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6:41:5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于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如:

13 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在)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在……方面)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到)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元。(《左忠毅公逸事》从、自) 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跟、同)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对、对于)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给)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如:

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例如: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例如: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14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一)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捕蛇者说》) 虽

\虽\作连词,在文言中有两种用法。

1.用在假设关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认一种假设,然后转入正意,可译为\即使\。例如: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

15 蛇者说》)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2.用在转折关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认一事实,下面再转入正意。可译为\虽然\。例如:

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赤壁之战》) 3.复音虚词\虽然\。

现在汉语用\虽然\的地方,文言只用一个\虽\字。文言的\虽然\,\虽\是转折连词,\然\是指示代词,结合在一起,有承上转下的作用,相当于\虽然如此\或\话纵然这么讲\。例如: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然

1.用作连词,主要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可是\但是\。例如: 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鸿门宴》) \然\有时和\而\连用,\然\代指上文所说情况,\而\表示转折,等于说\如此(这样),可是……\。例如:

16

搜索更多关于: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的文档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qm9v433gq8wrp7237xl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