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石料、砂、砂砾、砾石、生石灰亦可以就近解决。 (五)交通组织条件
本项目施工期间,周边交通便捷,北侧为临大线,南部为荆嘉路,中部且有支路于荆嘉路相连;施工期间对周边交通影响较小,交通疏导工作不复杂,涉及面较小。
(六)项目实施条件
1、蒲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蒲县锦绣大道、荆嘉路、临大线建设,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契机。
2、区域内主干道路均已建成,市政管网较为完善,为本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施工建设条件,可以加快建设进度、节省投资。
3、本项目是贯彻蒲县县委、县政府的重要举措,是深得人心的利民工程,群众拥护,有利于项目顺利实施。
第五章 工程总体设计
5.1 设计原则
1、对旧荆嘉路在蒲县县城总体规划中的地位与作用综合考虑,充分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做到在充分结合现状的基础上,尽量节省投资。
2、严格执行国家的法规和行业标准,遵守《蒲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20年)。
3、处理好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道路各交叉口是采用平交还是立交,从整个路网规划及其交通组织和地形条件统一考虑,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分析。
13
4、遵守工程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并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贯穿整个设计过程。
5、根据道路的车辆组成等交通特性合理地选用横断面型式,并考虑减轻噪音、废气和震动等交通公害对沿线环境的影响及污染。
5.2设计依据
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GJJ37—90;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4) 5、《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 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9、《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1999); 10、《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1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1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13、《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9-2001; 1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5.3工程技术指标
旧荆嘉路地处蒲县天嘉庄,北起临大线,南至荆嘉路,道路的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见下表。
14
表5-1:主要技术标准
序 号 1 2 3 4 5 6 项 目 项目路段 道路类型 总路长 道路宽度 道路横坡 设计计算车速 单 位 m m km/h 指 标 临大线—荆嘉路 城市Ⅲ级支路 2117.02 8 1.5% 20 备注 5.4 道路工程 5.4.1 道路平面
本工程道路平面布置,主要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的总体原则、道路规划及现状进行布置,在道路转弯处根据规范要求,设置适当半径的圆曲线。
本项目北起于临大线止于荆嘉路,全长2117.02米;全线共设22个平面曲线,平面曲线半径最大为500米,最小为30,平曲线长度最大为65.25米,平曲线长度最小为3.63米。
5.4.2纵断面设计
根据现状地形,在道路纵断面设计中,在满足道路平顺及与相交道路平顺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设计道路与相邻现状地面高程顺接并力求总体挖填平衡。设计考虑因素:
1、本道路沿线地形、水文地质条件及永久性建筑物室内外地坪标
15
高。
2、本道路排水管线覆土对路面设计高程的要求。 3、按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设计。
经过综合考虑,本次设计中,道路全程总设20个坡段,19个变坡点。最大纵坡为10.425%,最小纵坡为0.25%.竖曲线最大半径为2500,最小半径为100m。
5.4.3 道路横断面设计
本项目采用一幅路面布置形式,以保证道路的整齐、连贯性。 (2)路面类型
道路的路面类型主要有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两种,相关比较见下表。
路面类型比较
项目 沥青混凝土路面 具有足够的力学强度,能够很好地承受车辆荷载施加的各种作用力;具有一定的弹强度高、刚度大、板体性好,具有力学性能 性和塑性变形能力,能够承受较大应变而不破坏。 较高的承载能力和扩散荷载能力 水泥混凝土路面 较好,但对温度变化敏感,低温易开裂,稳定性 高温易软化 好(水稳性和温度稳定性) 使用寿命 较长 长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