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闻调查 - 天价医药费文稿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14:42:1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记者:这位病人在ICU病房的两个月期间,他在被病房收取的费用有130多万,那么假如是一位贫下中农的病人,应该被收取多少钱呢?

杨慧:那你这得问主管部门的领导,我不清楚。

旁白:在哈医大二院记者了解到,调查组于9月下旬向患者家属递交了一份初步调查报告,报告对患者去世之后的化验单给出的解释是日期填写错误,而关于家属强烈质疑的药费和化验费,从调查的结果看,大部分的结果仍然是医嘱、化验报告单和收费单不能吻合,完全符合的只占少数。

杨慧:那个报告是初步调查的,所以它不是结论。 记者:你们的结论是什么?

杨慧:我们由于对于他的照顾,我们少收了不少钱。 记者:少收的钱就是结论? 杨慧:对!

记者:能否解释一下什么样的情况可以使得输血费一天在收费单上,达到了94次? 杨慧:这个具体问题我没法回答。

记者:那您明白的问题,您能向我们解释一下吗?在目前为止。

杨慧:我只能原则上说这些。你还想问什么问题,我们具体工作的同志给你解答。 旁白:院方安排了这次调查的具体经办人,哈医大二院物价科科长,高松接受采访。 高松(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物价科科长):我又不是医疗口的人员,我一个管物价,就是管这些政策的,别的我都不管的人,你说让我挑头来干这个,我都觉得你说,我能拿起来这个工作吗?你看你现在问我,有的时候,我真是,不是说不回答你们,我确实不是医疗口的,你让我说,我根本不明白,我也说不出来。

旁白:记者向医院提出,希望采访一位懂医疗并且了解这次事件经过的负责人,医院连续三次安排了分管医疗的副院长——谭文华。

谭文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我不清楚这个事情。 谭文华:具体情况我不了解。 谭文华:我没有参与这个事情。

记者:我们反复跟院方交流,比如说在这次,院方需要有一个懂医疗而且懂管理的干部来介绍这次事件,但是连续三次,院方都推荐了不了解情况的您出来接受我们的采访,这个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

谭文华:我想我跟您回答的问题,我都说清楚了。 旁白:病人住院费用明细单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几百万元的医药费究竟是怎么花出去的,就在我们向医院求证而得不到答复的时候,病人翁文辉的主治医生王雪原找到了记者,表示他愿意说出他所知道的真相。

记者:你决定把你所知道的说出来,是什么让你做这样的决定?

5

王雪原(哈尔滨医科大学 第二医院心外科重症监护室医生):我想我要做一个对得起自己良心的,对得起自己良知的医生,那么以前我不知道也就罢了,今天我了解到这个事情的部分真相,我看到了这样一部分的事实,我就要把这样的事实说出来。

旁白:王雪原,哈尔滨医科大学在职博士研究生,四年前,王雪原来到哈医大二院心外科ICU工作,在翁文辉住院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作为他的主治医生,王雪原参加了他的大部分的抢救工作,就在这段时间里,王雪原看到了一些让他难以理解的事情。 王雪原:整个医嘱跟这个账单如此大量的不符,那么现在看到的那是触目惊心。第二点,在整个的治疗过程中,存在着对患者这个医疗资源的这种浪费的现象,实际上,确实,患者家属他的经济实力很可观,但是你这个医疗资源,从我做医生的角度,我希望它用得恰如其分,就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在能达到目的的时候就可以了。这种过度治疗,包括过度治疗背后的东西,是我所不能容忍的。

旁白:作为翁文辉的主治医生,王雪原负责下达对患者的日常医嘱。

记者:这个病人的交费清单上,有一项叫做注射甲类氨茶碱,是你下达的医嘱吗? 王雪原:医嘱不是我下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查对过医嘱,在医嘱单上是没有出现这个药的应用的。

记者:那为什么会出现在交费清单里呢?

王雪原:可能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就是说,护士可能录入医嘱的时候,误把它录入进去,这是一种可能;另一种可能有可能是当班的医生,要求护士用这个药,但是过后的时候,没有把它落实到医嘱上。

记者:为什么在这个医院里,这样的医嘱单和最后的缴款清单之间不作任何的核对? 王雪原:这个我认为实际上是属于监管制度的一种缺失。因为本身从我们科室来说,一个普通的,就说医生也好,护士也好,你不可能要求一个普通的医生、护士去监管主任,去监管护士长,而且也没有这种权限去监督。从医院的角度来说,我也没有看到有这样一种专门的机构或者说是制度也好,来监管这样一个账目的问题。

旁白:这是2005年6月到8月心外科的排班表,排班表显示在翁文辉住院的67天里,王雪原值班47天。

记者:在病人的收费明细单上,体现了在一天之中,有大量的输血和输液总共加起来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量。

王雪原:这个是超乎我的想象的,至少是在我当班的时候,是没有见到这样的情况。 记者:你当班的时候有多少?

王雪原:在我班上的话,最高强度的输血,或者说输入血制品来说,可能也就是在5000毫升左右吧。

旁白:同样,王雪原没有想到的是,翁文辉7月30号这一天的液体使用量超过了80000多毫升。

6

王雪原:因为这一个患者他可能会比较特殊,他可能有一个做CRRT,做血滤这样一个过程,他可能需要大量的一个置换液,但就他来说,正常的上限,大概在40000毫升左右。实际上从账面来看,大概是两倍于它的上限吧!

记者:这位患者是在8月6号去世的,可是在化验单中,我们发现有一个化验单落款居然可以达到8月8号,这是什么情况?

王雪原:这个情况我没有办法解释,因为这个太超乎医疗常规了。

旁白:王雪原医生告诉记者,翁文辉家属却是购买了大量自费药,并且通过医护人员送进了ICU,仅经他的手,就有17种之多,但这些药品的去向十分可疑。

王雪原:有一次在我们其他的患者,也是出现了真菌的感染,当时我们主任就说,跟我提到过,可以给他用克塞斯,我说咱们医院没有这个药,那是不是让患者家属去购买,当时我们主任就说,你可以把翁文辉的药,给这个患者用,我说这个应该是不合常理的。因为这个要本身从外地购买进来,它过程很复杂,另一个就是说,本身这个药品也非常昂贵,再一个这个患者,一旦说有急需的话,如果你给这个患者应用,那如果翁文辉用不到,那可能会危急他的生命。

记者:后来要用了吗?

王雪原:因为我那时候专管翁文辉,我也不清楚这个药给没给那个患者用。 记者:这件事情患者的家属是否知情? 王雪原:患者家属当时是不知情的。

记者:那么这些昂贵的药品,在这个可是里面由谁来监管?

王雪原:这个就是说,实际上他的监管处在一个监管缺失的状态。因为本身从药品进到ICU的时候,实际上就没有一个登记记录的制度。第二,家属是不能在ICU里面始终24小时待者的,他不可能实现这种监管。换句话,也就是说,这个药品一旦进入ICU之后,就脱离了家属的控制。最后它的去向,家属是根本没有办法知道的。

旁白:账单显示的化验密度,也让王雪原感到困惑。在翁文辉住进ICU的67天里,仅血糖一项,就做了563次化验,平均每天将近9次。

王雪原:如果从正常的,一个医疗的角度来说,确实现在ICU强调对于血糖的控制,但是,对于血糖的控制,不意味着你可以如此高密度地来进行这样的化验,实际上对于这个患者来说,就是在进ICU之前,他是没有糖尿病病史的,对于这个患者来说,只要掌握他的趋势之后,实际上这个化验的密度是可以大大降低的。

记者:是你下达的医嘱吗? 王雪原:医嘱不是我下的。

记者:据你所知谁可能下达这样的一个医嘱?

王雪原:这个治疗过程,在我们ICU来说,因为是三级医师查房,那么对于这个患者来说,整个的治疗方案,都是由科室的主任来提出,来下达这样一个指令。

旁白:医嘱是对患者实施治疗的依据,它的重要不言而喻,按规定谁下医嘱就必须签谁的名字,但是我们发现,在医院提供的大量医嘱单上,签的都是王雪原的名字。

7

王雪原:关于这个签名呢,只有一部分,只有一小部分,是我本人亲自签名的,你可以看到,很多签名的笔体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有其他的医生用我的名字来签署下达这个遗嘱,但实际上并不是我本人同意这样做的。

旁白:仅在7月11日的医嘱单上,记者就发现签王雪原名字的笔迹有四种。 记者:你把这些医嘱单,做过整体的梳理吗?这其中你签字的有多少? 王雪原:是我本人签字的,可能只占到整个签字的25%左右。 记者:别的医生和护士有权力用你的名字来签名吗?

王雪原: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就是说三级医生第一级就是住院这一级,我下面还有两个住院医师,因为这两个住院医师实际上属于见习医师,没有这个权利来下这个医嘱的。我们主任曾经让这两个住院医师在我不在的情况下,用我的名字来签署这个医嘱。

记者:那他为什么不用主任自己的名字来签署呢?

王雪原:这个就是要问主任为什么要让他俩用我的名字来签署这个医嘱。我也不知道主任为什么要这么做。

记者:我们前面看到的这些化验单、这些输液单,你今天也说这些是不合理的,可是你在当时没有提出质疑,能否理解为这是一种默许,或者说是合作?

王雪原:我作为一个普通的科室成员,我很难说天天质疑主任的说法,我本身作为一个天天跟领导唱反调的这样一个下属,那我在一个科室的处境可想而知。

旁白:接下来的事情让王雪原感到了更大的压力,当患者家属就账单上出现的问题向医院提出强烈质疑后,医院成立了调查组,作为主治医生的王雪原,是被调查的对象之一,就在调查的前一天晚上,王雪原接到了ICU主任于玲范的电话。

王雪原:他给我打电话的时候,跟我说的是,你现在就站在你人生的十字路口上,说什么不说什么你自己要想清楚。

记者:你当时听到这个话你想到什么?

王雪原:我当时听到这个话,说实话,我的心里也很矛盾,因为就是说,在一个院内的调查质询的过程中,我说来的,尽管我说的是事实,但这个事实确实是对医院来说、对科室来说,对我们的主任来说,是一个不利的这样一个事实。那么如果我最后说出来的话,如果最后这个调查不了了之,自己还要不要在这个科室做,要不要在这个医院做? 旁白:王雪原说,经过再三考虑,那天晚上他还是决定医院调查组说出自己所了解的情况。

记者:你今天对我所说的这些疑问,在这个调查组的会议上你提出来过吗? 王雪原:我提出来过,而且我有过书面的材料。

记者:作为这个医院的医生,你今天站在病人和病人家属的立场上,指出这个医院在管理方面的问题,和你的上级的问题,你有没有受到病人家属的压力。

王雪原:当患者在医院的医疗活动解除了之后,那我和病人家属就没有什么联系,也没有什么关系了。家属也从来没有向我施加过这种压力。

8

搜索更多关于: 新闻调查 - 天价医药费文稿 的文档
新闻调查 - 天价医药费文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r2yb342fk6r0ta505pq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