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人句教案
导入:什么是拟人句
拟人修辞方式: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就像童话里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
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与人相同,不可和童话弄混。(例:叶子妹妹说:“太阳公公……”这并非拟人句 )
板书 拟人句就是根据想象将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拟人句的运用形式 (1)把动物拟人化。 (可举例子)我家的宠物小狗眨着眼睛,好像在对我说:“??” (2)把植物拟人化。 (可举例子)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
(3)把一般的事物拟人化。(可举例子) 太阳也对我露出了笑脸。
比较拟人句的好处
“小河静静地流着……”这是将景物照原样描写下来,如果这样写:“小河静静地躺着……”就是将景物当做“人”一样来描写了,读来是不是觉得生动活泼了呢?再看下面这两个句子——“风儿不停地吹,小草来回摇摇摆摆。”“风儿不知向小草说了什么笑话,乐得小草笑弯了腰。”比较一下,哪一句更活泼呢?
同样,把物品当做有生命的东西来描写,也能使句子生动有趣。比如:“雨伞好像一个爱淋雨的小朋友。”“日记簿是我的好朋友,每夜我都要向她倾诉心声。”“大吊车好像一个大力士,再笨重的东西都拿得起来。”
看见动物怎样描写呢?不妨也把它比做“人”,比如: “啄木鸟会替树木看病,好像是树医生。”这样的句子不是很有趣味吗?(让动物有人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 拟人修辞方法的作用: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此时可让学生自由发挥,练习写一些拟人句,适当做一些讲解,引出下一内容。
在同学们做完练习以后,问题也来了,有没有发现拟人句似乎和比喻句有些相像?
比喻和拟人容易混淆,是因为它们有相同点,即都是两事(人)物相比。比喻和拟人除了有相似点外还有不同点,因此要区分比喻和拟人首先要弄清楚两者之间的特点。
一、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例:这只猴子像一个小男孩那样顽皮。 本体(猴子)、喻词(像)和喻体(小男孩)。
比喻句中常用的比喻词有:
像、是、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成了、变为……
那么如何判断句式是否是比喻句呢?我们可以用“三看一比法”,一看有没有“本体”,二看有没有“比喻词”,三看有没有“喻体”。“一比”就是把本体和喻体相比,看本质是否相同。本质不同,那就是比喻句。
二、拟人,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物的人格化。拟人句有三个特点: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看看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只要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这些特征,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拟人句。
例“春姑娘翩翩起舞来到了人间”中“春天”怎么能“翩翩起舞”呢?这里显然把春天当作人来写,具有人的特点,其次,这句话中既没有出现比喻词,又没有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这完全具有拟人句三个特点的,因此这句就是拟人句。
总之,只要弄清了以上区别,就不难区分比喻和拟人了,也不至于一见到有“人”的句子就断定为拟人了。 可穿插笑话:
一、妈妈是小学老师,有次我看她改孩子们的试卷,看到一个题是让把给出的句子改成拟人句,其中一句是“鸟儿在树上,叽叽喳喳的叫着”,答案一般都是 “鸟儿在树上欢快地唱歌”之类的,可是竟然有一个孩子写的是:鸟儿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我是人啊!我是人啊!”
放学了,老师给学生们开始布置作业,“同学们,今天我们刚学了拟人手法的运用,你们回家后至少写一句拟人手法的句子,明早上交,记住不许抄例题!”
第二天早上,老师在办公室改作业改的真是冷汗直流,各孩子拟人句子如下: 1 狗学人叫“旺旺旺~~~~”
2 早上鸡叫声和晚上妈妈发出的声音一样 3 这颗大树和爸爸一样伟岸的站在家里 4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5 爸爸你真像猴子 6 啊,祖国我的母亲 7 亲,你今天淘了吗
8 猪,你的鼻子有两个孔,和我一样 9 下辈子,我宁愿当猪
练习辨别或举例
1.判断下列哪个句子是比喻句,哪个句子是拟人句
(1)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拟人)
(2)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比喻)
(3)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拟人)
(4)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比喻) 2.说说比喻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2)把枫叶比作邮票
(4)把小兴安岭比作大花园,巨大的宝库。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作比方的事物 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3.请学生讲一下自己知道的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拟人有着人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
(二)比喻与拟人的区别
1.判断下列哪个是比喻句,哪个是拟人句
(1)天上的星星像小朋友的眼睛一眨一眨,真漂亮! (2)风儿轻轻吹,牡丹花在风中笑弯了腰。 流水象一个不知疲倦的歌手在欢唱着。(比喻) 流水不知疲倦地在欢唱着。(拟人)
第一句是比喻,它拿“歌手”来比作“流水”,一为喻体,一为主体,主从分明。后一句是比拟(拟人),把流水当作人来写,赋予流水以人的感情、动作,物与人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从这个例子很明显就可以看出,“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句话是比喻句。只有把这句话改成“春风抚摸着你。”这时它才是拟人句,也可以称为比拟(拟人)句。
2.讲解比喻句与拟人句的区别。 (1)教师讲解:
①判断比喻句的唯一标准就是有没有将一种事物或情境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境,也就是本体和喻体。有时也可用比喻词来区别,比喻词有像、是、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宛如、仿佛、成了、变为等。
但是:他长得像他爸爸,这句话不是比喻句,不能只看比喻词。
比如:听了这个消息,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里的比喻词是“像”,本体是“他”,喻体是“蚂蚁”,而且人和蚂蚁,一个人,一个是动物,有本质区别,所以这句是比喻句。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②判断拟人句的唯一标准是有没有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情感、语言、行为,即在句子中能不能找到事物身上有人的思想、情感、语言、行为的词语。
比如:春天来了,春姑娘迈着轻快的步子来到人间。这里把春天拟作人,而且还有了人一样的动作,迈着步子就走来了。所以是拟人句。
这里有一种情况:如果是把一个事物比喻成人,那么我们只能说它是比喻句,而不能说成
是拟人句。
如:春天就像健壮的青年,充满朝气。这里虽然表面上是看,以为把春天拟作了人,但是仔细一看,能找到本体和喻体,本体就是春天,喻体是青年,所以这句是比喻句。 拟人的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呢?
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写活了,使文章更加生动,事物特点更加突出,可以形象的写出事物特征,并且可以使文章耐看,不枯燥无味,使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情感,使文章更具情趣,更易理解。
简单的说:“比喻是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也包括人),拟人是直接把物当作人来写。”这样的解释虽然把这两个概念有点简单化了,但总比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要强。事实证明,只要你用比较浅显的语言向他们解释,大部分小学生基本上能分清什么是比喻,什么是拟人。
(2)学生自己总结区别方法 (3)学生通过练习区别
①这些小蝌蚪大头大尾巴,像小姑娘的辫子,黑油油的,真好看!(比喻) 比喻词:像 本体:小蝌蚪
喻体:小姑娘的辫子
②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显得更加生机勃勃。(比喻) 比喻词:像
本体:向日葵、白杨树、喇叭花、鲜花嫩草 喻体:珠宝
③风儿轻轻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拟人) ④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拟人) ⑤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 ⑥收音机天天说个不停,令邻居十分讨厌!(拟人) ⑦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宛如一颗颗美丽的珍珠。(比喻) 比喻词:宛如 本体:露珠 喻体:珍珠
⑧夜晚,湖面静静的,仿佛是一面巨大的银镜,坐落在山脚下。 比喻词:仿佛 本体:湖面 喻体:银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