,既然是无限,那么又怎么能已经流逝掉而达到当前的某一个时刻呢?因而一个无限的流逝的时间是不可能的,必须要有一个开端。同样,人们对于空间整体的把握是部分的完整综合而成的,而不是作为一个无限的集合整体而同时给予的,那么对于一个无限的空间的各个部分的相续序列的综合,就必然是在无限的时间中进行的,但是之前已经证明过无限的时间是不可能的,因而无限的空间广延也是不可能的,而只能是有一个开端的。
(2)反题的证明:假若世界没有开端,时间是有限的,那么也就是说在世界的开端之前,存在一段空的时间,而空的时间里并不能存在有任何的东西,是一种绝对空无的状态,那么也就是说世界的开端是无,实际上也就代表着世界没有开端。若世界限制在有限的空间内,
2
就代表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空的空间,而世界与这个空的空间的关系,就是世界与无对象的关系,世界与空的空间的边界会造成了对象与无对象的重合,这本身就是矛盾的。再加上无对象,或者说空的空间对于世界的限制,就是无的限制,也就是没有限制,因而世界在广延上来说是无限的。
对于第三组背反命题的证明:
(1)正题的证明:假若只存在自然法则的因果性,也就是有果必有因,那么也就是说一切的事物都必然存在一个原因使之出现,无论往上追溯到多远,都只能找到一个依存性的开端,指向另一个原因,那么这样的一个原因的序列就是不完整的,不确定的,但康德认为:若是自然规律是绝对普遍的,那么就必然要存在一个先天规定的原因,否则这个原因序列就是不完整的,甚至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如果一切因果性都只有按照自然规律才是可能的”这个命题,就会因为其原因序列的不完整性与自然规律的特性而造成矛盾,因而必须存在一种绝对自发的先行原因,也即先验的自由原因作为第一原因,这样的原因序列才是完备的。
(2)反题的证明:假若存在一个自由因作为一个原因序列的开端,那么也就是说在这个原因之前没有任何先行的东西,使这一发生的行动按照原来的规定行动。也就是说有这样的一个自由的原因,拥有绝
3
对的自决能力,作为一个绝对的开端,没有先行的原因使得这一自由原因、自决能力会按照某种既定的规则(因果规则)来进行决定,那么也就没有结果按照既定的法则从这个自由的原因中产生出来。所以这种自由因本身并没有按照因果规律来行事,因而是与因果规则相矛盾的,否则它就不是自由的,就不能成为绝对的第一原因。因而必须要遵循这种知性的因果法则,就不能存在自由的原因。
康德通过“先验辨证论”为我们揭示了这四组“二律背反”命题背后的本质,康德揭示它们为一种幻相。这种矛盾的造成,康德总结为:“世界”这样一个纯粹的先验理念,它在经验中没有任何一个直观现象能与之相对,那么作为知性的范畴概念,也无法找到这样的一种表象与“世界”这个理念相吻合,其根本原因就是理念已经超出了经验的领域,超出了知性能起作用的领域,因而一旦把知性的规则应用于这样的理念时,对知性概念来说就会显得不是“太大”就是“太小”:若世界没有开端,就显得“太大”,因为在进行上溯推理时,永远不能穷尽已逝的无限,若世界有一个开端,就显得“太小”,因为开端以一个先行的时间为条件,因而知性在上溯推理的时候就会继续追问一个更高的时间条件,那么开端也就不成之为开端,若空间是无限的,对知性概念来说就会显得“太大”,若是有限的,就会显得“太小”,因为空间有限就代表有一个空或者无的空间作为界限,但
4
谁也不能对绝对的空无拥有经验,这又与经验性综合的绝对总体性要求无条件者是一个经验概念矛盾;若物质由无限的部分构成,是无限可分,就会显得“太大”,若物质不是无限可分,最终会达到单纯的部分而终止,那么就显得“太小”,因为即使上溯至单纯的部分,但它依然会留下一种向更多它所包含的部分追溯的空间,若只有自然因果律而没有自由因,那么就会显得“太大”,因为无论上溯至哪一个原因,仍然会有无限多的更高的原因序列供知性概念继续探寻,若存在自由因,那么就会显得“太小”,因为自然因果律会迫使人在追溯时越过这个点;若存在一个绝对必然的存在者,就会显得“太大”,因为这样的绝对存在者必然存在于一个无限远离被给予的时间点的时间中, 因而使得上溯推理永远无法达至这样的存在者,若没有这种绝对必然存在者,世界的一切都是偶然,那么就会显得“太小”,因为无论追溯到哪一个实存,都总能再往上追溯它所依存的实存。
参考书目: 1、
伊曼努尔·康德著,李秋零译,《纯粹理性批判》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2、
伊曼努尔·康德著,邓晓芒译,《纯粹理性批判》人民出版社,
2004年10月版。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