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诗文鉴赏)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1 17:16:1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古诗文鉴赏

答:一、二句是作者实写的景物,三、四句是写分别后想象的虚景 2、试比较分析这两首诗的作者所抒发的离别之情是否相同?

答:《送魏二》一诗表现了作者离别时的惆怅哀婉之情;《别董大》中的离别之情则于慰藉中寄托希望,带有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完成下列问题:

1、本诗运用了哪几种艺术手法?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答:烘托手法:以猿啼、客散、暮色等烘托伤心之情

反衬手法:以流水无情衬人之有情

对比手法:用作者与友人的贬谪之途对比,既点出同病相怜,有流露出对友人的牵挂 2、从艺术效果和思想感情两方面上分析“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的作用 答:艺术效果:营造了一个开阔的意境

思想感情:流露了作者对友人路途险远的担忧和惜别之情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完成下列题目:

1、一、二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这两句写景,增添苍茫萧瑟之意,渲染离别时的悲凉、暗淡的气氛,凸显自己的孤独。 2、“一片冰心在玉壶”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你认为写的好吗?请说出理由

答:写得好。“冰心”“玉壶”都是纯洁无瑕,用它们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冰清玉洁的操守和志节。诗人以此告尉亲友,更表达了他对亲友的深情。

(二)羁旅行役诗 一、思想情感

1、客居他乡的艰难辛苦,漂泊无定的凄凉孤独,无人相伴的愁苦的寂寞; 2、对遥远故乡的热爱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思乡念家);

3、抒发厌恶战争,表达对温馨家庭的憧憬,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4、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二、羁旅行役诗特点

1、常描写的景物(意象):驿道,马,客船,杜鹃,鸿雁,归雁、月、家书,故园,孤灯、晚钟、凄风、苦雨、浮萍,飞蓬。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训的意象有:①“望月怀远”②“鸿雁传书”③“折柳送别”④“杜鹃啼血”

5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2、景物特点:萧瑟,凄凉,冷清,孤独,寂寞

古诗文鉴赏

3、常用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衬托(乐景衬哀情)对比,联想,想象(想象家人想自己的情景)虚实结合

三、注意常见手法

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上,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1、乐景衬哀情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的前两句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2、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妻子写得妖美动人,也衬托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动人。

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家》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从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3、表无理之情,借责怪埋怨满月、春去、雁归、鸟鸣等来委婉含蓄表达情感。

四、鉴赏实例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完成下列问题: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

2、第二句中“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6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古诗文鉴赏

3、“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答: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形成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4、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的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作者期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⑴。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⑵。

注:⑴杪(miǎo):树枝的细梢。⑵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完成下列问题: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

答: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了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2、请从“情”与“景”角度,分析本诗的颔联

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鹜“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完成下列问题:

1、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有怎样的表达特色?

答: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者:以乐景衬哀情。)早春时节,一枝俏丽的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一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 2、这首诗中流露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①惜春之情。杏花开放了,带来了春天的消息,却没有峰蝶采赏,只能自开花落;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②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杏花肚子盛开于早春,无蝴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③故国之思。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心忆念着的长安生活,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

二月二日① 李商隐

7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古诗文鉴赏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②,三年从事亚夫营③。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释:①此时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

②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

③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完成下列问题:

1、首联和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

答:描写了风和日暖、笙歌笑语、花柔柳嫩、碟紫蜂黄的早春景象。手法:拟人、对偶 2、对“万里”、“三年”两个词进行赏析

答:“万里”强调空间渺远,蕴含飘零天涯而欲归家不能的苦闷;尾联抒发作者的悲情做铺垫。“三年”点明时间漫长,流露羁旅的愁苦和疲惫。为尾联抒发作者的悲情做铺垫。 3、请结合全诗,间隙作者感情变化的过程

答:本诗作者的情感由乐而悲,进而由悲而怨。前两联先写欢乐春景;中间一折,抒发悲抑归情;末句再折,转责新滩不解人意,情感变化一波三折。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①。

再宿武关 李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注:①潺湲:指溪水慢慢流动的样子和声音。 完成下列问题:

1、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溪水”?请指出这两首诗中通过细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 答:拟人。前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诗人由溪水的“有情”表现自己对溪水抒发了去国离乡的愁苦情怀。

2、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①不同意。溪水本无情,但眼前这条溪水却似乎有情。“似”字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语意灵动轻妙;并设置悬念,引导读者去体悟作者的感情。

②同意。在“入山三日”的旅程中,溪水与旅人一路相伴,慰藉他的寂寞;而将别之际,又一夜潺湲,依依惜别。“却”字肯定并强调了溪水的友情,赋予溪水一种动人的人情美。

初冬夜饮① 杜牧

8

搜索更多关于: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诗文鉴赏) 的文档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诗文鉴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r11v16euv3z01x0bclv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