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
C、t2℃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是A和C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也不能确定,故C错误;
D、A、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A和B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故D正确。 故选AC。
10.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B.常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其晶体
C.40℃时,将35 g硝酸钾晶体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2.0%
D.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忽略水分蒸发)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青云中学2019届初三化学二模试卷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所以常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其晶体,故B错误;
C、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3.9g,所以将35g硝酸钾晶体放50g水中,充分搅拌后,
31.95g?100%?39%,故错误;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1.95g+50gD、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解度增大,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无晶体析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1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溶液时,俯视读数量取水,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将酒精加入水中,得到的是溶液
C.将10%的氯化钠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D.在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固体,高锰酸钾固体不能溶解 【来源】2019年湖南省娄底市三塘铺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得到的是溶液,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C、将10%的氯化钠溶液倒出一半,溶液具有均一性,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在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固体,高锰酸钾固体能溶解,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分析错误操作对溶质与溶剂的影响,掌握溶液的特征、饱和溶液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溶解度一定大于乙溶解度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D.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 【来源】安徽省淮北市淮海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甲溶解度一定大于乙溶解度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因为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大于乙;故选项错误;
C、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50g/150g×100%≈33.3%,37.5%错误;故选项错误;
D、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正确,因
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象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t2℃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c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高到t2℃时,所得物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a>b C.t1℃时,100g a、c两物质的溶液中,含a、c的质量相等
D.t2℃时,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0℃时,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的是c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2019届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详解】
A、在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c物质的溶解度,所以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c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A不正确;
B、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高到t2℃时,溶解度不变,溶质不变,溶剂不变,所以所得物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a<b,故B不正确;
C、t1℃时,100g a、c两物质的溶液中,溶液状态不能确定,所以含a、c的质量不能确定,故C不正确;
D、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c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c溶液中的溶剂质量最大,所以温度降低到0℃时,溶剂质量不变,还是t2℃时的溶剂质量,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的是c,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饱和溶液质量分数=溶解度?100%
溶解度+100g
14.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下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着时间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是
A.消耗锌粉的质量 B.溶液的总质量 C.生成氢气的质量 D.生成ZnSO4的质量
【来源】2012届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带解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消耗锌粉的质量从0点开始逐渐增加,直至反应完全;因为稀硫酸也是溶液,故溶液的总质量应该从0点以上的某个数值开始增加,而不是从0点开始;随着锌粉与硫酸反应的方式,生成氢气和硫酸锌的质量由0点开始逐渐增加。选B。
考点:化学反应中的数量变化曲线。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化学反应的过程,逐一分析各个数据的变化情况,最后得到合理答案。
15.如图为甲、乙两种盐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不相等
B.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或降温的方法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5% D.t2℃时,将30克乙物质放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30克
【来源】2016届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八巨初级中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溶解度大小比较需要指明具体的温度,故A错误;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用蒸发或降温,故B正确;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
15g×100%<15%,故C错误;
100g+15gD、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30g,此温度下,将30克乙物质放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为130克,故D错误。故选B。
16.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5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50℃时,把50 g A放入50 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液质量比为1∶3 C.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度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来源】2013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5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选项A正确;
B、由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5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把50g 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只能溶解25gA物质,其中溶质与溶液质量比为25g∶(25g+50g)=1∶3,选项B正确;
C、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由于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形成的是20℃时饱和溶液,此时溶质质量分数B>A;由于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是原来50℃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此从图中可以判断,降温至20℃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选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