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历来是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一大难关。许多初中学生写出来的议论文给人以空乏之感,平淡无味,言之无物。究其原因,除了初中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功夫不够之外,还有写作技法上的不足。笔者通过评判考场作文,以及对学生平时议论文写作实际的结合,谈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做法: 一、巧借修辞,精彩拟题
议论文的标题可直接点明论点,可提出论题。初中生在进行议论文拟题时,一般常用《谈……》《从……说起》等。其实一篇文章的标题就是它的眼睛,好的标题往往会为议论文增彩。所谓的好标题,应该是醒目、深刻、新颖的。那么,如何做才能够让议论文的标题具备以上特色呢? 对于初学者而言,巧借修辞是个好方法。
如比较常见的,借助比喻的手法来拟题:《勤奋――成功的基石》《努力,为理想插上双翅》。修辞的作用往往使得表达的内容更生动,将它用于拟题中,更具形象性,比《谈勤奋》更有文采。
拟题时也可以借助修辞中的引用,比如《团结就是力量大》。引用的内容可以来自俗语、谚语、歌词、名言典故等,来源丰富,又可以增添文章的文化韵味。 泼,很能吸引读者的目光。不仅诗词、歌词、名言俗语可仿写,连公式、定理均可仿照,如《失败≠成功之母》。 二、纵横相连,安排顺序
由于知识经验的匮乏,初中生进行议论文写作,基本以举例论证为主。因此,事例的列举论证承担极大的责任。如何安排事例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事例间涉及不同的“时”“地”因素,则列举时可按照时间:由古到今,由今到古,也可按照空间:由中到外,由外而中,更可将时空结合,互有兼顾。
如,论证“勤奋”的重要性时。
材料1: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绑住头发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材料2:跛子名丑京剧名丑孟鸿寿,自幼患软骨病,走路一高一低。他生活在梨园,每逢排戏演戏时,他就暗暗学,仔细揣摩,期待有机会上台演出。终于,在一次春节唱反串戏时,他自告奋勇扮演《芦花荡》中的张飞,博得观众和同行的满堂彩。此后两年时间,即成为京剧名丑。
材料3:牛顿童年身体瘦弱,头脑并不聪明。在家乡读书的时候,很不用功,在班里的学习成绩属于次等。当时,英国等级制度很严重,中小学里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歧视学习差的同学。有一次课间游戏,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借故踢了牛顿一脚,并骂他笨蛋。牛顿的心灵受到这种刺激,愤怒极了。他想,我俩都是学生,我为什么受他的欺侮?我一定要超过他!从此,牛顿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早起晚睡,抓紧分秒、勤学勤思。经过刻苦钻研,牛顿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不久就超过了曾欺侮过他的那个同学,名列班级前茅。
另外一种情形,则是根据逻辑顺序,挖掘材料内部的阶段、层次来进行材料安排,比如下面三则材料:
材料2: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他本来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
加了考试。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材料3:八岁的埃默纽?旦南目睹财迷心窍的养父杀人的事实后,任凭养父软磨硬泡始终不肯为他说谎。养父恼羞成怒,把埃默纽捆绑起来,吊在屋梁上,用鞭子抽打他。“照不照我的话说?”“不”,老板见埃默纽不改口,就狠命地抽打。最后,埃默纽被活活地打死了。最后,老板的罪行暴露,在法庭受审的时候,他不得不讲出事情的经过与真相。埃默纽小小年纪,至死不肯说谎,他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人们。为了纪念这个诚实的孩子,当地的人们就把埃默纽死去的这一天,也就是每年的5月2日,定为诚实节。
三则材料中的人物,分别通过坚守职责、婉拒利益、坚持正义,表现出他们的诚实。在安排材料时,可以通过“诚实是面对坚持职责时的一种认真”“诚实是面对婉拒投机利益时的一种坦荡”“诚实更是面对正义时所坚守的一种执着”,三个并列式的过渡句,由浅到深、有层次地揭示诚实。 三、化繁为简,多样论证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以及引用论证。其中,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需要学生在平日注意积累名人名言、事例,而比喻论证则只需要学生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足可使用,在此不必赘言。笔者需要谈的是如何快捷进行对比论证的构思。
常用的方法是,运用反面的名人事例或名人名言与观点进行对比论证,以达到突出自身观点的目的。在此也不必多谈。
但如果平时积累不足,又该如何运用对比论证呢?可以通过假设相反的情形,拓展议论,同样可以取得对比效果。参考《学会把握机遇》一文中,第3段“抓住机遇铁变金――中国足球在沈阳五里河体育场冲出了亚洲!这不但要感谢博拉?米卢蒂诺维奇,最重要的是要感谢中国足协把握了这次机遇,用重金把博拉大叔从遥远的墨西哥请来中国执教,才圆了国人44年的梦想”,正面论述了“抓住机遇铁变金”的道理。然而在文章的第5段,文章从反面进行了论证,它是如何进行这反面的论证的呢?“假如中国足协不慧眼识金,不把握时机,哪有沈阳五里河体育场的不眠之夜?……”文章借助了原来的事例,运用假设,从相反的方面去进行论证,同样达到了对比的效果。这样简单的方法,能使开始学写议论文的初中生有矩可循,有话可说。
以上介绍的,都是些极其简单的做法。但对于初学议论文写作的初中生而言,它所发挥的作用是十分之明显的。“细节决定成败”,一点点的改变,一点点的指导,往往会给处于迷茫之中的学生以重要的帮助,也希望初中作文教学能够得到更多、更为具体的操作方法
议论文写作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议论文三要素;
2、能够从多角度阐述中心论点
重难点:
1、学会多角度阐述中心论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高二这一年来我们都在训练议论文,每次的考试都是以考察议论文写作为主,老师在改卷过程中发现同学在找中心论点是有些盲目;有些作文题目是直接给出中心论点,比如说本学期的第一次月考“知足者不常乐”的作文题就直接给出了中心论点,但很多同学不知道怎样去分解中心论点,从而使得文章索然无味。这节课我们介绍这些方面的一些方法,希望对大家的议论文写作有一定的作用。
二、大家都知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下面我们来看看本次月考中我们一些同学的中心论点,大家一起来分析分析:
(一)
“常乐者不知足”是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的许多成语之一,其反意则是“知足者常乐”。这两句成语的语境都意味深长,诗人回味无穷。面对着这样一句话,我今天会有不同的思考。(开篇中心论点没有摆出)
(二)
古人云:“知足者常乐”,但在现实生活中恰恰相反,经常快乐开心的人是不会感到知足的。知足常乐是一种安于现状的一种体现。由于人有欲望,因此对于现实的需求永远不会满足。就像大海里的海水永远抽不干,我们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需求,才能让自己价值不停留在一个阶梯上,而是有所提高,对事情要有追根究底的毅力,同时当追求到某一种事物时,不应就此满足,而应继续追求更高的目标。总之,经常快乐的人是不应感到满足的。(虽然说在第一段中给出了中心论点,但开头第一段就有200字,全文800字左右,可想而知后文的论述所占比例就很少了。)
(三)
知足,是现代生活里常被遗忘的一个词,今天的生活大部分是为了明天过得更好而打拼,日益激烈的竞争,每况愈下的争夺无时不在压迫着我们前进。如你知足,你停滞,那么给你留下的就只有落后和遗憾了,在今天的社会里,常乐者很难知足,知足者有时则无法常乐。(观点不够明确,绕来绕去都没有把观点说清楚。)
(四)
人们常说,“知足者常乐”,因为自身的愿望获得满足了,就快乐了,知足了,这固然重要,但更可贵的,则是“常乐者不知足”,的精神。这种精神会使人们为了使实现自己的快乐,而不断地奋进。(观点直接、明白,同时运用对比的方法来阐述观点,有说服力。) 从上面同学们的分析,我们知道一般的议论文在开篇就要点明中心论点,特别是考场作文更应如此。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在文章中突出中心论点,使得文章更有说服力,大家的得分又高呢?今天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学习一些实用的方法。 第一种是在文章开头就摆出中心论点,这一点可能大家都比较容易做得到,我们今天所讲的是如何写出更有吸引力的开头,是改卷老师眼睛一亮就能给我们打出高分。 大家先看几个例子:
1、小鸟要飞翔在蓝天,需要有一对翅膀;实践要发挥它的巨大作用,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就是实践的翅膀。育民小学举办了游泳训练班,经过一年的训练,在A县小学生游泳比赛中获团体冠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实践要飞翔,离不开理论这一对翅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