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汽车轮胎的附着力较好,可保证行车抗滑性能好,能保证车辆在潮湿不行车安全性 安全;有良好的减震性,便于汽车快速行驶、平稳而低噪音 利的路面条件下安全行驶而不滑行 建设工期 较短 长 工程造价 高 较高 日常养护 养护维修工作较简单,沥青可再生利用 正常的养护费用少 由上表可见,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各有优劣。在道路建设中,两种路面类型均有广泛应用。
从使用防尘、降噪等多方面考虑沥青路面均优于水泥路面,经综合考虑,本可研报告道路采用沥青路面,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达到道路与周边建筑风貌相互协调的效果。
5.4.4路基设计
路基填土尽可能选用具有良好透水性砂砾回填,道路宽度范围内采用天然砂砾处理。路基压实度按重型击实标准为:填方路槽底0-80cm,压实度应大于96%,80-150㎝以下压实度大于94%,150㎝以上压实度大于93%。填方边坡为1:1.5。
5.4.5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1、路面结构
3cm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5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18cm厚水泥稳定砂砾+ 18cm厚水泥稳定碎石,总厚度44㎝。
17
2、材料要求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采用AC-10,施工要求及质量控制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执行。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采用AC-16,施工要求及质量控制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执行。
5.4.6道路工程量
1、挖方:10161.7立方米; 2、填方:2012.32立方米;
3、3cm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16936.16平方米,5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16936.16平方米,36cm厚水泥稳定砂砾16936.16平方米;
3、路侧石4234.04米。 5.5排洪涵洞工程
排洪涵洞工程:本工程共设1处涵洞,位于K0+696,涵洞长度为14m。板涵盖板采用混凝土预制,涵洞断面尺寸相同为BXH=4.0×3.0,向东西统一延伸至红线外3米,道路红线8米范围涵底纵坡采用0.5%,道路红线外采用地形自然坡度。
5.6横向综合管沟
全线设横向管沟8处,分别位于K0+595.29,长度为14米;K0+740,长度为14;K0+815.45,长度14米;K1+008.38,长度14米;K1+340,长度14米;K1+480,长度14米;K1+674.27,长度14米;K1+980,长度14米;总长度为112米。管沟均与道路中线垂直,管沟断面为净宽1.0米,净高1.0米,均采用混凝土槽底砖壁砌筑。管沟侧墙内外
18
表面用1:2.5防水水泥砂浆抹面,厚15。预留两侧道路红线外各3米。
5.7排水工程设计方案 5.7.1设计原则
1)排水管网设计均按远期设计。
2)新建排水系统的设计要结合地块建设开发。 3)排水管网设计注意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 4)道路临时排水设计与地块开发相结合。 5.7.3设计标准
1)设计年限:排水系统规模均按远期规划进行设计。 2)排水体制: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合流制。
3)设计规模:雨水量计算按临汾市暴雨强度公式和流域汇水面积计算。
5.7.4雨水系统 5.7.4.1雨水量计算 雨水设计流量公式: Q=qψF(L/S)
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检查井。检查井均采用混凝土C30砌块制作。检查井井盖、盖座、料爬均采用新型复合材梯采用(GRP)成品。
排水检查井的最大间距
检查井最大间距(m) 管 径 污水管道 雨水(合流)管道 19
200~400 500~700 800~1000 1100~1500 40 60 80 100 50 70 90 120 5.7.4.2雨水口
雨水口采用单篦雨水口,共80座。 5.7.5设计范围
本次道路地面排水汇水面积,以道路红线范围内进行地面雨水排放设计。
5.7.5.1设计原则
1、雨水排水系统应按照分段集中、自成体系、就近排放的原则。 2、实行雨污合流制。
3、依照路网规划和排水规划的要求设置管线。坚持依据规划、满足现状、适当超前,在道路相交的规划路口预留管道接口,为以后发展留有余地。
5.9.5.2设计标准 1、暴雨强度公式:
q=1207.4(1+0.94lgP)/(t1+mt2+5.64)0.74 设计重现期,采用1年; 延缓系数,取2; 径流系数取Ψ=0.6) 汇水时间为10分钟。 2、管道位置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